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足坛传奇马拉多纳因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好好的心脏为什么会骤停?心脏骤停和猝死是一回事吗?哪些征兆预示着危险?
撰文/宋梦赖天莹冯晓红(医疗健康组)
编辑/陈永杰新媒体编辑/陈炫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翟光耀
首都医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北京时间11月26日凌晨,阿根廷《号角报》爆出消息,足坛传奇马拉多纳突发心脏骤停,几分钟后报道确认马拉多纳去世,享年60岁。
作为家喻户晓的一代世界级球王,这一突发消息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一代巨星殒落,令人们再次聚焦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心源性猝死。根据尸检,马拉多纳死亡原因是急性心力衰竭并引起肺水肿所致。
▲一代球王马拉多纳因为心脏骤停去世(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据统计,全世界每5个死亡者中,其中2个以上是因心血管疾病而死,就像马拉多纳,即使是足坛传奇也不能幸免,而心源性猝死的病例更是不在少数!
◎◎◎
好好的心脏为什么会骤停?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侧下方,体积相当于自身一个拳头大小。有专家说它就像一个房子,与人住的二层小楼一样,两户人家合建的双拼别墅,左边的那户叫左心,右边的叫右心,楼上的房间叫"心房",楼下的为"心室"。心脏也由"房门、墙壁、水管、电路"四部分构成。
▲人体心脏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心脏的墙壁是两层皮夹一层肉,这个肉墙叫"心肌";心脏的门像花瓣一样,称为"瓣膜",两瓣的叫"二尖瓣膜",相当于两扇门,三瓣的叫"三尖瓣膜",类似三扇门;输水管道铺设在墙壁表面,叫冠脉,里面流的是血液,为心肌的生命粮道;铺设在心脏墙壁里的输电线路,叫"心脏传导系统",电路放电一次,心脏就跳动一次。
房子坏了,无外乎是墙、门、水、电出了问题,心脏疾病也是如此。心脏就好比是人体的发动机,它的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能够把血液、营养物质以及氧气运送至身体的各个部位,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心脏的射血功能。"心脏骤停,其实质就是心脏的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心脏不跳了。"首都医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翟光耀告诉记者。
翟光耀指出,导致心脏骤停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肥厚性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等等,有的病因是我们最常见的,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此外还有少部分的心脏骤停根本找不到明确原因。
这些严重的心脏病均有可能导致心脏的收缩力急性下降,射血明显减少,从而引发心衰(心力衰竭)。很多人可能会发出疑问,马拉多纳为什么会同时有急性肺水肿呢?有专家表示,肺水肿其实是急性心衰发展的较严重的阶段。心与肺紧密连接,肺包围着心脏,心脏射血受到影响导致血流不畅,即可影响肺脏,出现肺水肿、淤血。
就像堰塞湖一样,假如水流不畅,水就可能会溢出来、发大水,而此时主要受累的是周边的地区。一旦肺段短时间内出现水肿、淤血,情况很严重,患者会感到缺氧、呼吸困难,需要立即抢救。。
◎◎◎
心脏骤停一定会猝死?
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心脏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组织器官,心脏骤停就意味着会猝死。其实,心脏骤停与猝死是有区别的,心脏骤停是可以引起猝死的,但猝死并不等于就是心脏骤停。
前面提到,心脏骤停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不跳了,心脏突然停止收缩,会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引起全身缺血、缺氧,导致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甚至会导致心血管病的急症。"心脏骤停不是说人死了,是指心脏停了,及时抢救可以存活,否则可能会丢掉性命。"翟光耀说。
那猝死又是什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其的定义来理解,即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也可以理解为外表健康或者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内因或者无外因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死亡。
▲心脏骤停是由多种原因造成(图片来源:急诊医学资讯)
专家表示,猝死是突然性的死亡,常常会发生在起病以后的六小时之内。而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往往在急性症状发作后一小时内发生,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绝大多数心源性猝死发生在有真正心脏病的患者身上,专业名称叫器质性心脏病。据统计,心源性猝死中约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75%有心肌梗死。
如果心脏骤停了,发动机停止工作了,全身就没有了血液供应,骤停若持续10秒以上,大脑可能缺血缺氧,人就会晕厥,骤停时间长的话很快就会猝死。当然,在发生心脏骤停时,如果周围有人在救护车赶来前给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就有可能会救回一命。
◎◎◎
猝死并不是毫无征兆
猝死,这个沉重的抑或带着悲伤的话题,看似距离很远,有时却很近。我们每每看到相关的新闻时,总会在不觉间联想到背后那些泣下的泪水,以及被快节奏生活拉着的幕布逐渐掩盖的人间故事。
严格地说,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问题引发的猝死,而非心源性猝死,是由过度劳累、酗酒、服用药物、剧烈运动等原因造成的。
比如说,在猝死病例中,位居首位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7.76%),而第二、三位的原因是肺源性猝死(21.63%)和脑源性猝死(9.21%)。
而且在这些病例中,研究人员还发现,有一半多猝死者太激动和太劳累。其中导致猝死的诱因包括情绪激动(26%)、劳累(25%)、血容量改变(8.95%),还有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
另外,记者了解到,发生猝死前,患者常常伴有以下症状体征:突然发作(20.10%)、休息睡眠中(16.71%)、呕吐(7.49%),还有呼吸困难、胸闷出汗、头晕、胸痛、腹痛、抽搐、头痛、心悸、咳嗽、意识障碍等。不过,也有专家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胃疼、背疼、牙痛、眩晕等。
▲猝死的临床表现(图片来源:急诊医学资讯)
在中国疾病死亡人数最新统计报告中曾指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远远高于自杀、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数。换言之,相当于平均每天有近个人发生猝死,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并且抢救成功率不足1%。
可想而知,对于如此迫切地需要面对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在不知不觉中就迫在眉睫了。
◎◎◎
最佳*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
翟光耀表示,对于心脏骤停中最常见的病因急性心肌梗死,我们可以采用控制"5+1"危险因素的原则来预防。其中的"5"是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1"是指吸烟。这些干预措施并未覆盖所有的危险因素,因为还有很多危险因素我们干预不了,比如说年龄、性别、家族史遗传背景。所以,把"5+1"控制好了,让冠心病不要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就不容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了。
也有专家提醒,不得心脏病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最好方法。要从源头上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一系列影响心脏病的高危因素。同时,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比如通过心电图、胸片以及心脏彩超等检查,可以提前发现、尽早预防一些心血管疾病。
专家表示,猝死存在两个高峰期,即出生后6个月和30~50岁时期。而且对于易出现猝死状况的患者来说,一年四季里冬季猝死率最高,比夏季高18.7%;一周内,周一发生猝死可能性最大;一天内,早上发生猝死的概率最大。
心脏骤停,患者会立刻失去知觉,一般人的最佳*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那么,如果我们遇到患者出现突然倒地,意识丧失,能够做哪些措施去和"死神"争夺"*金4分钟"呢?
▲心脏复苏术程序(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我们要判断现场的环境是否安全;接着,拍打呼喊患者,看其是否有反应;若患者无反应,应找人拨打急救电话、取来最近的AED(全自动体外除颤器);在观看患者胸廓有无起伏,即患者有无呼吸5~10秒钟后;施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处;深度:5~6cm;频率:~次/分钟),要一直反复进行直到AED或者急救人员的到来。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享受生活、对生命抱有敬畏之心的同时,也要从小事做起,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