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患病率显著提高,常伴随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疾病或残障;故而使老年人发病率明显增高的疾病即老年病,常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生活质量下降。其突出表现是“三高一低”,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自理能力降低,与老年人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有关。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健康指导,使其得到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控制病情、防止严重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老年人护理人员应该熟悉老年抑郁症、老年性痴呆、胃食管反流病、退行性骨关节病、老年骨质疏松、老年脑梗死、老年糖尿病等疾病基本的临床特点;掌握老年常见疾病的评估方法和内容;能够找出老年患病者的健康问题、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并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还要为老年患者或照顾者提供健康指导,以满足老年患者的身心需要,提高其生活质量。
第一节老年期抑郁症病人的护理
老年期抑郁症:是指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与大脑器质性病变无关的精神疾病,分原发性抑郁(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老年期各种继发性抑郁两类。老年抑郁症是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等且不能归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具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大多在50-60之间发病,80岁以后者少见。一般病程较长,因反复发作,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日常功能,导致精神残疾。50-60%的老年抑郁症有自杀和自杀的企图,已构成全球性的重要精神卫生保健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各国的防治目标之一。
一、病因与致病因素
老年抑郁症常与遗传、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有关。多数病人有长达数月的躯体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等;全身有不确定性不适感,如失眠、焦虑、恐惧、自卑、便秘等;常伴有老年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癌症、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或躯体障碍等。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早年发病的抑郁症病人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家族中有抑郁症的病人,家庭成员患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但遗传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
2、疾病
据WTO统计,患有各种老年病的老年人其抑郁发病率达50%。
3、生化代谢异常
脑内生化物质代谢紊乱是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增龄也会引起中枢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不足以及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综合因素使人情绪的调节发生障碍。
4、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有些激素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失调导致昼夜周期波动紊乱,抑郁症病人的睡眠模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如失眠、焦虑、易醒、多梦。
5、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如遇事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对生活事件不能正确把握,分不清主次与轻重,过分担心,心理压力过大,不能够应对外来刺激,干扰了个人对事件的正确处理。
6、社会环境因素和应激
缺乏社交能力,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等都是抑郁症发病的促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1、抑郁心境
老年患者抑郁心境长期存在,典型表现为对任何事情都丧失兴趣,没有愉快感,自卑、自弃、无价值感、内疚感到前途黯淡,有自伤、自杀念头和行为等。非典型抑郁心境的患者症状表现为相对稳定,比较轻,一天当中常早上最重晚上最轻,但表现不如年轻人典型。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兴趣下降、不愿意与人接触、冷漠、少言寡语、孤独、自卑、绝望等。病人常用“没有精神”、“心里难过”、“不想活了”等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抑郁心境。
2、焦虑、恐惧
病人表现为心事重重,坐卧不安、焦虑、恐惧、失眠。整天担心自己和家人将遭遇不幸、大祸临头,搓手顿足,烦躁不安,惊恐,惶惶不可终日。或反复追念着以往不愉快的事,责备自己做错了事给家人和其他人带来不幸,造成痛苦,深感对不起亲人,有负罪感,非常自责,有冲动型自杀行为。
3、思维异常
病人遇事不知思维、思维迟缓、混乱、反应慢、内容贫乏、言语阻滞、不连贯,应答反应迟钝,有时答非所问,注意力难以集中。病人大部分处于缄默状态,行动迟缓,重则双目凝视,情感淡漠,对外界动向无动于衷。
4、认知障碍
大部分病人记忆力下降,经常忘事,计算能力、理解和判断识别能力下降。
5、身体不适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心境低落,但老年人抑郁症患者大多数以身体不适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常从一种不太严重的身体疾病开始,如全身不适,而后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低落情绪。由此反复就诊,得不到满足则更趋加重。常见的身体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最常见,如厌食、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上腹不适感。此外,还可出现头痛、疲乏无力、心慌气短、胸闷、体重减轻、颈背部头痛、失眠等,而情绪低落不太明显。上述症状往往查不出相应的阳性体征,服用抗抑郁药可缓解或消失。
6、妄想
约有15%病人抑郁比较严重,整天疑神疑*,可以出现妄想、幻听或幻觉,听见或看见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如能看见火或*,与死去的人说话等。认为自己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听见有声音指责自己、控诉自己的不良行为或让自己去死等,由此缺乏安全感、产生无价值感,病人认为自己已被别人监视和迫害。这类妄想一般与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生活环境和平时的生活态度有关。
7、自伤、自杀
自伤是老人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其目的只是伤害自己的身体而不是结束自己的生命,由于整天心理不痛快,长期抑郁,认为没有人注意、关心自己,用此种行为方式引起人们的注意,如用刀割破皮肤或割腕等。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是患者自愿并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的行为。病人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由于病人逻辑思维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比较高。抑郁症的自杀率比一般人高20倍。自杀行为在老年期抑郁症的患者中很常见,患者由于抑郁心境,常感觉有难以摆脱的痛苦,焦虑、失眠,因此选择自杀,而且非常坚决。部分病人在下定决心自杀后,表现出镇定自若,不再有痛苦的表情,然后进行各种安排,如会见亲人、整理物品、信件、嘱托未了的事情、凡事非常配合,寻求自杀的方法和时间等。因此,由于病人表现的比较配合,使家人疏于防范,很容易使自杀成为无可挽回的事实。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所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非常重要。
8、辅助检查
采用标准化评定量表对抑郁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如老年抑郁表(QDS),该表共30项,总分范围为0-30分,0-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此表标准分≥50分为有抑郁,达到的标准分,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还有其他量表。抑郁患者CT、MRI检查显示脑室扩大和大脑皮质萎缩。
三、护理措施
老年抑郁症病人护理的总体目标是减轻抑郁症状,降低复发率和自伤、自杀的危险,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状况。具体措施有;
1、加强观察
细心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及各种行为表现,如有异常寻找抑郁的原因,评估抑郁的程度,及时去除诱发因素,给予充分、有效的治疗,争取完全缓解,防止复发。
2、日常生活护理
⑴饮食与营养:饮食清淡,但要注意营养的补充,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豆制品、水果、蔬菜,注意钙、铁、硒和锌的补充。限制脂肪的摄入,如动物油、巧克力、奶油蛋糕等。
⑵改善睡眠:鼓励病人生活规律,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起床睡觉,入睡前热水泡脚、洗热水澡,尽量为病人创造舒适安静的入睡环境,确保病人充足睡眠。饥饿时喝热牛奶等,以促进睡眠,控制刺激。
⑶合理运动和锻炼:鼓励病人参加各种社交和娱乐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转移抑郁想法。原则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使之早日康复,努力提高生活质量,能尽早重返社会。适合老年人运动的有散步、慢跑、快走、气功、游泳、健身操、打太极拳、跳舞等。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活动时全身有热感或微出汗,活动后感到轻松即可。
3、预防、阻止自杀
自杀念头与行为是老年抑郁病人最严重而危险的症状。企图自杀的病人往往事先计划周密,行动隐蔽,甚至伪装病情好转逃避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监督,转移其注意力,并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与途径,以达到自杀的目的。一旦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要想方设法阻止悲剧的发生。
⑴识别自杀动向:首先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与病人的接触中,能识别自杀动向,控制急性自杀企图,在紧急情况下,应用专门为自杀企图准备的紧急协议书等措施,辨别与干预自杀想法,从而阻止悲剧的发生。如果患者是慢性自杀,可表现为在近期内曾经有过自我伤害和自杀未遂的行为,或焦虑不安、失眠、沉默寡言,或抑郁的情绪突然“好转”,在危险处徘徊,据食、卧床不起等;如果发现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给与心理支持,这时跟患者谈论自杀问题是很重要的,谈论自杀问题并不会使患者更想自杀。事实上,提出自杀问题可给患者一个讨论此话题的机会,让患者意识到自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使其慢慢放弃自杀的念头,从而预防自杀,避免意外的发生。
⑵环境干预:为患者创造温馨的环境,病人住处光线应明亮,空气流通新鲜、整洁舒适,墙壁色彩鲜明,墙上挂壁画,房间摆放鲜花,电视、电话(以备报警)等设备齐全,使环境设施积极向上,有利于调节病人的情绪,使生活安逸,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时光。
⑶专人守护:对有强烈企图自杀或自杀未遂的病人,要有专人看护,加强责任心,24小时不离视线,尤其是夜间、凌晨、午间、节假日等,要特别注意防范,不能掉以轻心。必要时经解释后给予约束,以防意外。
⑷工具及药物管理:自杀多发生于一瞬间,凡能成为病人自伤的工具及药物要妥善保管,以免病人自伤或一次性大量吞服药物,造成急性药物中*。将其用来自杀的用物及时取走,如药品、化学物品、车(应拿走钥匙)、刀、剪子、绳子、关好电源等,如患者需要服用药物,可留很少量让其自己保管。
4、用药护理
⑴密切观测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确保病人按计划用药,防止积存药物用于自杀。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抑郁药主要有:①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如多塞平、阿米替林、丙咪嗪、氯丙咪嗪等,对抑郁伴焦虑、躯体症状及激越明显的患者可选用镇静作用比较强的阿米替林、多塞平。抑郁伴有迟滞者,宜用镇静作用较弱的米丙嗪等药。对有强迫症的患者,宜选用氯丙咪嗪。三环类的抗抑郁药不能与胺氧化酶抑制剂联合用,如需应用两药需间隔10-14天。四环类抗抑郁药如马普替林等。上述药物均需口服给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治疗量。应用时间久了,疗效肯定。但可出现口干、便秘、排尿困难、视物模糊、直立性低血压、镇静、嗜睡、心动过速、乏力、头晕、心脏传导阻滞、皮癣、诱发癫痫等副作用,不是老年病人的首选药物。②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主要有氟西订、帕罗西丁、氟伏沙丁、舍曲林及西酞普兰等。常见副作用有头痛、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轻微,多发生在服药早期,以后可消失,不影响疗程进行。③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其他新药物:因前者*副作用大,后者临床应用时间不长,可供选用,但不作为一线给药。
⑵持续药物治疗的护理:抑郁症患者需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并需要按疗程持续治疗方可见效。有些药物有不良反应,致病人不适,患者往往对治疗信心不足或不愿再进行治疗。表现为抗拒用药、藏药或随意增减药物,使患者不能合理治疗。看住别人监督用药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耐心说服病人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更不能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另外,由于老年抑郁症容易复发,因此,强调长期服药,非常重要。对于大多数病人应持续服药2年,而对于有数次复发的病人,服药时间应更长,坚持长期用药才能见效。
5、心理护理
⑴阻断负向思维:抑郁病人的思维大多异常,不能正向思维,常不自觉地用负向的看法看待自己或周围的事情。护士应协助病人确认负向思维,帮助患者找出自己的优点、长处或成就来增加正向思维,树立自信心。指导病人与自己信任的人一道做事、交流,不要孤立、封闭自己。鼓励患者参加一些能使自己开心的社会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去老年活动中心参加娱乐活动、跳舞、画画等。做轻微的户外活动,看电影,做简单的家务事,维持日常的常规生活,学会自理。帮助病人暂时离开痛苦、混乱的思维。要协助病人检验其认知、逻辑与结论的正确性,修正不合实际的目标。此外,协助病人完成某些建设性的工作,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减少病人负向思维的评价,提高正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判断是非的标准,增加其自尊心。
⑵鼓励倾诉:倾诉能使病人宣泄内心的不快,减轻思想压力和内心的痛苦。严重抑郁病人思维过程缓慢,思维量减少,甚至有虚无和罪恶妄想,在接触语言反应很少的病人时,应以耐心、缓慢以及非语言的方式对病人表达其关心和支持,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痛苦,指出真实的情况,给予鼓励。通过参加社交活动,逐渐引导病人注意外界,走出耐心封闭的怪圈。利用沟通技巧,鼓励病人尽情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释放压抑,寻找新的希望。
⑶掌握应对技巧:为病人创造和利用各种人际沟通机会,以协助病人改善处理问题、人际互动的方式,增强社交技巧和能力。教会病人亲友识别和鼓励病人的适应行为,修正不适应行为,从而改变病人的应对方式。帮助患者掌握减轻压力、解除抑郁心境的技巧,轻松愉快的度过人生。
四、健康指导
1、培养兴趣和爱好
退休老人在家生活单调、社交活动减少,无所事事。老年期要逐步适应退休后的生活,面对现实,合理安排时间,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地学习,寻找生活乐趣。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作,按照自己的兴趣培养爱好,如种花、钓鱼、书法绘画、打牌、下棋、集邮等,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充实。
2、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
老年人为了子女生活的更加舒适常选择独居,但老年人自理能力逐渐下降时,就特别需要子女的照顾,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还要在精神上多关心,最好是与子女同吃同住,不但物质上赡养老人,更提倡精神赡养,创造和睦、温暖的家庭和扩大社交圈。没有子女的老人由亲戚和社会给予照顾,使老人老有所养。这样有助于老人预防和度过灰色的抑郁期。尽量避免所住的搬迁,以免老年人不适应陌生环境而感到孤独。
3、社会关怀
社会应重视对老年人的关怀,社区建立老年活动中心、福利院或托老所等。这些老年护理机构应创造老年人进行互相交往的场所,设备及条件能满足老年人活动的需要,鼓励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如老年抑郁症的预防、心理健康促进等。有条件的社区可以设置网络和电话热线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使有心理问题的老人能及时被发现,及时得到健康指导。
4、健康教育
有计划地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老年人抑郁的有效手段。使其懂得一些维护身心健康的知识,增强自我保健知识,提倡自我防卫能力,主动解除心理压力,转变不良情绪,就能预防和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健康教育的手段有视频、宣传栏、广播等。
本节小结:老年人常见病及慢性病,即老年病影响生活,使生活质量下降,而且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自理能力低。提供相应的护理、健康指导,使其得到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而且一半以上老年抑郁症有自杀和自杀企图。病因与致病因素与遗传、疾病、生化代谢障碍、神经-内分泌失调、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与应激有关;临床表现有抑郁心境、焦虑、恐惧、思维异常、认知障碍、身体不适、妄想、自伤、自杀等;护理措施有加强观察、日常生活护理、预防和阻止自杀、用药和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采取培养兴趣与爱好、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社会关怀、健康教育。(未完待续。导读:老年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