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化名)的宝宝3岁了,为足月顺产的宝宝,小东在宝宝3岁以前未发现异常表现与不适,生长发育史同同龄儿,体重15kg。宝宝于3岁1月时出现腹痛、腹部不适的表现,小东遂带着宝宝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接诊医生查体后发现患儿腹部明显膨隆,肝脾增大明显(肝脏约肋下4cm,脾脏下端平脐,未超过腹正中线),向小东详细交代病情后建议宝宝住院进一步诊断治疗,小东经考虑后住院治疗。
入院后完善了相关检查,白细胞:3.06*/L,血小板:95*/L,血红蛋白:g/L,AST:51U/L,甘油三酯:2.08mmol/L,腹部超声提示:肝脏体积增大,脾脏体积增大;结合这些化验检查的结果,建议完善骨髓穿刺检查,小东同意了,骨穿结果提示:考虑尼曼匹克病。该疾病诊断需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测,后行基因检测,确诊为:尼曼匹克病B型(SMPD1基因突变可导致尼曼匹克A/B疾病,受检者检测到杂合突变,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
家长们可能会疑惑什么是尼曼皮克病,都有哪些表现,不要着急,接下来就是科普时间。
该病例考虑尼曼匹克病(Niemaoh-Pickdisease简称NPD)又称鞘磷脂沉积病(sphingomyelinlipidosis),属临床罕见,属先天性糖脂代谢性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犹太人发病较多,其发病1/25,;致病基因:编码酸性神经鞘磷脂酶(ASM)SMPDl基因及NPC1或NPC2基因。临床主要表现肝、脾肿大及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
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有大量的含神经鞘磷脂的泡沫细胞(尼曼-匹克细胞)。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5型:
A型(急性神经型或婴儿型):占NPD的85%;
B型(慢性非神经型或内脏型);
C型(慢性神经型或幼年型);
D型(NoVa-Scotia型);
E型(成人非神经型)。
A型(急性神经型或婴儿型):典型的尼曼-匹克(占85%)发病时间:3~6月,少数在生后几周或1岁后;临床症状:初为食欲不振、呕吐、喂养困难、极度消瘦,皮肤干燥呈腊*色,进行性智力、运动减退,肌张力低软瘫,终成白痴,半数有眼底樱桃红斑(cherryredspot)、失明,*疸伴肝脾大。贫血、恶液质,多因感染于4岁以前死亡。皮肤常出现细小*色瘤状皮疹有耳聋。神经鞘磷脂累积量为正常的20~60倍,酶活性为正常的5~10%,最低1%。
B型(慢性非神经型或内脏型):特点:智力正常,无神经系症状;症状最轻,预后最好。临床症状:表现为肝脾肿大、高血脂、肺部间质性病变及外周血一系或多系降低,多可存活至成人;SM累积量为正常的3~20倍,酶活性为正常的5~20%,低者同A型。
C型(慢性神经型或幼年型):发病时间:多见儿童,少数幼儿或少年发病。临床症状:患儿1-2岁时通常发育正常,
以后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呈亚急性或慢性病程,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构音困难、吞咽困难、肌张力障碍等,多在10-2岁死亡。个别可活到30岁。SM累积量为正常的8倍,酶活性最高为正常的50%,亦可接近正常或正常。
D型(Nova-Scotia型):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加拿大NovaScotia血统的患者类型,具有与C型等位的缺陷基因。临床经过较幼年型缓慢,有明显*疸、肝脾肿大和神经症状,多于学龄期死亡,酶活性减低。
E型(成人非神经型):临床症状:智力正常,无神经症状,不同程度肝脾肿大。可长期生存。SM累积量为正常4~6倍,酶活性正常。并发症: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慢性肺疾病,肺心病,惊厥,生长发育迟缓,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发生门脉高压及腹水,发展为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共济失调,张力障碍及痴呆,伴有反复肺部感染,青春期可发生精神障碍。
该病早期无特异症状,可能表现为喂养不耐受,生长发育迟缓,进行性腹胀等,容易误诊及漏诊,其后易反复出现感染。尼曼皮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型不同预后不同,整体预后不良。该病的早期诊断依据有:肝脾肿大,有无神经系统损害或眼底樱桃红斑,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有空泡,骨髓可找到泡沫细胞;X线肺部呈粟粒样或网状浸润;有条件可作神经鞘磷脂活性测定,神经鞘磷脂排泄量、肝、脾或淋巴结活检证实。而基因检测明确存在突变基因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目前该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注意饮食,加强营养,肺部病变低氧血症者吸氧,肝功能损害者保肝,高血脂者降脂治疗。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基因治疗(SMPD1)、糖脂类合成抑制剂、分子伴侣、补充辅助因子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