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精选10篇
Kf03mXLrtdr - 2020/1/28 1:46:00

                      《第二曲线创新》是一本由李善友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一):用心挑战创新课程教学  为什么需要哲科思维,为什么要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什么创新是可以生长出来的,道法自然在现世依然具备普世意义,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时,第二曲线理论为企业增长点亮了一盏灯,这本书集合了最好的有关创新的理论与案例,还有实用的思维模型,既可以独自思考,又可以进行团队共读,是2019年读过最有价值的一本书!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二):李善友老师【第二曲线创新】书评  本人从事互联网运营5年+,最近和小伙伴一起创业做一款针对职场人的应用,关注最多的便是关于创新方面,在现阶段BAT几乎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对于我们该如何创新,如何做出差异化产品,如何面对市场竞争等,根据李善友老师的书中内容,做四方面的概述~  1、创新篇:老师提出第二曲线创新概念,并举例国内外案例平台国外苹果、微软、诺基亚,国内美团、阿里等)和一些著名学者的书籍或是观点,来辅助说明此观点的正确性;略感牵强;  2、战略篇: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扬长避短;  3、竞争篇:错位竞争(腾讯与阿里的社交之争案例)(百团大战之争),提出伟大性创新,永远产生于边缘;  4、组织篇:任何企业的失败归于擅长自我熟悉的道路,而非应对第二曲线的创新变革。  阅后读感:老师读书很多,本书中举例的书籍和相关作者观点众颇多,但感觉欠缺逻辑性,因为无论是对于IBM的服务商转型还是微软放弃win系统的转型,都不能一概而论是某个人错了,或是产品不对,和时代背影、市场趋势、技术发展、创始人基因等都有关系,以上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最后,我认可老师提出的哲科思维,我的理解是针对某件事多个思维考虑分析,将自己拆分为ABC...不同的角色去感知、认知、决策、行动。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三):学习创新,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创新二字看似简单,但不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科研。都是我们将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很多企业往往发展得很好,但是就是越不过这道关口,最后只能走上消亡的道路上。这其实与丛林法则相类似,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进程。  《第二曲线创新》一书中,给我们阐述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并不是单看其规模、管理。关键是看他们的发展潜力。能否进行有利的创新,发展第二曲线。使得他们的增长可以长期维持在上升的水平。才不至于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被取代,被市场遗弃。  但是如何成功发展第二曲线呢?难道单靠科研就可以了吗?  并不完全是,这也就是作者在书中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我们应该建立哲科思维,运用哲科思维。因为哲科思维有助于我们更好深刻地区理解世界。  不论是企业,还是国家。大多数的发展规律基本都会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发展,就是S曲线的发展。不论规模有多大,发展速度的快慢,总会到达一个极限点。一旦到达极限点,接下来的就是开始衰退。正如我们所知“物极必反”的道路。  所以能提前感觉得到极限点的到来,且在之前进行创新,将企业顺利的进行第二曲线的转换,是每个成功企业者的必备技能,且是最宝贵的技能。  书中除了介绍如何进行第二曲线的转换,还给与案例等来直面的展示,使得我们能更好的去理解;且还给我们道出了其中的困难点,实在是让我获益良多。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四):创业者值得一看的深度好书  李善友老师的这本书,标题很有意思,叫“第二曲线创新”。为什么叫第二曲线呢?只要在图上画出S型曲线,你就会明白。  曲线有个无限逼近的上顶点,这个点,我们叫它极限点。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在往S曲线的极限点无限靠近,但他们没有发现,这个点其实不仅仅是个瓶颈,还是个终点,是个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突破的终点。  真正聪明的企业,不会死扣第一曲线的增长,不肯放弃保守的老本领,而是会找准机会,跨越第二曲线,并借此起步找到第二个发展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乔布斯在iPod营业收入占公司收入50%以上之际,仍然大胆地调整策略,放弃继续研究iPod转而研究没被大家注意的手机。乔布斯对iPod这一发展曲线即将进入极限点的准确判断,成了公司更快发展的直接推力。  第二创新曲线不仅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也能为新兴企业的立足提供良好的机遇。  机遇在哪?不在看起来有很多肥水的“主流价值网”,因为它们几乎已经全部落入行业“巨无霸”的囊中。机遇在被忽视的“新兴价值网”,因为这里才有空间,也有未来潜在的红利。  创新大师克里斯坦森在研究硬盘驱动器行业的历史中,发现了对创新企业而言,选择进入新兴价值网的成功率高达37%,而进入主流价值网只有6%的成功率,两者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的收入甚至差了十几倍。  从不同的生态进入市场,选择错位竞争进而赢得机遇,对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都很有价值。  总的来说,这本书非常适合创业者,企业管理和领导班子和商学院的孩子们阅读。对个人成长有没有帮助,我觉得也是有。比如最大的一点启发,就是:想要取得成功,有时候只要选择与众不同。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五):不止商业: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管理人生——一本全品类生活指导手册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迟迟疑疑下不去手——作为一个对管理学、商业逻辑鲜有涉猎的文艺青年,生怕那些晦涩的专业术语让我难以理解,读不下去,如此阅历浅薄的我驾驭不起这本著作的厚重。再者,作为一个打工的,似乎这些家国天下离我太过遥远,我既没有决胜千里,操纵一个商业帝国的资质与机会,也无须看财务报表,又何必自讨苦吃?  事实证明我多虑了,排除商业逻辑,这本书实在是一本人生指导丛书,有许多实实在在接地气的生活方法论,比如书中多次提到的模型“S曲线”,正如李善友老师所言:S曲线的应用范围极广,你几乎可以将它代入一切事物的发展周期当中,当然也包括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规划。  我们需要破除一些定式思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当极限点来临,我们需要进入第二曲线去寻找新的破局点。你是不是也经常迷茫抱怨自己“到了一个瓶颈期”?这本书会用英特尔公司CEO安迪格鲁夫的例子告诉你不破不立——古今中外无数的商业巨头,浩瀚如星海的文明变革,都被取其精华,浓缩为一针见血的经典理论和鲜活案例,这是经过无数次验证的智慧。  也许有些故事你喜闻乐见,却并未深究背后的逻辑与命理。  当这本书将它们做了秩序井然的复盘,你恍然发现这些新闻背后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比如英特尔从储存器到CPU的胜利,诺基亚专注功能手机,最后暗淡退场。我们未曾深度参与其中,但我们每个人都是革命的亲历者,开拓一片新的疆土是残酷的,是需要勇气的,比如——你敢不敢在30岁转行?很多人会告诉你“隔行如隔山”,但在必要条件下,无论是商业还是生活,都需要毅然决然的壮士断腕。类似的案例与妙思贯穿全书,实在值得慢慢体悟,还有二维码课程可以扫描学习,算是小惊喜。  在书的结尾处,作者可爱的加了一句“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也是很有趣了,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才符合哲科思维的初衷。无论如何,从这本书开始,我决定走入“混沌”。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六):《第二曲线创新》书评  上周我跟朋友聊天的时候,顺便提到书,然后她向我极力推荐了这本书。我朋友在圈内是一个很专业又值得信赖的人,她都这么推荐,我便很好奇了。询问得知,原来《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是由酷6网创始人,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编写,顿时提上兴趣。因为本身对大学就很感兴趣,现在听到一个我从未听过的混沌大学,就更好奇了。后来经过查询,原来混沌大学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创新大学。  等了一周,这本书终于到了,不过遇上周末闲置了几天。我拆快递的时候很是兴奋,映入眼帘的是金光灿耀的*色封面,我迫不及待的翻读此书,想了解李善友教授打磨了八年的创新哲学理念,在书的前言中,提出了:让哲科思维点亮创新者、创新者的三位一体、混沌大学的使命、吃到那颗草莓四部分。此书从创新篇、战略篇、竞争篇、组织篇四个篇章阐述了李善友教授的创新理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创新?对于这个问题,或许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归根结底,企业创新的直接目的是增长,增长是所有企业的首要战略目标。  既然增长如此重要,那么驱动增长的引擎是什么?或者说,到底是什么一直在推动企业增长?无非有以下3类。  1.红利  改革开放40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人民万众一心大力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成就了世界上的中国速度,甚至深圳速度。其中民营企业更是获得了巨大的红利,这些红利包括资源、低成本劳动力、经济全球化、科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府扶持等,而有一些红利正在渐渐失去他们对增长的助力,如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这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2.管理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与他人沟通,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学进过一定时间的发展,现已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实际的应用中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增长动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管理为企业增长提供的动力已经达到极点。  3.创新  什么是创新?创新不是同一条曲线李渐进性改良,而是一条曲线变为另一条曲线的新组合。马化腾在青腾大学的演讲中强调,中国经济过去得益于人口红利,未来更多地依靠创新红利。  最后应用书签上的一句话:让改变当下发生。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七):不被眼前的荣耀蒙蔽,才能看到通往未來的蹊径  “企业为什么要创新”  每个人可能因为自己的岗位原因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也不外乎两种,一是为了活下去;二是更好的活下去。  《第二曲线 创新》的作者李善友,同样也是馄饨大学的创始人,一个弃商从教的师者,而且他说馄饨大学的使命:让哲科思维点亮创新者,所以在文章的序章作者就表明,《第二曲线 创新》这本书不讲创新的技巧,而讲创新的思维。  因此,如果你是抱着寻找干货技巧的,可能会有一些死亡,但是如果你静下来来,读一读这些思维,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正篇。  《第二曲线 创新》共十二章,分为四个篇章:创新篇、战略篇、竞争篇、组织篇,全面阐述了白癜风口碑好的医生作者在书中开头提出的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创新”、“创新时机”、“什么才算是创新”、“如何打破原有系统边界”等问题,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经管领域的名著理论,比如莱顿克里斯坦森、约瑟夫熊彼特、查尔斯汉迪、格鲁夫等等,很多人说作者写的太晦涩难懂,因为太过于专业,但是对于爱好这个领域的爱好者或者专业者,我倒觉得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籍。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到什么才是“第二曲线”,其实第二曲线最早的提出者是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他把从拐点开始的增长线称为“第二曲线”,但是从数据中了解到,增长很重要,但是要持续增长是非常困难的,李善友认为在驱动增长三要素中即红利、管理、创新中,只有持续创新才能破除增长魔咒。  书中也用很多大企业比如诺基亚、苹果、美团、滴滴打车、阿里巴巴等故事里也验证了创新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理论与案例结合,让不专业的我也看懂了诺基亚为什么衰落,苹果为什么连续多年利润增长,200多页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太多,但是如果你非要干货技巧可能不太适合你,如果你说你更想要的授之以渔,那你可以静下心来好好读这本书,而且,书中众多的理论,除了经管方面还有生物学,其实,企业和人一样都需要创新。  另外,书中每章末尾都放了二维码,扫描进去可以听到相关的案例课程,也是诚意满满。  书中的理论案例诸多,我会在后面选一截来为大家拆解片段。  最后,走入馄饨,是为了走出混沌,希望我们能更深刻的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自己。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八):《第二曲线创新》书评  上周我跟朋友聊天的时候,顺便提到书,然后她向我极力推荐了这本书。我朋友在圈内是一个很专业又值得信赖的人,她都这么推荐,我便很好奇了。询问得知,原来《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是由酷6网创始人,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编写,顿时提上兴趣。因为本身对大学就很感兴趣,现在听到一个我从未听过的混沌大学,就更好奇了。后来经过查询,原来混沌大学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创新大学。  等了一周,这本书终于到了,不过遇上周末闲置了几天。我拆快递的时候很是兴奋,映入眼帘的是金光灿耀的*色封面,我迫不及待的翻读此书,想了解李善友教授打磨了八年的创新哲学理念,在书的前言中,提出了:让哲科思维点亮创新者、创新者的三位一体、混沌大学的使命、吃到那颗草莓四部分。此书从创新篇、战略篇、竞争篇、组织篇四个篇章阐述了李善友教授的创新理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创新?对于这个问题,或许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归根结底,企业创新的直接目的是增长,增长是所有企业的首要战略目标。  既然增长如此重要,那么驱动增长的引擎是什么?或者说,到底是什么一直在推动企业增长?无非有以下3类。  1.红利  改革开放40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人民万众一心大力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成就了世界上的中国速度,甚至深圳速度。其中民营企业更是获得了巨大的红利,这些红利包括资源、低成本劳动力、经济全球化、科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府扶持等,而有一些红利正在渐渐失去他们对增长的助力,如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这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2.管理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与他人沟通,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学进过一定时间的发展,现已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实际的应用中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增长动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管理为企业增长提供的动力已经达到极点。  3.创新  什么是创新?创新不是同一条曲线李渐进性改良,而是一条曲线变为另一条曲线的新组合。马化腾在青腾大学的演讲中强调,中国经济过去得益于人口红利,未来更多地依靠创新红利。  最后应用书签上的一句话:让改变当下发生。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九):让创新真正可习得  “企业为什么要创新?”  对于这个问题,或许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归根结底,企业创新的直接目的是增长。企业拥有一条昂扬向上的增长曲线,投资者才会蜂拥而至,企业的市值(估值)才会越来越高。  企业一旦丧失了增长的可能性,就相当于被宣判“死刑”。增长是所有企业的首要战略目标。  绕不开的“增长魔咒”   虽然企业都在极力追寻未来的增长空间,但是你最渴望的,往往也是最制约你的,增长也会牢牢地禁锢着企业。哈佛商学院教授、被誉为“增长理论之父”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管理层面,将其总结为“增长魔咒”。  他在《创新者的解答》一书中给出这样的论断:“每10家企业中,大约只有1家能够维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从而能回馈给股东们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  同样,著名战略报告《失速点》中也给出了一组数字:“从1955年到1995年,在172家世界500强企业里只有5%产生了超过通货膨胀率的增长。而一旦企业到达失速点,只有少于10%的企业能够重启增长引擎。”  以上两组数字,都指向了同一个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结论——增长十分重要,但要保持持续增长难上加难,这就是困扰无数企业的“增长魔咒”。  驱动增长的唯一引擎  既然增长如此重要,那么驱动增长的引擎是什么?或者说,到底是什么一直在推动企业增长?无非有以下3类。  1. 红利  改革开放40年,众多民营企业靠着外部红利茁壮成长,这些红利包括资源、劳动力成本优势、全球化、科技技术、互联网、*府扶持*策,等等。  然而,在这些曾经赖以发展的红利之中,有一些正在渐渐失去它们对增长的助力,如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等,这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2. 管理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与他人沟通,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西方各个商学院通过近100年的时间,将管理学丰富完善,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增长动力。但随着管理学体系的完备和成熟,管理的效率也走到极限。  3. 创新  增长的第三个法宝就是创新。经济学家熊彼特曾说过,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因,是超额利润的唯一来源。他甚至说,企业家唯一的职责就是创新。  2019年4月,马化腾在青腾大学的演讲中强调,中国经济过去得益于人口红利,未来更多地要依靠创新红利。时至今日,所有企业都应该重新学习创新,就像工业时代必须学习管理一样。  可习得的创新方法  我们听过太多关于“创新”的陈词滥调,也知道创新很重要,但是应该怎么做却不得而知。过去8年,李善友教授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什么是创新?”“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成为他最大的使命。  迄今为止,国内尚没有完整的创新学科。“与其等待,不如我们自己来做”。过去8年,李善友教授研究了无数学科,阅读了数不尽的书,只为探寻每个学科背后的思想和智慧,找到创新的底层规律,让创新真正可习得。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十):颠覆式创新相关资料与案例汇编:2.5星|李善友《第二曲线创新》  “我曾在斯坦福大学听过奈飞公司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ReedHastings)的一堂课。在他看来,“今天美国大公司的一大通病,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任期太短,而回报与股市息息相关,这便让他们更加关注财务数据,而非产品和创新”。这就是“增长魔咒”,也是大企业无法进入小市场的原因所在。”  01  —  基本思想是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的思想,大幅引用改写此书的内容。此外书中大部分的内容是引用经管领域的名著和一些公开资料。  书名中的“第二曲线”的概念,来自《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我读后感觉“第二曲线创新”就是克里斯坦森所说的颠覆式创新。作者引用克里斯坦森的思想,强调企业应该在当前主营业务增收放缓甚至停滞、下跌前,发现新的业务增长点。  书中提出了一些找到颠覆式创新业务的技巧,不过没敢就当前市场做分析预测,案例大部分是其他书中的老旧案例,少部分是美团等企业过去几年的事情。  总体评价2.5星,价值不大。  02  —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  1: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不重点介绍连续性创新,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市面上大多数经管书籍聚焦的都是这个课题。此外,当我们强调非连续性创新或其他创新时,容易让大家误解连续性创新不重要。#207  2:1984年之前,在众人的印象中,英特尔就等于存储器。通过在到达极限点之后的妥善应对,格鲁夫将英特尔从破产的边缘拯救了回来,成功地完成了企业再造。到1992年之后,英特尔变为处理器的代名词,成为CPU行业中当仁不让的领导者。#311  3:在这里,大家特别要注意两类曲线:一类是以财务指标为代表的“显曲线”,另一类是以单一要素如技术、市场、组织和产品等为代表的“隐曲线”。#318  4: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隐曲线会先于财务曲线到达极限点。如果企业仅关注财务曲线,其应对措施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滞后。一旦财务曲线到达极限点,便意味着技术、市场、组织和产品等要素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此时企业再想变革,早已回天乏术。#322  5:市场具有典型的破坏性思维。当某行业中龙头企业A迅猛发展时,整个市场中的资金、人才、消费者等资源,将会大量向其倾斜。一旦出现效率更高、发展势头明显超过A企业的B企业时,市场便会出现“非连续性”变化,市场中的资金、人才、消费者等资源会通过“用脚投票”[13]的方式,向B企业聚拢(见图2-1)。#419  6:与诺基亚等手机厂商早早布局数字通信不同,摩托罗拉虽然拥有市场的绝对优势,却依然将主要精力放在“老大哥”——模拟手机的更新换代上。相较于兵强马壮的“老大哥”,新兴的“数字手机”只是个孱弱的“小弟”,虽然它代表未来,但并未得到摩托罗拉内部的足够重视。#442  7:“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荒谬,但我想说iPhone杀死了诺基亚,iPad杀死了芬兰造纸业,不过我们会卷土重来。”这位芬兰原总理在采访的最后,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经济走势的良好预期。#526  8:简而言之,在达尔文看来:自然界无飞跃,一个物种不是通过“革新”“神奇的进步”的方式“突然”变为另一个物种,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缓慢而稳定。#622  9:通过此前的推导,我们得出了结论:新物种来源于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而创新的本质便是变异,自然选择可以类比为市场选择。于是,我们得以进一步推导出第二曲线的公式:创新+选择(市场选择)=第二曲线,这便是进化和创新的“同构性”(见图3-2)。#641  10:然而,真相恰好相反。企业需要的组合要素越少越好,尽量用最少的基本要素满足生存所需。依存条件的极致情况是什么?单一要素,这便是本章的主题。单一要素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创新领域,还体现企业的战略、使命、目标等方面。#970  11:如图5-1所示,现代社会的任何经济结构,都离不开供给、需求和连接3个层面。企业需要从供给侧提供技术或产品,并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需求侧的客户或用户,而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是平台或组织。需要强调的是,“供需组合法”只是一个极简的创新方法,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其他组合方式。#999  12:“今天看来,2019年、2019年,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是移动用户的超级红利期,无论是买预装还是下载都非常便宜。抓住了这个窗口期,大规模洗新用户的其实有两个人,一个是王兴,另一个是张一鸣,他在2019年创办了今日头条。”#1129  13:我将阿基米德的这一思想完善为企业的“战略杠杆模型”(见图6-1)。在这个模型里有4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真北目标、创新红利、战略支点和核心能力,下面分而论之。#1147  14:两难之下,王兴请教了曾任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总裁的关明生。后者给出一个现在看来价值千金的建议:“面向商家,也就是B端,广告是没用的,商家端的广告投放再多,也不如有执行力的线下队伍管用;而对于消费者,也就是C端,阿里巴巴的经验是线上广告的性价比要远远高于线下。”#1391  15:简而言之,在克里斯坦森眼中,技术和市场没有所谓的颠覆,只有技术和市场的新组合才具有颠覆性。这里大有熊彼特的组合创新的味道,而所谓的新组合就是“价值网”。#1557  16:综上所述,美团酒旅的错位竞争,就是错开了携程占据优势的一线城市、异地需求的主流价值网,选择从三线、四线城市切入本地住宿需求的新兴价值网(见图7-10),且新兴价值网正茁壮成长为可与主流价值网分庭抗礼的巨大市场。#1741  17:我曾在斯坦福大学听过奈飞公司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ReedHastings)的一堂课。在他看来,“今天美国大公司的一大通病,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任期太短,而回报与股市息息相关,这便让他们更加关注财务数据,而非产品和创新”。这就是“增长魔咒”,也是大企业无法进入小市场的原因所在。#2154  18:纳德拉曾经对鲍尔默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你提出一个想法,他(鲍尔默)总会说‘这是我听过最蠢的主意’或‘我不同意’。要对付他,你必须坚持不懈。”大家可能还记得乔布斯临终前说的那句话:“我认为只要鲍尔默还在掌舵,微软就不会有什么起色。”#2247  全文完  相关链接:  研究创新的战略、规律、方法、技巧的13本书  近年读了1008本书,挑出32本5星好书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6月30日)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6月30日)  2019年读过评过的198本书(截至6月30日)  本号1008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截至6月30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  更多*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