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与控制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98022.html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效方,简单实用
皂荚消*,不拘奇疡恶*
用生皂荚去籽弦及筋络捣烂,用酽醋调敷,立愈。如或不愈可再敷,有奇效。此方不见经传,方书亦未载,系民间疗法。若贫人缺医少药,卒生恶疡,用之甚便。
吴萸奇效
昔蔡中丞[1],苦痰饮。十日一发,头痛背寒,呕酸不食。忽得一方,用茯苓、吴茱萸两味等分,热水泡之,水凉即换,共浸泡七次,晒干,为蜜丸,名“吴仙丹”。一般祛痰方,无逾此者。口舌生疮,用吴茱萸为末,醋调贴足心,过夜便愈。能引热下行。屡试屡验,真奇方也。
川椒杀虫
凡虫啮腹痛者,面白唇红,时发时止。虫见椒则伏。仲景蛔厥乌梅丸,用川椒奇验。惟外用洗药不可用川椒,否则洗后皮肤起痕。
丁香治口臭
武则天称帝,大臣多阿附之。诗人宋之问患口臭,常含公丁香于口中,以去其臭,便于接近武后,时人多生议论,讥为文人无行。丹溪曰:脾有郁火,溢于肺中,浊气上行,发为口臭,以丁香含之是扬汤止沸耳,釜底抽薪的方法,惟以香薷煎汤浓服其效甚捷。
乳香治狂
有治癫狂的效方名灵菀辰砂散。原砂一两,乳香、炒枣仁各五钱,酒送下,恣饮沉醉,听任熟睡一二日,勿动,惊醒则不可治。《本事方》加人参一两名宁志膏,煎之为浓汁如膏状尤效。
桃叶发汗
凡伤寒风痹,发汗不出。以火煅地,用水洒之,再铺干桃叶二三寸,席卧温覆取大汗,敷粉(一般夏日用化妆敷粉)极燥,病即瘥。另一方用麦麸、蚕砂用法同上。效果亦佳。
便秘辨证施治
东垣曰:杏仁下喘治气,桃仁疗狂治血,俱治大便秘,当分气血。昼便难属气,夜便难属血,妇人便秘,不可过泄。脉浮属气,用杏仁、陈皮;脉沉属血,用桃仁、陈皮,审证下药,便秘即除。(静山按:不分男女老幼,便秘以草决明又称决明子当茶饮,屡用皆效)。
乌梅化恶肉
痈疮后,生恶肉。乌梅烧存性,研末敷之。食梅齿龈者[2],嚼胡桃易解。衣生霉点者,梅叶煎汤洗之。捣洗葛衣亦佳。
青皮治乳疾
丹溪曰:乳房属阳明,乳头属厥阴。乳母或因忿怒郁闷,厚味酿积,致肝气不舒,故胃窍不得出。胃热甚,故血沸腾而化脓。亦有其子有滞痰膈热,含乳而睡,虚气致生结核者,初起便须忍痛揉软,吮令汁透,自可消散。治法以青皮疏肝滞,石膏清胃热,甘草节能行浊血,瓜蒌消肿导*;或加没药、橘叶、金银花、蒲公英、皂角刺、当归,佐以少许酒。若于肿处灸三五壮尤捷。久则凹陷,名乳岩,不可治矣!
反胃奇方
有人三世反胃,得一方。柿干(柿饼上生柿霜)同干饭,日日食,不饮水,遂愈。《产宝》云:“产后呃逆烦乱。柿饼一个,煮汁热饮。”
木瓜趣谈
昔有患足痹者,趁舟。见舟中一袋,以足倚之。比及登岸,足已善步矣。询袋中何物?乃木瓜也。郑甸一曰:木瓜乃酸涩之品,世用治水肿腹胀误矣。有大僚,舟过金陵,爱木瓜芬馥,购数百颗,置之舟中。举舟人皆病溺不得出,医以通利药罔效。迎予视之,闻四面皆木瓜香。笑谓诸人曰:“彻去此物,溺即出矣,不必用药也。于是尽投江中,顷之溺皆如旧。
骨蒸嗽热
李时珍曰:火降痰顺,则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效者不效,渴者不渴矣。一妇肺热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将成劳。以枇杷叶、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皮、木通等分,大*减半。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终剂而愈。
荔枝
妇人血气痛,荔枝核煅存性。香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盐汤或米饮下,名蠲痛散。荔枝核双结,其形颇似睾丸。凡?疝卵肿,用荔核煅存性,加茴香、青皮各炒为末,酒服奇效。
松子胡桃
海松子50g,胡桃仁g,共研。炼蜜和服,每次一匙,治肺燥咳嗽神效。
痘与保元汤
新安汪机,明代名医,号石山。著《本草汇编》颇多发明。治痘症虚寒不起,用四君子汤加*芪、紫草多效。间有枯萎而死者,自咎用药之不精,思之至忘寝食。忽悟曰:“白术燥湿,茯苓渗水,宜痘浆之不行也,乃减去二味加官桂、糯米以助其力,固名保元汤。”
周痹
经曰:“内不在脏腑,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命曰“周痹”。《金鉴》曰:“周同脉痹不相移”。痛不移处宜加狗脊。
桔梗妙用
李时珍曰:枳桔汤治胸中痞满不痛,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甘桔汤治咽喉口舌诸病,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也。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王好古加味甘桔汤,失音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酒*加葛根,少气加人参,呕加半夏、生姜;吐脓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胶;胸膈不利加枳壳;痞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大*;面肿加茯苓;腹痛加*芪;发斑加荆芥、防风;疫*加牛蒡、大*;不得眠加栀子。
五绝疗法
葛生曰:“凡遇五绝之病,用半夏末吹入鼻中即活,盖取其能作嚏也。五绝谓:缢死,溺死,压死,魇死,产死也。(静山按:救之应在未断气时,方有奇效)。
咳嗽抉微
李时珍曰:“脾无湿不生痰,故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汪刃庵曰:“有声无痰曰咳,盖伤于肺气。有痰无声曰嗽,盖动于脾湿也。有痰有声曰咳嗽,或因火,因风,因寒,因湿,因虚劳,因食积宜分证论治。大法治嗽当以治痰为先,而治痰又以顺气为主,宜半夏、南星燥其湿,枳壳、橘红利其气,肺虚加温饮之味,肺热加凉泻之剂。
二陈汤与半夏
赵继宗曰:二陈汤治痰,世医执之。内有半夏,其性燥烈,若风寒湿食诸痰,则相宜。至于劳痰失血诸痰,用之反能燥血液而加疾。按古有三禁,血家、汗家、渴家忌之,然亦间有用之者。
玉真散
《是斋方》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治破伤风,刀伤,扑伤如神,名“玉真散”。破伤风者,药敷疮口,温酒调下二钱。童便调灌二钱,连进三服可活。
人面疮
唐时有人膊上生疮如人面,能饮酒食物,亦无他苦。遍投诸药,悉受之,至贝母,疮乃颦眉,灌之数日,成痂而愈。人面疮则笔者生平所未见。开原名医孙乐堂先生曾遇一人面疮,据说真如人面,似乎有五官但均似是而非,有一口可吃东西,孙氏以马齿苋治愈。
注:
[1]中丞即封建时代的总督,兼管**,在巡抚之上,巡抚相当于省长。
[2]龈俗谓之“倒牙”。
[3]文中剂量均为明代前后时期。
解读“二陈汤”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对症: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临床常用: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
歌诀: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其中半夏、橘红二味,贵在陈久,则无过燥之弊,故有“二陈”之名。
加减:
1、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
2、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
3、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
4、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
5、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
6、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
7、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越婢加半夏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15g石膏25g生姜9g大枣5枚甘草6g半夏9g
上6味,以水ral,先煮麻*,去上沫,内诸药,煎取ml,分2次温服。
(功效)宣肺平喘,祛饮清热.
(主治]
主证:咳嗽喘促,咳唾痰涎,痰*或白,口渴喜饮,胸膈胀满,身形如肿,甚则目如脱状,恶寒无汗,发热或无大热,苔薄*或*腻,舌质红,脉浮大而滑或滑数。
副证:头痛,痰鸣,口干不渴,神情紧张,气粗声高息涌。(临证加减}
1.痰热内盛,胶黏不易咳吐者,加鱼腥草、瓜蒌皮、海蛤粉、海浮石、风化硝,以清热化痰利肺。
2.痰鸣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葶苈子,以泻肺平喘。
3。痰热壅结,腹满便秘者,加大*泄热通便,以降肺气。但不可过量,以免伤正。
4.痰热伤津,口舌干燥,加天花粉、知母、芦根,以生津润燥。
5.阴伤而痰量已少者,酌减苦寒药物,加沙参、麦门冬等,以滋养阴液.
6.本方治疗百日咳:以方中含麻*2—5g,生石膏工5—30g,制半夏5—8g,甘草、生姜各5g,大枣5枚。痰黏稠或色*加*芩、赤芍、鲜竹沥(冲服);咳嗽甚加前胡、杏仁、僵蚕。
每日1-1.5剂,水煎服。[江苏中医,,
7。煎剂越婢加半夏汤及提取剂越婢加术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对支气管哮喘有效的方剂,在小儿和成人呈现不同的结果。越婢加半夏汤的有效年龄范围是小儿和年轻者。将越婢加半夏汤与柴朴汤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可以认为以越婢加半夏汤为优。“发掘”越婢加半夏汤者是藤平健,他将呕吐作为使用越婢加半夏汤的指征,或许是借鉴了吉益东洞《类聚方》中的有关记述。哮喘中的呕吐,在小儿是特有的自主神经症状。因而,若将越婢加半夏汤与小儿与呕吐联系起来,可以说“呕吐”是越婢加半夏汤的使用指征。至于越婢加半夏汤对小获有效的原因,可能与特异反应性因素有关。
老中医经验收集整理(呼吸系统)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虚作喘以及心气虚作喘,用保元汤合生脉散加麻*附子枸杞子,还可以加葶苈子大枣。
半夏温化寒痰,稀痰用半夏,稠痰用竹茹竹沥天竺*海浮石。
葶苈子泻肺中粘痰也,也治胶痰皂角治疗胶痰也好,也可以制成皂角丸。
2.支气管哮喘,用苏子降气汤,虚者加人参,气逆加沉香。肾不纳气加五味子冬虫夏草。定喘汤治疗新喘。痰喘也可以用六安煎或者六君子汤加苏子杏仁厚朴。肾不纳气,肾虚精亏,喘,用八味地*丸加鹅管石补骨脂。
麻*杏仁石膏甘草合半夏厚朴汤也可以。咳喘病人阳虚者易治,阴虚难治。阴虚病人缓解期可用温热经纬上的集灵膏扶正治本。抬肩作喘,鸡鸣前后起喘息而汗出者,为危候,可用回生黑锡丹六粒吞服,或者用蛤蚧尾为末服之。
水饮之心下悸证——半夏麻*丸
《金匮要略》心下悸者,半夏麻*丸主之。
半夏麻*各等分
上二味,研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饮服3丸,日三服。
通阳化饮
心下悸,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咳唾清痰、涎沫,舌质淡,苔白,脉浮滑。或喘或呕,或面?白。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冠心病、贲门痉挛、幽门水肿等症属上述而兼有喘、呕等肺气郁闭,胃失和降者。
本方主治水饮之心下悸证。水饮内停,上凌于心,遏阻心阳,而致心下悸动。本证当有肺气闭郁之喘,胃失和降之呕的表现。方中麻*半夏,一宣一降,前者宣通肺气,以散水邪;后者和胃降逆,以蠲寒饮。二者相合,用于饮盛而阳郁的病变。
慢性支气管炎偏寒者与三拗汤同用;偏于寒饮而咳者,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之;偏于热咳者,与麻杏石甘汤合之;若呕甚者,加陈皮、生姜,以降逆行水;若伴有下肢水肿者,加泽泻、猪苓、车前子等以渗湿利水;若口渴者,加*参或人参,以益气生津;本方去麻*,加天南星、*芩各等份,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名曰半*丸,主治热痰,其色赤,结如胶而坚,多烦热,心痛,口干唇燥,善笑,脉洪者
推荐阅读
古方20首
中华奇效偏方验方集
这个名方能治很多种病
即用即效的小方子
特效方
一名好中医必知的基本处方一览
三十几年的临床验方专方供同仁参考
20个特效好方
专方治病绝招
你若喜欢,点赞+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