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是一本由(美) 塞缪尔·阿贝斯曼 ( Samuel Arbesman)著作,湛庐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88图书,本书定价:69.90元,页数:2019-5-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一):这本书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一些翻译过来的书,常常被评论说“一个简单的事,非要啰里啰嗦写一本书。”有些大概是吧,有些却是评论者没有看到作者的论证体系,仅仅得到了一个结论而已。 这本书本来只打算随便翻翻。但是可读性很强,一页一页也就看完了。 六章,前四章阐述什么是复杂系统,“复杂”如何发展,为什么会复杂,对人们有什么影响,人们又是如何认识这样的复杂。 两章讲主旨,生物学思维是什么样的,和物理学思维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需要用生物学思维来理解复杂系统。 了解西方逻辑体系后,大概就能体会到这些人写书的结构性,也就不会轻易做出最开始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评论了。我没法一章一章分析结构,只是个看闲书的家伙,看得多了才会积累出一些感觉。 但是可以注意一下第一章对复杂系统的定义,complicated和complex是不同的概念,complex包含的有cascade。用人话来说,单身汉的房间是complicated庞杂,杂乱,却不一定complex复杂,捡起一本杂志丢进垃圾桶,并不会引发其他事物发生改变。一堆木柴却可能是复杂系统,抽走哪一根这堆柴会塌? 很多时候复杂系统存在“黑箱”,这头输入一个指令,那头出来结果,中间发生了什么是人类无法理解的。输入的指令稍有不同,结果差之千里,我们也无法知道为什么。早年学过一点点编程,对这一点感受深刻。 此时具有“抽象”倾向的物理学思维就有点不够用了,人类大脑的局限性也限制了理解力。扭头看看生物学界,好像也面临同样的复杂体系。单是DNA的种种,就够几辈人去解迷。那么生物学研究者怎么做的呢? 一点一点来。没有理论框架,只有不断发现的新奇。接受各种不同,包括错误。记录,分类,像挖宝一样的去认识自然界。 物理学,看过科学史的大概就知道,看到现象,提出假设,验算实验寻找支持,以建立理论与公式。然后大家发现所有这类现象都符合公式,天下太平。 生物世界比物理圈复杂。有层级,有历史且还在继续演化,不断会出现异常和错误,而且有时错误会导致系统崩溃,有时候却安然无事(最优化容限)。 突然想到了股市。多少人多少年来想研究出一套“大一统”理论,用于预测股市变化,皆败。根据历史数据根本无法预测未来,“过度耦合”总是因为过度抽象而出现。各种信息作用于股价,有些仅仅造成个别波动,有些却是灾难。 层级。复杂系统肯定不会是单纯的分形系统,整体不等于个体之和。对不同层级,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认识。 不放过一次偶然发现,深入研究,从异常和错误中学习。意识到系统各部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很复杂,但无法在简单抽象化过程中被忽视。 就像同时在看的其他书,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开车心理学。暴力发生频率和规模的变化,交通系统,都是复杂系统,人们如何研究因素A与结果B的关系?列出所有相关因素和历史数据,找到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用统计工具去掉其他因素造成的历史波动之后,因素A与结果的相关性大于0,才能得出“两者有关系”的结论,却仍无法像物理学家一样说因素A会产生结果B. 所以这样一本书,研究复杂系统需要生物学思维,对日常有什么用呢? 手机出问题了,重启。 投资炒股,学习研究收集信息,风险仍旧存在。 开车出行,导航说路A拥堵,换不换去路B。 公交换乘,挤这辆还是等下一趟。 天气预报和早上出门的感受不一致,信谁? 想到“冗余”这个概念。复杂系统里常常有无法理解看上去没有什么用的部分。DNA里有大把的没有显性的片段。生活中总是预计出多余的时间和钱,永远有plan B,大概应对这个复杂世界的永恒方案。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二):生物学思维是理解复杂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在如今的年代,人类的技术,从网站到交易系统,从城市基础设施到科学模型,甚至是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链系统和物流系统,都已变得过于复杂且相互交错。 人类所制造的人工系统与自然世界之间的亲密关系都意味着,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其影响不仅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将波及地球的每个角落,甚至在某些时候会超出地球本身。 那么,应该怎么看待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呢? 复杂系统研究专家塞缪尔·阿贝斯曼,用《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洞悉复杂世界的思考方式,他告诉我们不必害怕复杂世界。谦卑之心,加上迭代的生物学思维,就是洞悉复杂世界的正确方式。 01. 书中作者举出了这样一个例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计算机系统出了故障,所有飞机被迫停飞。同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计算机系统也遇到了问题,所有交易被迫中止。《华尔街日报》的网站也崩溃了。接二连三的系统问题令无数人惊慌失措,但是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位安全专家在评论该事件时所说的话可谓一针见血:“这些都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出错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很多是我们目前完全无法理解的。”事实上,对于这些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说我们根本无法尽知其出错方式,其实已经是在有意地轻描淡写了。这些情况不只附着在我们缺失的经验中,它们已充斥了我们的整个生活。 英国作家乔治威尔斯在1945年,说过一句话:“人类的思维已经无法应对它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了。 现如今,人类社会越加越复杂多变了,人类的技术,从网站到交易系统,从城市基础设施到科学模型,甚至是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链系统和物流系统,都已变得过于复杂且相互交错。在很多情况下,就连当初构建、每天使用和维护它们的人也无法完全理解了。 运用原本的思维,已经不足以应付我们所将面临的复杂局面,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02. 生物学,确实称得上是和哲学最接近的学科之一,因为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现象其实都可以运用生物学的理论加以解析。金山网络CEO的傅盛在深刻理解到生物学思维的重要性后,告诉我们:“生物学是一门能打通很多跨界知识的学科。相比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 生物,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而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规律,解释生命本质的一门学科。 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活”的世界观。生物学思维和物理学思维,是理解世界的两种方式,而复杂的技术系统更接近生物学系统,因此用生物学思维理解技术系统,是个不错的选择。生物学,正在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人人都该懂一些生物学,拥有一些生物学思维。 所以,认识复杂系统的正确态度就在于:对于难以理解的事物,要努力克服我们的无知;一旦理解了某个事物,也不会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谦卑之心,加上迭代的生物学思维,就是洞悉复杂世界的正确方式。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这本书,就如同美国数学家、康奈尔大学数学教授斯蒂芬·斯托加茨告诉我们的一样,塞缪尔·阿贝斯曼利用幽默、富有洞察力的例子帮助我们破解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秘密,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三):关于复杂的事物,自然物和人造物,唯名论和唯实论,后现代,卡夫卡 这是一本挺标准的美国畅销书,前面大部分内容很有启发,描述、强调了人类技术产物如今的复杂性,并给读者一种直觉上的印象,能够提供一种新的看待现在的角度。只是最后面的部分有点牵强。就当没有最后一章吧哈哈哈。印刷、装帧质量很好,可能导致我加了一颗星。 就书中所言,生命结构体的复杂性是人类依然无法把握的,而人类的创造物如今也愈发地复杂了,而且这两种事物复杂的方式还很不同。要认识、应付所有这些复杂事物,人类的大脑基本已经是不够用了。这里面就引出科技未来的趋势。既然人类发明了电脑,就要用到底,因为它真的很好用。但如果读者对于究竟什么是生物学思维感兴趣,我觉得还是自己看看生物教材比较好。 但这本书也有美国畅销书一贯的毛病。比如书里用了太多太多西洋人的典故,全都是用人名命名的现象或巧合或规律。当然这不是本书作者的问题, 而是我觉得西方人的这种命名方式值得商榷。这种以提出者、发现者人名命名的方式,首先就让这个名称失去了可理解性,它真的仅仅是一个名字了。我不喜欢用这种方式命名事物,想象一下,当你打开一本书或一本字典,每一个词条都是一个人名,然后呢,你还要在去读这个名字后面的解释内容。举个例子,圆周率,还有个别名叫祖率,我坚决支持继续使用圆周率。 还有,就是作者在最后两章表现出的折中态度,他似乎不是在写一本科普书,而是在参加竞选,他既想把自然科学的客观态度传达给读者,又想不得罪重视宗教信仰者的非理性的认知习惯,这就令我这个大洋彼岸的无宗教信仰者有些恼火了。美国的基础大众果真如此需要“哄”吗?非要在科普书里搞出灵肉统一或对三位一体的自然哲学式的解读吗?挺奇怪的。还有他那个“谦卑”,明明说“耐心”才贴切。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多谈一谈,多联想一下。作者说人造物的复杂性已经相当可观了,以至于人靠自己脑力已经无法认识,无法形成直觉的把握,于是这个复杂物就似乎有了生命一样。但这个生命只是一种相对于人的认知局限性的比喻,因为毕竟它是固定逻辑的有限组合,即便组合样式再多也是有穷尽的,只不过人即便用电脑也很难统统算上一遍。读者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然就理解拧了。 我想说的是,面对书中描述的这样一种复杂事物,以及作者对如何看待它而提议的心态,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哲学里的一对古老概念:唯名论和唯实论。 《西方哲学史》梯利,第二编,第五篇,第二章,第二节 “照威廉·奥卡姆看来,只有个别的东西存在,人类的一切知识都从个别的东西开始。因此,他所谓直观或知觉就很重要,通过知觉我们察觉事物的存在,并在作出判断时加以表达。从个别对象中抽绎出共有的性质,从而形成概念或共相。没有心智的特殊能力或智慧来承担这一工作;当两个相同的对象出现于面前时,我们自然会进行抽象作用。但是,这种共相只是存在于头脑中的观念或思想,可用文字或惯用的符号予以表述;它们标志着众多个别同样的事物。科学完全论述符号或术语(这个词等于文字加意义)。对于,这并非说判断只涉及观念,判断总是关系到事物的。 “共相不存在与心外,它们不存在于事物之中。如果像唯实论者主张的那样如此的想象,那是以抽象为实体,或使观念实体化;此外,还会引导我们陷入各式各样的荒谬中。威廉说,不要不必要地增加实体或基质,这是“奥卡姆的剃刀”;彼得·奥勒欧利已经表述过这种思想。共相也不作为本体或实体存在于上帝的心中,共相是他关于事物的知识,同人类一样,他有关于个别事物的知识,只有个别事物才真正存在。” 这就是唯名论的大意。而唯实论则“ 认为一般(共相)概念是真实、独立的,先于个别事物的存在,而个别事物则由其派生出来,故比个别事物更根本、更实在。认为只有一般共相才有客观实在性,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所依据的原型和上帝所具有的“理念”。” (百度百科) 简单说就是这样,唯名论说每一把椅子都是椅子,而椅子这个概念,是你的心智对这些物件的抽象,而且它只是一个抽象。而唯实论则几乎是倒过来的,认为在上帝的世界有一个椅子,它就是椅子的“理念”,而你心中只有先认识了那把上帝的椅子“理念”,才认得出现实中的物件是不是椅子。 唯实论的这种思维模式,假如延伸起来,其实很可怕的。比如吧,椅子还好说,反正椅子只是椅子,而且谁都看得见摸得着椅子,但对于一个语言中抽象的词汇,比如“但是”,“但是”这个概念有它的“理念”吗?或者说,我随便想象一个事物,它奇形怪状荒诞无比,就比如JOJO的替身,谁都知道JOJO的替身那种东西是漫画里创造出来的,是该漫画作者想象出来的一个脑洞,但是,唯实论者很可能会说,既然该漫画作者能写出这样一个东西,就说明这个东西的“理念”已经预先进入他的心中,那么它也必然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实体。这就很可怕了,这会引出对语言的神化。 其实这本书的作者指出的某些人造事物的复杂性总是给人以一种神秘感,我以为这种神秘感的渊源和唯实论、唯名论争执的焦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当然是完全站在唯名论那一边的)。而且我还联想到,所谓后现代哲学家(所谓的,仅仅是所谓的),他们对于人类语言的神秘化,不但令唯实论的认知方式死灰复燃,而且也是由于他们被人类书本、语言的堆积物的复杂性压垮了。他们拿着很多抽象的语言碎片当做是“有生命的”,这和本书作者在最后部分提到的某些人的反应是相通的(当然,我不认为作者十分努力地坚持了某种明确的观点,他有点故意讨好无知者的非理性的嫌疑)。 被一个庞大的、人造的、复杂的事物压垮,这真的是人类认知和心理的一大风险。后现代“哲学家”是被人类的历史、语言的复杂性压垮了,转而搞起神化的非理性来,这实际上是一种退步或心理求助。而这本书提到的一些人是被人类的技术发明的复杂性压垮了,觉得它们有了“生命”。我还联想到,所谓后现代的始作俑者不论是谁,它的最大动力源,也许不是平克在《当下的启蒙》里指出的尼采,而是卡夫卡。尤其是卡夫卡的《城堡》和《在法的门前》,如果按照唯名论、唯实论的争论焦点,以及这本书给出的启发,卡夫卡很可能是被现代社会的官僚体制的复杂性压垮了。读一读就能感受到。 警惕。我以为后现代就是人类非理性对理性的反动,在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的压力之下。这样不好,很不好,于世无益。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四):一台存在软件缺陷的放射治疗仪是如何夺走患者生命的? 1985年的一天,一位患者正在一家诊所接受放射治疗。虽然患有宫颈癌,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眼前的那台放射治疗仪将提前终结了她的生命。 当操作员按照医生处方设定好剂量并开始治疗时,放射仪提示“无辐射剂量”。操作员重复之前的操作,仪器依然给出同样提示。操作员又重复操作三次,每一次仪器都提示“无辐射剂量”。 实际上,这位患者一共接受了五次治疗,髋部灼烧严重,臀部需要被完全切除,于几个月后离世。据统计,此款治疗仪一共造成6位患者遭受过量辐射。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治疗仪的软件缺陷。技术人员只关注了硬件问题,而忽视了软件问题,从而导致了致命的技术故障。 我们已经生活在被技术包围的世界。面对复杂繁多的技术系统,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是应该崇敬还是恐惧?美国复杂性科学研究专家塞缪尔·阿贝斯曼在《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这本书中,为我们提出一种认识复杂系统有力的思维方式——生物学思维。 生物学思维,指导我们用谦卑、包容和迭代的心态看待技术系统,对技术保持科学而理智的认识。不盲目崇拜和迷信,也不过渡恐惧。保持一颗谦卑、包容的心,接受技术系统的不完美,承认技术系统的强大和自己的局限性,以欣赏感看待自己不理解的事物。 我想,不仅仅是技术,对于我们个人、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生物学思维都可以帮助我们利用科学的方式来剖析和处理。为什么系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理解? 1. 为什么系统越来越复杂?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的组成部分会越来越多(称为“吸积”)。同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也会变得越来越多(称为“交互”)。 此外,每个系统都存在许多“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和“普遍的稀有事物”。 上述四大因素导致系统越来越复杂。 原因1:吸积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Frederick P. Brooks Jr.在《人月神话》一书中引用软件业内的一句俗语:“每次加一点,每次加一点,最后就有了一大堆”,形象的描述了技术系统的“吸积”过程。 实际操作中,可能是为了修复原有系统的某些问题,也可能是为了提供新功能,所以,一次次的补丁或者版本升级应运而生,被一次次的加到原有系统中。 一方面,许多年前陈旧的系统和代码还保留在系统之中(即“遗留代码”),而对此了解的人已早已不复存在,没有完全了解正在使用的系统;另一方面,系统的组成部分变得越来越多,导致原有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 例如:美国国税局在2007年所使用的报税系统,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发的,通过不断修复和升级一直使用。 原因2:交互 系统不仅在不断吸积,每个组成部分之间也在越来越频繁的交互。系统每一次所吸积的部分都是合规合理的,但当它们被放到一起时,就有可能因为相互作用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异常。 在更大的层面上,不同系统之间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关联和交互,相互传递信息(称为“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例如:在机器人中,常常需要语音识别、视觉识别和运动控制技术的交互。 此外,不同类型的技术之间还会产生相互依赖性。比如:互联网与电网之间。 这种“交互”效应使得系统变得异常庞大且错综复杂。用计算机科学家迪科斯彻的话来说——“概念层级的深度,绝非人类心智曾需面对的任何事物科比”。 原因3: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 另一个会使系统变得日益复杂的因素是,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即为了使系统尽可能的完善而不产生漏洞,必须将所有可能的例外情况都考虑进去,从而导致系统越来复杂。 比如,开发一款工业机器人。要求这款机器人可以按照编程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为了保护人机安全,要求机器人可以检测障碍物,可以避障。而实际操作过程中,障碍物的情况千差万别;为了适应不同工作的要求,许多新问题产生并被考虑到系统中,系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 原因4:普遍的稀有事物 例外之外,系统还需要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比如:词库系统需要考虑所有词汇,包括使用率极低,甚至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词汇。 2. 为什么系统越来越难以理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记住一个7位数,处理三层语言“递归”嵌套就很不容易了。当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连接数量剧增,即便是专家,受限于人类大脑,也是无法完全理解的。 另一方面,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我们个人的知识储备,与理解复杂系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相比,无法比拟。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不可理解”的新时代。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1. 什么是生物学思维? 书中同时提到了物理学思维,即将观察到的所有不同事物都统一起来,通过一组优雅的解释来简化世界的多变性和多样性。常利用数学公式抽象掉宏观层面上的细节。 与物理学思维不同的是,生物学思维更关注多样性和复杂性,倾向于陈列大量事实,“观察”和“收集细节”,哪怕这些细节暂时很难被融入到某个单一的理论框架中。 2. 为什么理解复杂技术系统需要生物学思维? 复杂技术系统更类似于生物学系统。 首先,生物系统非常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类型繁多,涉及很多层级。系统中的每个组成部分各不相同,相互依附。 其次,生物系统的进化过程,导致生物系统也会被修补和改变,好比复杂技术系统的“吸积”过程。 最后,生物系统同样会因为一些很小的干扰而出现灾难性的故障。比如:人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是人类基因组中的某个微笑突变会产生致命病症。 因此,生物学思维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复杂技术系统。谦卑+迭代,洞悉复杂世界的正确方式 我们可以从生物学思维中借鉴到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 谦卑 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的复杂程度可以与生物系统相比拟。生物学家面对如此复杂的生物世界,没有盲目的崇拜,也没有心怀恐惧。 生物学家对于生物系统这个复杂的世界,始终心怀谦卑。他们在面对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时,不会即刻就想彻底理解它。他们一次只研究这个系统的一小部分。他们考虑系统的进化轨迹,收集和记录发现的各种细节,加以分类和编目,进行研究。他们积极地采取行动,主动将意外事件注入系统,观察系统的反应。 他们保持谦卑,对生物系统的细节产生浓厚兴趣,不断探寻系统背后的奥秘,即使永远无法理解系统也没关系。 对于难以理解的事物,要努力克服我们的无知;一旦理解了某个事物,也不会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 2. 迭代 我们应该明白,复杂性必然导致罕见的故障和无法解释的错误,即使最警觉的技术人员也无法预测全部故障和错误。而许多问题和故障也无法马上定位到原因并解决。 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迭代”将是最好的方式。 谦卑+迭代,是帮助我们洞悉复杂世界的正确方式。 人类作为最复杂的生物系统,生活在如此复杂的世界,创造了许许多多复杂的技术系统,每天都要面对许多复杂的问题。 有了生物学思维,我们不必害怕复杂。愿我们都可以拥有一颗谦卑、包容的心,用迭代的思想面对无法马上解决的问题,勇敢探索复杂问题的本质,让复杂不再可怕!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读后感(五):哈佛研究员说:树立生物学思维,可以让各种复杂问题迎刃而解 在医院里,总是会听到一些患者抱怨称:以前看病,医生采取 “望、闻、问、切”的方法,诊断病因,然后开出药方,配药治病。而现在呢,是利用各种机器对患者进行检查,医生根据机器检查出来的报告,开药治疗。 因此,有一些朋友就开玩笑称:以前生病了,看医生,现在生病了,看机器。以前感冒了,医生把脉、看舌头、听心跳、问大小便情况,然后开药,把各种药进行搭配,用纸包好,叮嘱病人回家如何服用。 现在感冒了,先抽血化验,或者还要用各种机器诊断,完事之后,医生会根据机器的诊断结果,开各种整盒或者整袋装的药,至于如何服用,患者自己看说明书。 近年来,总是有报道称:随着人工智能和其它科学技术的发展,若干年后,医生将会失业,医生的工作将会被机器完全替代。这样的说法,或许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很多现代人越来越相信机器比人更可靠。 机器是否会比人更可靠,暂且不论。但是机器要代替人来工作,说明机器的内部有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没有系统支撑,机器不可能处理复杂的事务和工作。那么问题来了,隐藏在机器体内的复杂系统,就真的不会犯错吗?原创图片 美国著名的复杂性科学研究专家、应用数学家、计算机生物学家塞缪尔·阿贝斯曼,在他的著作《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洞悉复杂世界的思考方式》一书中,讲到一个这样的故事:1985年,一位原本可以治愈康复的宫颈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去世了。 原因是操作放射治疗仪的操作员,按照医生开的处方开始治疗后,机器提示“无辐射剂量”,操作员按照机器的提示,对患者进行5次治疗,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机器报出的信息是错误的,结果导致这名患者实际上遭受了过量的辐射治疗。 或许,我们不应该盲目地崇拜科学。事实上,我们或许可以认为:一切盲从,其实都是迷信。我们以前讲,无条件地相信神,是迷信;那么,无条件地相信科学,也同样是迷信。 所以,作为一个理智的人,应该对神和科学都保持敬畏,不迷信也不完全否定。塞缪尔·阿贝斯曼写的《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可以让我们了解复杂系统的本质,对现代科学技术有一个科学而理智的认识。 不管我们对科学技术是恐惧还崇敬,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接近技术、理解技术和掌控技术的方向,也可以培养一种系统的思考方式。 通过了解生物学思维,或许我们工作、生活中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尤其是个人成长的苦恼,可以用生物学思维从系统的角度去剖析,一切都会清晰明了,因为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于世界,一定是因为某种关联而存在的。原创图片一、搞清形成复杂系统的4大原因,你就能搞清楚网络依赖症的真相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享受着足不出户就可以买遍全求的方便。同时,也为手机和计算机上不断弹出的各种广告而苦恼。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广告的精准投放已经成为各路商家的首选。因此,我们的消费习惯、个人价值观似乎也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经常做出一些后悔的行为来。 一位玩游戏上瘾的少年说:我知道我应该好好学习,今后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父母的辛苦,我看在眼里,我懂得他们的不容易。但是,网游就像具有某种魔力一样,总是能引诱我忍不住要去玩。结果,越玩越颓废,越颓废越想玩,只有在游戏的世界里,我才能找到一点儿存在感,才能感觉到一丝活着的意义。 一位购物上瘾的美女说:我知道很多东西,其实压根就用不上,我家里现在堆满了各种快递,很多连包装都没有拆过。我现在非常苦恼,每个月都入不敷出,我列了各种节约开支的计划,还参加了抵制购物的组织。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只要拿起手机,我还是会购买各种不需要的商品。我也曾尝试把所有的购物APP都卸载掉,但是没有用,我卸载以后很快就会重新装上,因为不拿起手机点开购物APP,我的内心会抓狂,我会失眠,我会感觉整个世界都是一片苍白。 好吧,不管是网游少年,还是购物狂小姐姐,与其说他们上瘾了,还不如说他们的精神世界已经被某个系统控制了。可是,网络系统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能量?可以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和需求,投其所好。 一个不仅能满足人们需求,而且还能让人们主动对其产生依赖的系统,必定是复杂的。 在系统的内部,其功能都是模块化的,每一个功能模块,解决一个问题。当这些功能模块相互之间产生联系后,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帮助人类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因此,一个强大的系统,必需要让系统间的各模块产生关联,并且相互配合工作。就像我们人类自身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当我们和他人的能力关联起来,相互配合去做工作,就可以完成一些巨大的任务。但是,在配合的过程中,大家都得使劲,都得按约定完成自己的本职,否则就会出问题。 那么,复杂的系统是如何关联在一起,并让模块与模块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配合默契的呢?具有超能力的技术系统,有怎样的发展历史呢?在未来,又要通过怎样的发展,才能使越来越复杂的系统降低故障率,正常运转呢? 如果要揭晓这个答案,塞缪尔·阿贝斯曼写的《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这本书中讲到,一个复杂系统的形成,有4大原因,分别是:吸积、交互、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和普遍的稀有事物。 第一,关于吸积。其实是科学家们基于问题意识,针对不同的场景需求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那些问题,每次发现问题,就想一个解决办法,开发一个功能模块。如此反复,使整个系统变得越来越大,就像我们使用计算机和手机时,各种功能软件,过一段时间就要我们升级,最后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当然,功能越强大,系统也越复杂。 但是,仅仅是这样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只能使系统规模不断扩大,这显然不是人们想要看到的样子。因此,为了控制系统规模,却又增强系统功能,让系统内模块间和系统间产生交织,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第二,关于交织。不同的功能模块和系统产生交织以后,可以共享相互的功能,开发人员也可以共享公共代码,给程序瘦身。这样一来,有效地控制了系统的规模,但其功能却增强了。当然,由于功能模块间需要相互配合工作,系统的复杂性必然增强。说白了,解决了庞大的问题,复杂就在所难免。 第三,关于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系统变得复杂后,就必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为了避免意外情况,系统需要尽量完善而不产生漏洞。比如,要开发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这辆汽车的内部系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专业统需要有效准确地识别并遵守常规的交通规则和驾驶规则,但是道路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无人驾驶汽车还需要有灵机应变的能力。随着需求和新问题的产生,系统必然越来越复杂。 第四,关于普遍的稀有事物。刚才我们讲到了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例子,我们很多人以为考虑到了例外情况,就可以放心了。其实不然,因为在例外之外,还有可能有例外,为了不发生遗漏,我们必需把那些只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比如,我们要编一本词库,很多词可能使用频率极低,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用到那个字或者词。但是,作为一个词库,你得考虑周全,保持词库的完整性,因为你无法确定,谁会需要查询哪个字或词。把低概率事件,考虑到系统功能中去,必然会增强系统的复杂性。 那么,通过了解导致系统变得复杂的4个原因,我们或许可以反思一下,什么时候该把问题复杂化,全面思考。什么时候该把问题简单化,面对那些原本复杂却可以简单化的问题,如何简化等,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原创图片二、懂得用生物学思维分析问题,你更容易看透复杂问题的本质 复杂系统商业化之后,展现在普通用户面前的,都是最简单的一面。因为用户只关心自己的需求能否快速得到满足,而不关心机器或者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平时使用的智能手机,不像传统手机一样,有那么多的功能按键。现在的智能手机,通常都只有开关键和音量键,据说有的智能手机连音量键也没有,只有开关键。 据说奉行极简主义的乔布斯,曾一直强调苹果手机应该连开关键也取消,为了这个事情,他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反复问陪护他的人:为什么手机一定要开关键呢?完全可以取消啊! 智能手机的功能强大,却给人一个极简的外观。越是简单的东西,看着越清爽。就如我们上网,打开一个网站,最让我们舒服的网站应该算是百度和谷歌了。但是,这两个网站的功能却非常强大。 显然,极简又功能强大,是普通用户们的诉求。当然,极简主义非常好,但是也有缺陷。那就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奉行极简主义,会让我们失去研究探索的耐心,也失去多视角、深层次、细挖问题根源,发现更多新奇事物的思维意识。 所以,拥有一个奉行极简主义的生活态度,是不错的。但为了极简,我们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就像我们使用智能手机,看上去那么简单,其实为了这个简单的呈现,其内部系统构造比传统手机复杂了许多倍。 我们可以用极简主义面对生活,但是解决真正复杂的问题,还是要用复杂的心态去对待。当然,复杂并不是杂乱而没有条理,我们没必要害怕复杂。生物学思维是一种注重细节、强调多样性的思维模式,可以为我们理解复杂的系统提供一个至关重要的视角。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这本书中提到:只有通过大量的刺激和检验,复杂的进化系统才有可能被完全理解。比如,生物学家在研究生命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时,都必定会考虑它们的进化轨迹,他们会对各种发现的事物进行分类和编目。随着分类和编目的增加,就会累积成一个复杂但有条理的系统。 这样一来,生物学家每次都只研究系统中的一个小部分。因此,虽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研究课题,但当他们面对其中一个小模块时,那个模块却显得非常清晰。不同的科学家,把各自负责的模块研究清楚,然后关联到一起后,便是一个具有庞大功能的系统。 我们普通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完全可以利用生物学思维去处理各类复杂的问题。比如,你受领到一项工作后,可以先对任务进行一个宏观了解,系统把握,以免发生遗漏。然后再对任务进行分解,让任务的进程和结果清晰地呈现出来,处理起来就简单多了。当你在生活中碰到一个难解的问题时,也可以先对问题做一个整体把握,写下你解决问题的最低期望值和最高期望值,然后分解问题,罗列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最后再寻求每个子问题的解决办法。原创图片三、谦卑+迭代,是树立生物学思维的关键所在 塞缪尔·阿贝斯曼在《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这本书中写道:“生物在活着的时候是复杂的,而死后最多只能说是庞杂的。”人也是生物中的一种,而且是活得最复杂的一种。人类,不仅自己复杂,还创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在复杂的世界上又制造了各种各样复杂的系统。 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上的所有生物之间,人与自己创造的各种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得正视各种复杂的关系。因为,只要活着,就没办法不和其它事物产生关联。 同理,一个先进的系统如果要正常地运行,也不可能独立存在。在众多的系统问题中,生物学又是最复杂的系统问题。如果你能接受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那就可以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假设一下,如果你的思维缜密,逻辑清晰,有分类整理问题的习惯,你面对问题时,会注重每一个细节,但不和任何一个小问题纠缠,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你所未料想到的一切。这样一来,你工作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就能顺利地得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那么,如何树立生物学思维呢?提供如下三点思路: 第一,谦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成为了现实。所以,人类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各类系统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旦系统出错,就会抱怨不止。这会让我们产生一切兼应以“我”为中心的错觉,这种错觉会让我们产生麻木的优越感。 这时候,我们要提高警惕,因为我们越对技术系统吹毛求疵而不愿参与探索,越不利于技术发展。不管我们面对什么问题,只要先保持一个谦卑的态度,就可以在主观上先消除抱怨和成见,营造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氛围。 第二,迭代。很多问题,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的。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迭代”的方式去解决。比如,我们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和APP,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各种问题,然后通过升级换代来解决那些软件中的bug。我们可以允许科学技术犯错,允许系统软件迭代发展。在工作生活中,碰到问题,也一样可以采取“迭代”思路,让你所面临的问题逐步解决,迭代成长。 第三,以新发现为乐。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物出现。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去面对这些新事物。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在不理解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抗拒。 如果新事物和你的认知相差太远,也不要急于否定新事物,而是应该尝试去了解。总之,不要固执,不要墨守成规,要敢于否定自己熟悉的东西,敢于否定自己的成功经验。也许,你曾经的成功经验只适合过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更利于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因为只要活着,就必然要面对一个复杂的世界…… 用生物学家研究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复杂问题,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