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病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日精录太阳病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25.html

太阳病:

太阳病

总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当体表感受到外界的邪气,气血会本能地往体表走,去驱赶这个邪气。手腕的脉象和人体气血是相应的,于是脉浮于表,手指轻取就能摸到。需要注意,这个脉象的相应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也不相应。

人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外界的邪气,比如,走到外头风一吹,一个激灵,我们就已经感冒了。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体的气血能量可以将这个邪气驱赶出去,所以不会发生感冒的症状。在自体功能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气血和邪气在体表僵持住了,于是就发生了太阳病。

“头项强痛”,气血不能驱邪外出,就要源源不断的增加兵力,壅塞不得出之气血上冲于头就会发生头痛;壅塞于颈项,也会胀痛。

“恶寒”,当体表的气血有余,体表温度就会升高形成发烧,这就与外界有一个温差,所以会觉得怕冷些。如果不发烧呢?当体表气血充实,人应该不怕冷才对,可是,如果因为体表汇聚了过多气血,体内因此而空虚了的话,表热内寒,这个人还是整体会感觉虚怯怕冷的。

太阳病分为三种证型,分别为中风、伤寒和温病。

01

中风

总纲: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汗出”,人体主要有三个途径将病邪赶出体外:汗、吐、下。就是发汗、呕吐和大小便。如今汗出而病未解,毛孔打开了,津液丧失了,肌表空虚,邪气往往就更深入了。

为什么会有“恶风”呢?一旦毛孔打开了。人当然会怕风;恶风是一种更严重的虚怯的反应,津血虚的人往往会怕风,所谓弱不禁风就是这个意思。

“脉缓”,感冒了,气血往体表汇聚形成脉浮;如果不能发汗,气血被束缚,便会形成“脉紧”,就是像绳子一样绷得紧紧地;一旦汗出了,脉便迟缓松懈了。这就是脉缓的道理。

典型脉证:汗出、恶风、脉缓

设方:桂枝汤

解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咀(咬碎的意思)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不必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服后,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建中用什么药呢?《伤寒论》里的四味药:人参、姜、炙甘草、大枣,简称为“建中四味”。很常见的药,对脾胃最管用的自古以来就是这四味。生姜和大枣已广泛种植,是最常见的食材了。中国人早已经将这四味药引入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追求稀有昂贵的保健品,其实最管用的东西都会被普及,哪里有可能昂贵呢?昂贵的大多数没太多用。这就是所谓的“老百姓日用而不知。”

现在说药性,先说甘草和大枣。这两样东西都是甘而微温,煮出来甜甜的,能够直接补充胃里的津液,同时气厚微温,可以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所以这两样补充脾胃津液最合适。

姜,辛热而发散,能让脾胃热起来运行起来。所以只要是脾胃寒的,一味姜就管用。

桂枝性温,其气是热郁的浓香;煎的水有微微的甜味。桂枝的作用主要是气,而味很薄。桂枝只能把能量送到肌肉里。至于那一点微微的甜味呢,也是有作用的,前面说过,甜是入脾的,脾主肌肉,所以桂枝是一味气化中焦脾胃而解肌的药。

白芍没什么气,味是一种类似于破水缸里存的陈年雨水一般的寡淡的沤味,这是典型的阴而降的味道;其次有些微苦,苦是主降主泄的;酸味不多,绝对没有五味子、山萸肉和乌梅那么酸,所以他不是以酸敛为主的;黏液也不多,滋阴强壮的作用也不大。所谓神农尝百草,这是尝过之后的真实感受。总结一下,白芍以降和泄为主,收敛滋阴为辅。临床常用它治腹痛。降则能引气血下行,苦则能泄而去实,所以能治腹痛。

简而言之,桂枝就是“阳化气”,白芍就是“阴成形”,调和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姜、草、枣守中。仲景的核心法门就是这两个,所以桂枝汤被称为伤寒第一方。

桂枝汤医案分享

《伤寒论》曰:“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病人定时发热汗出,先其时者,是说假设病人下午两点左右发热汗出,你在两点钟以前给他吃桂枝汤准好。

胡希恕:这个我遇到很多,一个朋友的厨子,就是这个病,到时候发热,完了出一身汗,过去后像好人一样。我就给他吃这个药,吃了就好了。他高兴极了,他说我这病患了20多年了,这回可好了。这种病,患20多年也太长了,我头一回听说。但是在临床上定时发热汗出这种情况很多。

▼▼▼《月童度河》

02

伤寒

总纲: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不管有没有发热,气血往体表汇聚,里面若空虚了,人都会感到“恶寒”。如果气血郁于肌肉之内不得出,就会感到“体痛”。

“呕逆”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气血大量往体表走的时候,胃所获得的气血会相应减少,运化食物的能力减弱,胃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呕吐反应,将不能运化收纳的食物呕吐出去,此为“呕”;二是气血的运行是要先往上走才能往表走,这种往上的运行会带动胃有一种上逆的反应,此为“逆”。

“脉阴阳俱紧”,脉的阴阳有三:越偏寸越主阳,越偏尺越主阴;左手偏血偏阴,右手偏气偏阳;越沉越主阴,越浮越主阳。这是偏向性,不是绝对性,事实上每一部的脉都能反映阴阳的情况。此处因为不能汗出,气血郁于体表,于是脉紧。

典型脉证:无汗而喘、脉紧

设方:麻*汤

解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者,麻*汤主之。

麻*三两(去结)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麻*汤解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这些证指向表热表痛,原因何为?无汗,说明表的通道闭阻,能量拥塞导致。肺主皮毛,肺内也淤积大量的热,人体采取喘的方式散热。

那怎么办呢?

把表的通道打开,让能量散发出去。

怎么打开?麻*和桂枝,此时就是最重要的工具。桂枝负责把能量引到体表,麻*负责打开表的通道。可以将桂枝和麻*的组合理解为刀把和刀刃的组合,桂枝是刀把,麻*是刀刃。只有刀刃没有刀把则没有力量;只有刀把没有刀刃则不能开口开门。

杏仁呢,既能宣散又能下气,它就像一个交通路口红绿灯坏了,四面的车谁都不让谁,乱成一锅粥。这时来了一位交警,疏导交通,该上的上,该下的下,该左拐的左拐,右拐的右拐,帮助各归其位。杏仁就像这位交警,宣散助麻*发表,然后把气理顺,气往上走的捋顺来,往上走,该往下走的气,则被捋顺往下走。

炙甘草加上,炙甘草能迅速补充能量,作为善后,随时待命,以备不时之需。

合起来看,麻*桂枝合力打开表的毛孔,杏仁解决热淤积乱窜的局面,炙甘草紧跟上,守住打开的毛孔后面,病邪来一个驱逐一个,所以也称做善后之用。

麻*、桂枝、杏仁和炙甘草,合而成为“麻*汤”。

麻*汤医案分享

看过一个医案,一个渔翁有一天冒雨去捕鱼,一开始捕不到鱼,但他继续捕鱼。后来他全身被雨淋湿,还坚持捕,才捕到一丁点。一回到家来,满身湿漉漉,衣服也来不及换,马上就拿到市集上去卖。卖完后回来,就拉不出小便,也出不了汗,浑身上下畏寒怕冷,第二天偶尔拉出小便也拉不多,小肚子胀得难受,手脚都开始肿起来。身体肿得像球一样的身体,硬梆梆的,连脉都不好号。

闭目观想身体,看见表通道被闭阻。无法出汗,小便也难。当身体无法正常排汗与小便,那身体就会淤积大量的水,导致身体肿胀起来。

肺主皮毛,皮毛闭阻,不然导致肺功能受到阻滞(有可能出现肺的一系列疾病,比如肺不张、肺炎、哮喘等),肺阻滞,极有可能导致小便不利,拉不出来。

生活中有个现象,比如你在茶壶里蓄了一壶水,这时你如果按住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怎么也倒不出来。

这壶盖就像人体的肺盖,肺为五脏华盖,这壶出水之处,就像人的膀胱尿道。现在把上面肺盖按紧,让它闭塞,茶壶下面水就下不来。然后把按紧的手指一松开,这茶水就源源不断流下来。

这就是古人所说提壶揭盖之法,通过麻*汤宣通肺气,启上窍,开下窍,通过宣肺使小便源源不断出来,这样利水则肿消。

麻*汤里没有一味专门利尿通淋的药,把风寒松解开来,小便就不受约束,轻轻松松下来,水肿也就消了。

这样看起来,好像麻*汤治肾病,实则非也。麻*汤调整的是人体闭阻的表里大循环,大循环一打通,身体就会自发调整,让身体正常。

身体不正常,称为病也。帮助身体从不正常回复到正常,药为助力也。

就像麻*汤治的呢,是身体的闭阻的大循环,它并非只是治肾病。

▼▼▼《月童度河》

03

温病

总纲: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温病的纲领是“发热而渴,不恶寒者”。“渴”是内有热的渴;“不恶寒”说明气血虽往表走,里面却并不空虚,所以发热而不恶寒。既然是温病,为什么不直接说怕热呢?这就要说一下温病的原理了:我们如果平时吃多了饮食,身体消耗不掉,人体就要烧掉这些多余的能量,如果一时不能完全代谢,这就产生了热的反应,就是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温病若出汗,说明里面的能量从体表排出来了,体表自然会感觉到灼热。一般情形下,汗出了,热排出去了,病也就好了,如果持续感觉到灼热,说明热邪还没有排除完。汗耗散了津液,加上里热也灼烧津液,便产生了津液不足的现象,这就叫风温。中风和风温,只要带个风字的,都有津液不足。

风温的症状是“脉阴阳俱浮”,说明病在表,于是“自汗出”;因汗出,肌肉里积累了过多津液,所以“身重”;“多眠睡”也是温病的表现,因为热往大脑走,人就昏昏欲睡;当身体里有过多的热,呼吸自然要加重以帮助排出热能,所以“鼻息必鼾”。这一条在儿科很有用,幼儿不能摸脉,也不能问证,感冒了怎么辨别是热证是寒证呢?一般来讲,呼吸粗重,大便臭,打屁多,面色赤红,鼻唇干的是热证。幼儿本是阳气最旺的年龄,加之家长生怕饿着了,往往喂食多,肠胃容易囤积,多发热证。

下面讲的都是典型的津液虚的反应:“语言难出”舌头缺津液滋养,不灵活了,说不出话了。若医师再误治,下泻药,更伤津液,于是便产生“小便不利”,这是已无尿可下。再严重则“直视失溲”,眼睛直了,因为眼睛里的筋络失去滋养;膀胱也是结缔组织,膀胱失去滋养,约束力丧失了,便“失溲”,也就是小便失禁。“若被火者”,若用火熏蒸之类的方法误治,热蒸郁于肌肉,便“微发*色”,也就是发*疸。津液再严重丧失,便“如惊痫,时瘛疭”,也就是有关大脑的惊厥惊恐反应。

为什么大脑会发生这样的反应呢?这个需要顺应人体来理解,人体让哪个地方兴奋起来,就是往哪个地方调集津液,这是人体的基本模式。惊恐说明大脑缺津液了。后世治疗这种证一般用定惊止痉的药,什么蝎子蜈蚣川芎的,全部是些通窜化瘀药,这就是不顺应人体想问题,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了这个阶段就已经很严重了,因为人体的自保模式一定是先保护大脑,大脑出问题了,一定是极期反应,若再用“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一次逆治可能还能支撑些时候;再次逆治,患者很快就会死亡。

典型脉证:汗出而喘、怕热、心烦、脉盛、疾

设方:麻杏石甘汤

解读: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者,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

麻*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耳杯。

一般来讲,发汗后如果外感病没好,是要用桂枝汤的。也有不可用的情况,热证就是其中一种。怎么知道是热证呢?比如有怕热、大烦、大渴索饮,表里俱热。

这个方子也治热证,却没有上述这些明显的症状,那怎么知道是热证的呢?因为有“汗出而喘”。一般外感病,气血往上走,表气又不通,肺就会喘;如今汗出了,表气通了,肺还在喘,说明是肺里有热,要通过喘来排除热量。只有“汗出而喘”,没有其他热证的反应,说明热证较轻微。

这个方子就是麻*汤换了一味药,将桂枝换成了石膏。所治便从偏寒的外证变成了偏热的表证,这个方子是能解表的。这个方子在肺炎发高烧的时候使用机会很多,尤其是小儿肺炎,因为小孩阳气旺,又容易积食,一般热性肺炎较多。据说非典的后期,中医出来力挽狂澜,治愈了很多,这个方子就是主方。

温病医案分享

麻杏石甘汤治验一则:

年,我在岸堤,一公姓老人,男,年60多岁,初病时颇似外感,有低热,头微痛而不重,稍有咳喘也不重,其主要症状就是这三项。在本村卫生所,医生按外感治,挂“吊瓶”三天,无效。来找我诊疗,体温在37.5左右,除脉显滑数,肺中有少许喘鸣音而外,其它无异常。我改用先锋霉素,又静点三天,仍无效。患医院检查,医院。县医院也没有查出其它原因,劝其住院观察治疗,住院15天,病情始终如此,也没好,也没转重(这也算是一个奇怪病例)。于是患者自动出了院,只是自己每日服一些消炎止咳药而已。

时在中秋节前,他到药房来买药,我问:你病好了没有?回答说病情仍如旧。我劝其服中药:为开麻杏石甘汤:麻*10g、杏仁10g、生石膏50g、甘草10g、开5剂,(因我中秋节回家),嘱其服后如无副作用,就一直服完,如有副作用则停药或打电话问我。

半月后再见到他时,喜曰:药服完即愈。

麻杏石甘汤二则

春节时,我回家过年,原来的邻居郭xx之妻*xx,来我家请我诊疗:证同(公姓老人)而证状更轻,喘也不太明显,已治半年不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药品五花八门,总不见效。自己怀疑癌证?到临沂去检查,ct、核磁共振都做了,光检查费就花了多元,仍查不出有什么大病。诊其脉滑数,视其舌质舌尖红,观其胸,呼吸起伏似有微喘。问其喘吗?答曰:自己感觉胸中憋闷而且烦热,时有“心慌”,不知是不是喘。

因有上例经验,径用上方,二剂病愈过半,四剂脱然。

▼▼▼《月童度河》

背诵部分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三两(去皮)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月童度河》延伸阅读日精录

《如何做一次全面问证》日精录

《刻脉》日精录

《解读几个重要经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