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印度疫情非常严重,不但缺医少药,没有疫苗没有呼吸机,更遭遇“供氧危机”,患者连最基本的氧气治疗都无法保证。
提起氧气疗法,它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一般人对氧疗都不会陌生,患病入院,医生护士有时会给病人挂上鼻氧管进行吸氧,甚至有些患者自己都会要求吸氧。事实上,很多人对氧疗的观念都很模糊,觉得多吸氧有助于疾病康复,而其实,大多数疾病并不需要吸氧治疗。
什么情况才需要吸氧?当氧气供应不足以满足机体需求时,即为缺氧。不过,缺氧按发生机制不同,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吸入氧气不足(如高海拔地区、密室)、肺通气障碍(如呼吸停顿、睡眠呼吸障碍、毒品过量引起呼吸抑制、急性哮喘等)及心脏左右分流(因心脏疾病,血液未经过肺就从右心直接到达左心)等,这些情况下,氧疗效果好。
另一类是指组织缺氧,主要是因为氧气输送不良所致,例如栓塞、贫血、失血以及中毒等。这些情况下,氧气充足,肺交换气体的功能又是正常的,问题出在氧气的运送上,单纯吸氧增加氧气供应,也不会对局部缺氧有多大作用。
此外,医生判断是否缺氧,通常根据两个指标:一是“血氧分压”(简称血氧或氧分压),当其小于60mmHg时,就代表低氧血症,二是“血氧饱和度”低于90%。此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烦躁不安、头痛、心率加快、口唇发紫等症状,这两种情况都应该进行氧疗。
值得注意的是,氧分压数值需要检验“血气分析”项目才能获得,因为要抽动脉血,扎针比较深,抽出的血液比较鲜红,跟普通的抽静脉血不一样。而氧饱和度可以通过“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夹手指,常和心电监护仪同时进行监测)来获得。如果没有做这两项检查,患者又没有缺氧症状,其实没有吸氧的依据和必要。
另外,有些患者在缺氧的同时,体内二氧化碳分压也比较高(50mmHg以上),多见于慢阻肺、肺心病,这类患者吸氧更要谨慎,而且要控制好氧流量,否则可能会抑制呼吸。
而我们见得最多,几乎所有医疗机构都使用的鼻氧管,虽然简便易行,不妨碍饮食和交谈,但吸入氧浓度不高,只有24%~44%,实际效果有限。如果要急救或真正用于缺氧患者,需要使用吸氧面罩、储氧面罩、文丘里面罩及呼吸机等,甚至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血氧正常下一般不需吸氧上面说到,组织缺氧而没有明显低氧血症的情况,例如休克、心衰、急性心肌梗死、一氧化碳中毒、严重创伤失血、严重过敏、肺出血、癫痫状态和麻醉后的恢复等,血氧大多是正常的,但不少人认为多吸吸氧,可以增加血氧浓度,“扩散”给缺氧的组织。但事实并非这样。
一氧化碳中毒:氧疗的效果是最确切的,但不是普通吸氧,必须是高浓度和高压的氧疗(高压氧治疗),才能把被一氧化碳“占据”的位置“抢”回来。
急性心肌梗死:以往认为吸氧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但目前的研究显示,未发现吸氧有改善预后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因为吸氧引起动脉血氧升高,使冠状动脉血管阻力增加和冠状动脉血流下降,同时,吸氧会使心肌梗死局部的氧化应激反应加剧,引起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心肌损伤。
脑卒中:同样,大多数患者不存在低氧血症,而且,氧疗可能对非低氧血症的轻中度脑卒中患者有害。
胸腔积液、肺栓塞、肺水肿、严重贫血等病患,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大多不需要氧疗。代谢性疾病和肾脏病可能因酸中毒而呼吸急促,也一般不需要氧疗。
吸氧过度,也有毒副作用氧疗也可以看作是药物治疗的一种,因此也有可能出现毒副作用,长时间吸氧,或当血氧超过60mmHg时,随着血氧继续上升,自主呼吸将受到一定抑制,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呼吸道不完全阻塞的患者,在吸入较高浓度氧后,局部肺泡内的氧被吸收后,易出现肺泡萎陷发生肺不张。
机体吸氧过度后,某些系统或器官的功能与结构会发生病理性变化,临床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儿童的肺发育等,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红细胞生成、内分泌系统和视网膜等。目前尚无法对氧中毒进行早期诊断,也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
感染:湿化和雾化装置可能形成潜在的细菌污染源。#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