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境界——评论武寿公《境界与智慧》
佛教是智慧,但不同于知识。知识,学富五车,饱读诗书,六经注我,未必洞彻人生。佛教的觉悟,是自觉,不是他觉,而是智慧的启迪。中国愚民*策名副其实地是愚民,而不是愚官——官往美国跑,民众反美。智慧不是知识。智慧不是聪明。智慧可以使人聪明明达,但聪明未必就是智慧。知识不是智慧。古代王者之“智慧”乃权谋术数是也。所谓认知宗教,非驴非马,牛首马面。宗教智慧无涉于心理生理认知层面。智慧是一种精神境界,心灵境界者是也。境界是场域,field
,不是时空中的物质,不是抢占地盘,占地为王划地为界,当然也不是超时空,超物质(近来汉字汉语国学太极八卦周易中草药治疗腰椎夹盘孔孟之道中国节日扁鹊孙思邈被说成超时空永恒,所以简化汉字五四提倡白话文遭遇国学卫道士攻讦)。智慧是超越,但不是云游物外。这是从武高寿先生的《境界与智慧》[1]得到的启迪。在这一点上,武高寿先生大量借镜西方哲学和世界宗教的智慧,开启佛耶研究新路径,殊为可取。学究式佛教学术研究,皓首穷经,连篇累牍,但是言不及义,空疏浮泛,无关乎社会痛痒。学富五车,叠床架屋,国帑资助,但不是智慧。至于“聪明难糊涂更难”,这假装糊涂,就更不是智慧。虔信之参禅诵经念佛持斋,若不坚持社会批评,则似乎亦远离人间悲苦急难。唯关怀社会冷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者,从佛理切入社会人生高标理念,方能触动人心。智慧是对于苦难的洞悉彻悟。苦集灭道所云之苦,乃是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于压迫者的痛恨,不是个体不幸遭际。但这绝非什么意识形态人间佛教,不是与不义的现实沆瀣一气。不能够把菩萨拉回人间,特别是拉回非公非义的地上世界。对于人世的罪愆,不置一词,不发一矢,无动于衷,乃背离佛教真谛,当然不是智慧。毕竟自天而降,道成肉身,取人子形象,不是零落成泥,落入红尘。社会主义宗教和宗教社会主义,业已受到恩公格斯马翁克思之否定。武高寿先生从佛教反思人生,阐释社会,但不染红尘滚滚反追求超越高标佛境——改造凡尘俾使达至美好完善境界。智慧不是滑头,不是游离于社会以外。人类社会实践分为不同层级。作者力倡佛教的出世性、超验性(但不是超时空)、神圣性、神秘性及提升功能,凡此皆指谓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尤其重视佛教之“提升”功能。出世不是离世修行,不是闭门思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以佛光法眼观照世间众生相,采取社会批评立场。佛学不提供专门具体知识,而乃提升境界品级的方便法门。所谓境界,依照作者,非客亦非主,而乃主客心物互动。他认为,心无挂念,心无执著(不恋钱权位金钱荣禄官俸美色不走极端),才是至高的自由境界:类似马翁之自由王国。挂碍执著乃必然王国不由自主。此境者,心境也,神游物外。把佛教与科学、智慧与知识区别开,是本书一大特色,佛教的现代化不是佛教与科学攀比趋近追求掠夺自然的知识,而是以佛教推助自由人权民主法制。作者反复征引欧洲宗教改革的故事,提出“不依民主,法事难立”。作者敢于指斥某些法师提倡尊孔读经。作者提倡佛教积极吸纳西方民主人权及基督宗教改革精神。如果作者的呼声能在佛教界得到普遍认同,则中华佛教的世界化会迈开大步——那是比海外孔子学院更少靡费国帑,更能奉献世界的义举壮行。-------------------------------------------[1]
武高寿:《境界与智慧》,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赞相关美文阅读:·丹田在哪儿·遵守规则就是对生命的敬畏·春运期间拼车回家应注意些啥?(原创首发)·流星·《剑挑孔庆东》之四十一:“奴”眼看世界·广东始兴县发现疑为嫦娥一号火箭整流罩(组图)·“上边有人”·制黑与抹黑·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