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临床一般多声痰并见,故并称咳嗽。
咳嗽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于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本病病位在肺,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
西医学中,咳嗽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部分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肺心病、肺癌等疾病中。
主症咳逆有声,或伴咳痰。若起病急骤,病程较短,伴肺卫表证者多为外感咳嗽;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伴肺、肝、脾等脏功能失调或虚损证者多为内伤咳嗽。
风寒束肺:兼见咽喉作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涕,头痛,肢体酸楚,或恶寒发热,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犯肺:兼见痰黏稠或黄,咳吐不爽,鼻流黄涕,口干,咽喉肿痛,头胀痛,或恶风身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痰湿蕴肺:兼见痰多,质黏腻或稠厚成块,晨起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呆。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肝火犯肺:兼见胸胁胀痛,目赤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质黏,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身体日渐消瘦,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1.基本治疗
治法理肺止咳。取肺的背俞穴、募穴及手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外感:肺俞列缺合谷
内伤:肺俞中府太渊三阴交
配穴风寒束肺配风门、外关;风热犯肺配大椎、尺泽;
痰湿蕴肺配丰隆;肝火犯肺配行间、鱼际;肺阴亏耗配膏肓。
痰中带血配孔最。
方义咳嗽病位主要在肺,肺俞为肺气所注之处,位邻肺脏,可调理肺脏气机,使其清肃有权,该穴泻之宣肺、补之益肺,无论虚实及外感内伤的咳嗽,均可使用;列缺为手太阴经络穴,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两穴原络相配,表里相应,可疏风祛邪,宣肺止咳;中府为肺的募穴,与肺俞相配为俞募配穴法、可调肺止咳;太渊为肺之原穴,本脏真气所注,可肃理肺气;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疏肝健脾,使肝脾共调,肺气肃降,痰清咳平。
剩余37%未读最低0.2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