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幽明何如?
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帝曰:分至何如?
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帝道:什么是幽明?
岐伯说:两阴之气都尽就称做幽;两阳之气相合就称为明。幽明的配合,成为寒暑的不同。
*帝道:分至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气来叫做至,气去叫做分,气至之时其气是相同的,气分之时其气是不相同的,这就是天地的一般规律。
两阴相交就是幽的状态,两阳相合就是明的状态。幽明阴阳配合,就有了四季寒暑的区别。春少阳夏太阳,就是两阳相合,秋少阴冬太阴就是两阴相交。
气来极盛的时候就叫至,气平分均等斥叫分。冬至夏至,季节变化与时令一致。春分秋分,气候的变化明显不同,因此,二分二至是自然界变化的总纲。
怎么根据六气变化而补泻?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
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帝道:你说春秋之气开始于前,冬夏之气开始于后,这我已经知晓了。但是六气往复运动,主岁之气又变换无常,其补泄的方法应怎样?
岐伯说:司天在泉,上下都有所主,应该随其所利而用补泄,考虑适宜的药物就是治疗的要点。左右间气的治法与此相同。《大要》说:少阳主岁,先用甘药,后用咸药;阳明主岁,先用辛药,后用酸药;太阳主岁,先用咸药,后用苦药;厥阴主岁,先用酸药,后用辛药;少阴主岁,先用甘药,后用咸药;太阴主岁,先用苦药,后用甘药。辅以有利的药物,资助其生化之机,这样就算是适应了六气。
所谓春分秋分,气候开始于交节之前,冬至夏至,气候开始于交节之后,我已经知道了。然而六气往复变化,六气主岁不是固定不变的,其补泻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司天在泉之气所主的不同,决定治疗用药,然后根据所宜,正确选用药味,这是治疗的法则,左右间气的治疗方法也与此相同。
大要这本书上讲,少阳相火司天在泉主令,先苦后咸。阳明燥金司天在泉主令,先辛后酸。太阳寒水司天在泉主令,先咸后苦。厥阴风木司天在泉主令,先酸后辛。少阴君火主令,先甘后咸。太阴湿土主令,先苦后甘,同时佐以适宜的药物。助其化生的本气,就是适合六气的变化。
审查病机有什么价值?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汗,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道:大凡各种疾病,都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化与变,医书里说,盛就应该泄,虚就应该补。我把这些方法教给医生,而医生运用后还不能收到十全十美的效果。我想使这些重要的理论得到普遍的运用,能够收到桴鼓相应的效果,好像拔除棘刺、洗雪污浊一样,使一般医生能够达到工巧神圣的程度,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说:仔细观察疾病的法则,不违背调和六气的原则,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一切疾病的产生,都根源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影响。
经书中讲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怎么医生用起来并不能达到临证十全十美的状态,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必须学会审查病机,不要丧失气机所宜,才可以成为高明的医生。
病机是什么?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帝道:希望听您说说病机是什么。
岐伯说:凡是风病而发生的颤动眩晕,都属于肝;凡是寒病而发生的筋脉拘急,都属于肾;凡是气病而发生的烦满郁闷,都属于肺;凡是湿病而发生的浮肿胀满,都属于脾;凡是热病而发生的视物昏花,肢体抽搐,都属于火;凡是疼痛、搔痒、疮疡,都属于心;凡是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都属于下焦;凡是患喘逆呕吐,都属于上焦;凡是口噤不开,寒战、口齿叩击,都属于火;凡是痉病颈项强急,都属于湿;凡是气逆上冲,都属于火;凡是胀满腹大,都属于热;凡是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失常的,都属于火;凡是突然发生强直的症状,都是属于风邪;凡是病而有声如肠鸣,在触诊时,发现如鼓音的,都属于热;凡是浮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安,都属于火;凡是转筋挛急,排出的水液浑浊,都属于热;凡是排出的水液感觉清亮、寒冷,都属于寒;凡是呕吐酸水,或者突然急泄而有窘迫的感觉,都属于热。因此《大要》说:要谨慎地注意病机,了解各种症状的所属,有五行之邪要加以推求,没有五行之气也要加以推求,如果是盛要看为什么盛,如果是虚要看为什么虚。一定得先分析五气中何气所胜,五脏中何脏受病,疏通其血气,使其调和畅通,而归于平和,这就是所谓疾病的机理。
第一,凡是风病出现头摇肢体颤动、头晕目眩的,病邪都在于肝。
第二,凡是寒病出现筋脉拘急的,病邪在肾。
第三,凡是气病出现喘急胸闷的,病邪在肺。
第四,凡是湿病出现浮肿胀满的,病邪在脾。
第五,凡是热病出现神志昏乱,肢体抽搐的,病邪在火。
第六,凡是疼痛出现瘙痒疮疡的,病邪在心。
第七,凡是厥逆出现二便不通畅或者或者失禁的,病邪在下焦。
第八,凡是痿证出现喘逆呕吐的,病邪在上焦。
第九,凡是出现口噤不开,鼓颌战抖,神志不安的,病因都属于火。
第十,凡是出现痉病,颈项强急的,病因都属于湿。
第十一,凡是出现气逆上冲的,病因都属于火。
第十二,凡是出现胀满腹大的,病因都属于热。
第十三,凡是出现躁动不安,发狂越常的,病因都属于火。
第十四,凡是出现突发强直的,病因都属于风。
第十五,凡是出现因病有声,叩之如鼓的,病因都属于热。
第十六,凡是出现浮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宁的,病因都属于火。
第十七,凡是出现转筋反折,排泄水液的,病因都属于热。
第十八,凡是出现排泄的水液澄明清冷的,病因都属于寒。
第十九,凡是出现呕吐酸水,仇剧下利的,病因都属于热。
《大要》这本医书说,谨慎掌握病机,根据疾病的属性,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探求病因,对未出现的症状探求病因,对于属于实的疾病,寻求发生实证的原因,对于性虚的疾病,寻求发生虚证的原因。
首先分析五气中何气偏胜,五脏中何脏偏胜,然后疏通其气血,使之调合通畅,趋于正常,就是这个意思。
很显然,对于平常出现的各种症状,古人都从人体内脏部位和风寒暑湿火五气方面作了分别归属分类,用以指导治疗用药用针的补泻。
药物的五味阴阳属性以及作用是什么?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
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无*,何先何后,愿闻其道。
岐伯曰:有*无*,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
*帝道:药物五味、阴阳的作用是怎样的?
岐伯说:辛、甘味的药性是发散的,属阳;酸、苦味的药性是涌泄的,属于阴;咸味的药性也是涌泄的,所以属阴;淡味的药性是渗泄的,所以也属阳;这六种性味的药物,其作用有的是收敛,有的是发散,有的是缓和,有的是迅急,有的是干燥,有的是濡润,有的是柔软,有的是坚实,要根据它们的不同作用来使用,从而调和其气,使之归于平和。
*帝道:有病不是调气所能治好的,应该怎样治疗?有*的药和无*的药,哪种先用,哪种后用?希望听听这些道理。
岐伯说:用有*的药,或用无*的药,要以能治病为准则,然后根据病情来决定剂量的大小。
药物的五味阴阳属性以及作用是什么?
辛味和甘味有发散作用,属于阳。酸味和苦味有涌泄作用,属于阴。咸味有涌泄作用,属于为阴。淡味有渗泄作用,属于阳。这六味或者收敛,或者发散,或者作用缓和,或者作用急迫。或者有燥性,或者有润性,或者质地软一些,或者质地坚一些,都会根据各乍的性质,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体内发挥不同的作用。适当选择,就可以起到调和气机,平复偏胜之气给人体造成的损伤。
有的疾病,不是因为六气的胜复而得,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呢?有*和无*药物应该先选择那种?后选择那种,我想听你讲讲其中的道理?
有*无*的药物使用,必须根据病情而定,以病情轻重和方剂大小制度为根据。
这一篇的收获是什么?
一,两阴相交就是幽的状态,两阳相合就是明的状态。幽明阴阳配合,就有了四季寒暑的区别。春少阳夏太阳,就是两阳相合,秋少阴冬太阴就是两阴相交。
二,气来极盛的时候就叫至,气平分均等斥叫分。冬至夏至,季节变化与时令一致。春分秋分,气候的变化明显不同,因此,二分二至是自然界变化的总纲。
三,谨慎掌握病机,根据疾病的属性,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探求病因,对未出现的症状探求病因,对于属于实的疾病,寻求发生实证的原因,对于性虚的疾病,寻求发生虚证的原因。
四,辛味和甘味有发散作用,属于阳。酸味和苦味有涌泄作用,属于阴。咸味有涌泄作用,属于为阴。淡味有渗泄作用,属于阳。这六味或者收敛,或者发散,或者作用缓和,或者作用急迫。或者有燥性,或者有润性,或者质地软一些,或者质地坚一些,都会根据各乍的性质,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体内发挥不同的作用。适当选择,就可以起到调和气机,平复偏胜之气给人体造成的损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