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7岁,务农为生,未有出国经历。10个月前出现肉眼血尿,并伴有排尿困难及尿频入院。腹部及生殖器检查未见异常。直肠指诊中,前列腺触诊无异常。超声检查提示左肾有8nm结石,右膀胱壁可见大块病变。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右膀胱壁结节性增厚及点状钙化,及前列腺钙化(图1a和b)。
图1
在膀胱镜检查中,观察到膀胱右侧壁及膀胱圆顶出现直径4cm的多灶性乳头状肿瘤病变,随后将其完全切除。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后,确定为乳头状尿路上皮癌(pT1),表现为核异型细胞组成的乳头状结构(图2)。未检测到血管淋巴浸润,但固有层中存在淋巴浆细胞的炎性细胞浸润。表面观察到嗜酸性粒细胞溶解性椭圆结构物质,指示血吸虫卵(图3)。
图2
图3
向传染科医生咨询,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后,了解到他曾于园地灌溉期间突然出现皮肤瘙痒,且伴有灼热感和轻微疼痛,医院被诊断为荨麻疹,并接受治疗。
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中观察到曼氏血吸虫卵后,未发现全身感染。随后采用口服吡喹酮40mg/kg(两次)来治疗寄生虫感染。
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侵入固有层则采取膀胱内免疫治疗(6周),未出现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尿液分析中未检查到血吸虫卵,膀胱镜检查也未提示肿瘤复发。术后18个月随访时,细胞学检查或膀胱镜检查中无肿瘤复发迹象,显微镜尿液检查中未发现寄生虫卵。
讨论
众所周知,血吸虫是一种长20mm,白色或灰色的圆柱状吸虫,已造成2亿人感染,7.79亿人有感染风险。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始于宿主将虫卵输入淡水中,虫卵一旦进入水中,会变成带有纤毛的幼虫,即毛蚴。随后,胞蚴在天然或人工淡水供应区、灌溉渠或池塘中借助钉螺(中间宿主)发育。
ARFerguson于年最早提出血吸虫和膀胱癌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膀胱壁中血吸虫引起的严重炎症反应可促进氧自由基的发展。氧自由基可与遗传突变及某些致癌化合物结合引起恶性转变。此外,Shoekir报道称膀胱壁中细菌感染(由血吸虫引起)可引起鳞状细胞癌。
文献中记载的曼氏吸血虫感染继发膀胱癌病例非常少见,当前报道的5例病人均来自巴西农村地区。此外,仅在其中1个病例中报道了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为平滑肌瘤。因此,文献中尚无关于曼氏血吸虫继发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进展数据。
上述病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该病人未居住在曼氏血吸虫流行地区。此外,上述病例中的肿瘤为移行细胞癌,曼氏血吸虫的临床病程与之相似。
如今,出国旅行人数日益增多,临床医生需注意,血吸虫感染应作为膀胱癌鉴别诊断的一部分,即使患者居住地不是疾病流行区。此外,若在非流行区发现此类病例,*府部门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该疾病演变为地方性病理因素。
编译自:Thebladdercarcinomasecondarytoschistosomamansoniinfection.Medscape.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