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抗常态化工作
秋冬季空气干燥、气温多变、昼夜温差大,更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因此,我们认真贯彻国家、省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切实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做到疫情防护持之以恒。
做好晨午检、消*工作
做好安全宣传
02疫情防控小知识
保证充足睡眠与均衡饮食。充足优质的睡眠、均衡膳食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3-6岁儿童应保证每天睡眠11-12小时。饮食最好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大豆制品。鱼、禽、蛋、瘦肉应适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尽量不参加、不举行家庭聚会,避免参加聚会等集体活动,尽量减少与他人见面、接触,防止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尽量不离家。养成良好健康的作息、饮食习惯。
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后、咳嗽用手遮挡后、饭前便后、接触门把手或电梯按钮后,应按照“七步洗手法”,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遮挡口鼻,生病时尽量不去人员聚集场所,前往公共场所应规范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03秋季常见传染病
流行感冒此为流行性感冒病*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成地方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预防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2.大人小孩都经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3.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5.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诺如病*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诺如病*高发期,它是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预防措施1.提倡喝开水,饮用桶装水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品牌,并且水要烧开饮用,不要冷热水混合饮用,避免因桶装水污染引起发病。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3.常开窗通风,不要到人流密集的地方逗留。4.勤洗手,幼儿吃手指的坏习惯及时改掉。
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有8~30天,平均为18天。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体温达38~40℃。病程1~3天肿胀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症状的轻重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成人症状比儿童重。预防措施1.加强疫情报告。2.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病*活疫苗,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3.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由于腮腺炎易在人群集聚的学校、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应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及时居家隔离,医院治。4.隔离患儿直至腮肿消退为止,易感者在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30克,水煎服,连续3天。5.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室内人口密集处可用食用醋熏蒸。6.少吃一些辛、辣、煎炒的食品。7.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和毛巾,食物要消*煮沸。
手足口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都能引起,EV71病*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和家长共同的心愿,请家长朋友与幼儿园共同担负起疫情防护责任,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原则,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生活空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