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土壤污染治理刚刚破题0
TUhjnbcbe - 2020/6/14 11:40:00

土壤污染治理刚刚破题


全国*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在两会提案,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美丽中国的梦想尽快实现。 雾霾飘在天上,根子却在地上 ,目前备受关注的土壤污染问题,已于去年列入议事日程,反复被追问的土壤数据秘密,还在做进一步的精确调查。


一切还未到切肤之痛。 潘碧灵认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随之提升,老百姓对环保的愿望和需求也到了一定高度,生态环保理念、意识逐渐在头脑里强化,虽然不一定付诸了行动,但基本形成了生态发展的共识。


在京期间,潘碧灵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土壤污染治理列入议事日程


《21世纪》:今年以来,关于空气、土壤、地下水污染获空前关注,请问您怎么看待?


潘碧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十八大提出 美丽中国 的概念,近期实施了环境质量新标准,再加上最近的空气状况不佳,环保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是好事情。我们国家的环境质量局部有所改善,整体还在恶化。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成果。


《21世纪》:关于我国土壤污染的普查情况如何?怎么看待上关于普查数据的很多说法?


潘碧灵:我们的普查在宏观层面还是能掌握一个基本情况,但不是很详细。具体到某一个区域到底污染到什么程度,还很难说。目前还需要更精确的调查,使之更准确。


关于这个普查数据,当时普查的背景和条件,并不像现在,其可信度和准确性可能反映部分问题,但不全面,抱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下一步,会由*府内部推动,对涉农产品,食品蔬菜水果区域加密调查,进一步确定土壤污染的情况。


《21世纪》:土壤污染治理到了什么阶段?


潘碧灵:土壤污染治理从去年开始,已经列入议事日程。我们的思路是从治源开始,调结构,严控新上的项目。任务比较艰巨,需要投入很大力气。空气被土壤吸收,地表水下渗至土壤,大气和水的质量都会影响土壤状况。又像铬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渣堆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光解决土壤污染是不够的,不过土壤污染治理,目前已经进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列入议事日程,开始实施,逐步推进。


《21世纪》:土壤污染治理是否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潘碧灵:目前治理难度大,包括技术不成熟,许多引进的国外技术也不适合中国国情。更大的问题是资金缺口大,目前是国家投入30%,地方投入70%左右。


我去年就建议,从土地出让金中划拨出一部分用于土壤修复。取之于土地,用之于土地。并且,很多污染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在计划经济年代的一些企业造成的土壤污染对现在有很深的影响。我们呼吁国家至少负担60%。另外可以发行债券、基金来解决资金问题。


如果环保问题到切肤之痛时


《21世纪》: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哪些方面?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努力?


潘碧灵:首先是很现实的因素,缺投入,国际上有个标准,环保费用占GDP的1.5%,才能遏制环境恶化,占3%环境质量才比较好。去年,包括*府、企业、社会在环保上的总投入才占到GDP的1.45%,与优良的环境质量投入标准相距甚远。某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如果说真正要跟国际接轨,可能还需要50年。我在两会上发言说了,第一要真抓实干,第二要强力推进,第三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釜底抽薪的决心,否则就真的只是 中国梦 。


然后从社会层面来说,缺环保共识之后的行动。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积极主动承担环保责任的不多,比如企业乱排污,逃避社会责任,让社会买单;虽然社会提倡使用公共交通,但大家还是为了自己的便利买车。没到切肤之痛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21世纪》:您觉得现在的环境污染还没有达到切肤之痛的地步吗?


潘碧灵:现在已经有这个趋势了,但是还没有达到。从香港带两罐奶粉回大陆就罚这么重,中国奶业面临的问题就可以叫切肤之痛。但是,现在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工业化已进入中期,转方式调结构的难度相对较低;人口老龄化,对健康长寿和养老也会更重视。照现在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形成全社会更大的共识,估计还得5到10年时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土壤污染治理刚刚破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