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病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人大代表陈静瑜将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的 [复制链接]

1#

5月20日,从武汉归来的全国人大代表、医院副院长、“中国肺移植第一人”陈静瑜抵达北京准备参加今年的全国两会。

在今年4月18日,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医疗救治组成立了以陈静瑜为组长的国务院联防联控医疗救治肺移植专家组。同日,陈静瑜逆行武汉展开救治,为两名新冠肺炎患者成功实施了双肺移植手术,使患者重获新生。作为全球首个尝试为新冠肺炎患者做肺移植手术的医生,陈静瑜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将自己在抗“疫”中积累的肺移植经验分享给海内外的同行。

这次全国两会,陈静瑜总结了这次疫情期间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希望有关部门将武汉封城日,也就是1月23日设为“国家公共卫生日”,并为我国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

谈逆行武汉抗疫经历:令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国家不计成本地救治患者

北青报:疫情发生以来,您也和成千上万的白衣天使一样,奋战在治病救人第一线,您为何会想到用肺移植的方式去救助武汉患者?

陈静瑜:在今年2月29日,我们团队在江苏无锡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晚期肺纤维化病人的双肺移植,3月10日,成功完成全球最高龄的新冠肺炎晚期肺纤维化病人的双肺移植。至此,我们已经在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手术中形成了一整套流程,包括如何来确定适应症、如何确保手术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术后康复保障等等规范,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又想到了武汉许多新冠肺炎晚期的病人,他们依靠呼吸机、ECMO(人工心肺机)苦苦支撑,如何减少他们的死亡率,增加病人生存机会?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就提议组建全国新冠肺炎肺移植团队,并自愿报名加入国家肺移植团队的筹建并奔赴武汉参与救治。我是4月16日得到国家卫健委通知,让我们准备前往武汉支援肺移植救治工作。

北青报:肺移植并不是常规性的挽救新冠肺炎患者的手段,但为他们做肺移植有什么意义?

陈静瑜:肺移植确实不是一个常规性的治疗手段,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指南中也没有提到。但是在疫情之下,为新冠肺炎患者做肺移植体现的就是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迄今为止全国已经开展了7例相关的手术,医院、医院、浙江大医院等。除了1例失败之外,其他的6例都很成功。我自己做了4例。

北青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需要的是多学科的力量,您带了怎样的团队前往武汉驰援?

陈静瑜:肺移植的病人能够活下来就是需要多学科团队协同,所以这次前医院的团队中就有多学科人员,包括麻醉学、重症医学、ECMO和呼吸机管理、护理等人员都有,我们肺移植核心团队的成员都去了武汉。这就是团队作战,不光我是一个胸外科大夫去做手术,做好了还得会维护、会管理,实现精准治疗。

北青报:在武汉抗疫,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陈静瑜:这次疫情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们以为可能国家对这一类危重症病人的救助会顾及很多东西,比如,会考虑他有没有经济基础来支撑。但是在疫情期间,我深深受到了震撼,一批又一批的医疗队员蜂拥到武汉支援。两到三个月时间的的ECMO支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次我们国家真的是做到了不惜成本一心救治。

就拿肺移植来说,普通的肺移植一般要花费六七十万,而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疗花费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在手术时,单是负压手术间就要七八万,再加上每个人防护设备等等。手术做完之后,还要安排七八个医生、20个护士三班倒看护,直到患者康复。要在平时,一个医生可以管几个普通病人,但是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成本很大,从这一点来说,让我感触很深,不管是疫情保卫战还是我们的医疗救助都非常震撼。我把这些事情讲给国外的同行听,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

谈中国肺移植抗疫经验:鼓舞了意大利米兰的同行中国经验受到国际认可

北青报:您是最早为新冠肺炎患者做移植手术的人,您在这段时间里,跟国外同行分享了哪些中国的抗疫经验?

陈静瑜:在国际上来说,中国是率先开展这类肺移植手术的,我们的中国抗疫经验正在得到推广。这次,我们总结并撰写了相关的文章,发表在了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并得到了国外同行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