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整体框架及方证、药症细节
伤寒、温病、杂病、外治、五运六气统一论。
1.
此次南宁之行让我悟出了《伤寒杂病论》整体框架及方证、药症细节。包括五运六气外因,结合人体表里津液观,层层剖析,伤寒、温病、杂病尽在其中,理法方药条分缕析,六合之内疾病毫无遗漏,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并且明了疾病根源所在,全在一炁盈缩也。
至真堂戴圆履方有空整理出来,分享大家。
这个我几个月前就预测今年冬天很冷。今年庚子年太商,就是金收太过,加上主运太阳寒水,温度会更低。但因阳明燥金在泉,人内燥会加重,少吃上火、烧烤食物。
伤寒、温病、杂病、外治、五运六气统一论
一、表里介绍
二、经络脏腑与表里结合概论
三、津液、气血、水火、精气概论
四、五行体质
五、六经辨证
1、六经表里、脏腑经络
2、六经表里卫、气、营、血、津液、气血、水火层次统一
3、方证
4、药症
五、五运六气在本系统运作完全可以统一不需要分成伤寒、温病和杂症关于方症和药症,可以从唐宋以前很多验方中补充。
这本书,我想边讲边写,这样比较有灵感。我想边讲边写会有灵感些
首先,六经的实质是什么?
这个江湖上目前有三大门派。
一是内经学派,
六经就是经络脏腑,比如手足三阳,手足三阴
二、神农学派即方证学派,
六经的实质就是表里阴阳,即八纲的演变
三是五运六气学派,这个陈修园为代表的经方学派,
四、其他学派,比如五行学派
那么这几大学派中都有高手出世很象金庸写的华山论剑那么我通读了这些学派,想把它们融会贯通一下,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其一。
还有就是伤寒、温病在传统上也是分开的,认为伤寒不能治温病,温病不能治伤寒,这就让很多学中医的分成伤寒派和温病两派。
还有很多人认为六经辨证只能治伤寒,不能治杂病,这也是一个错误看法,这样,我就是要把伤寒、温病、杂病一锅端了。
加上一个五运六气和人的五行体质,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中医辨证体系。
如果有精力,可以把外治针灸也能加在一起,这也是可以的。
不过主要精力放在内服方药中
六经的实质,这个如果用哪一个学派来描述,都会有缺陷。
比如,内经学派,认为太阳病,其实质是足太阳膀胱经受风寒侵袭而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身疼、骨节疼痛,脉浮的。但这个足太阳膀胱经不足于包含整个体表。比如背部可以用足太阳膀胱经包括,但身体前半部就不能膀胱经来概括了。
再比如,五运六气学派,偏重于外因风、寒、暑、湿、燥、火,也不能以偏概全。
而方证学派,却忽略了脏腑经络,虽治病也很牛,但其人体内部运行细节却是欠缺的。
我们先看看内经经络脏腑及五运六气学派对太阳病的描述:
他们认为:
太阳主人身最外一层,有经之为病,有气之为病,主于外则脉应之而浮。
《内经》云:太阳之脉连风府,上头项、挟脊、抵腰、至足,循身之背,故其为病头项强痛。
何谓气?
《内经》云: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其病有因风而始恶寒者,有不因风而自恶寒者,虽有微甚,而总不离乎恶寒。
盖人周身八万四千毛窍,太阳卫外之气也。若病太阳之气,则通体恶寒;若病太阳之经,则背恶寒。这是总说太阳之为病的大纲。
这是“标本中气”图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中见少阴
脏腑应天本标中气图
脏腑络络之标本:
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
居中所谓络者,乃表里互相维络,如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足少阴肾经亦络于膀胱。
余皆仿此。
上中、下本、标中气图
六经这气,以风、寒、热、湿、火、燥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见者为中气。
中气如少阳、厥阴为表里
阳明、太阴为表里
太阳、少阴为表里。
表里相通,则彼此互为中气。此出于《六微旨大论》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
火属少阳,燥属阳明,寒属太阳,风属厥阴,热属少阴,湿属太阴。六气再配六经,就是厥阴本风,少阴本热,太阴本湿,不阳本火,阳明本燥,太阳本寒。
那么中指什么?
比如,太阳从图表上可以看到配得六气的寒,而太阳为什么是标阳呢,它属三阳经,标就是阳;它的中是什么?中见少阴。
这样就容易明白:本指六气;标指形质,阴为脏,阳为腑,三阳标阳,三阴标阴;中指气化,具体地说是指表里两经。
我们来看看方证学派对太阳病的定义
方证学派以胡希恕为代表,他提出了表里津液观,他把人体分为表里三个层次,这个也是从八纲入手来分的。
八纲是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而在表里中间,还有一个半表半里。
表是指:皮肤、肌肉、筋骨所组成的外在躯壳,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表证。
里是指:人体里面,即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道。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里证。
半表半里是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诸脏器所在之地。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半表半里证。
仲景的经方理论中,表里的分法除了上述分法,还有就是“上焦为表,下焦为里”的分法。
所以脑窍不通为上焦表束,需要解表开窍醒神。
下焦水肿,属里证。
比如《金匮水气篇》:“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腰以上肿---上焦表位---发汗---解表外邪气之治法;
腰以下肿----下焦里位----利小便----治里虚寒水饮之治法。
那么这个横向+纵向表里分法,就构对立体三维的辨证体系,加上五运六气、人体五行体质就构成中医多维辨证体系。
按上述表里来分,那么太阳病辨证体系分为以下三块:
1、太阳伤寒(本病)
表阳病(无汗),这是津液有余而充实,所以无汗,就用麻*汤来治疗。
2、太阳中风
表阳+表虚,有汗,津液从表出而出现表虚汗出,这个用桂枝汤治疗。
3、太阳风寒两感
表阳+津液半虚半实,桂枝麻*各半汤、桂枝二麻一汤治疗。
这是方证派的用法
那么这是先概述内经学派和方证学派的太阳病实质及治法。而我的观点是把这两派融合在一起。
那么如何融合呢?当然加上病人五行体质的辨别,确可以更精确
这样就形成中医五维辨证体系。
那么温病如何包括在里面呢?
温病学派主要是叶天士、吴鞠通创立的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温病主要是风温、温热、温疫、温*、冬温、暑温,湿温、秋燥、伏暑等。
这些都可以归在六经中去,尤其是太阳阳明合病,阳明病,太阴阳阳明合病中去。所以不需要另外创立一个温病学,而杂症也可以包括在六经辨证中去,这样就是寒温一统,内外一统了。以及外感和慢性病统一了。内、外、妇、儿都统一在一个辨证体系中了。
胡希恕早就讲过,伤寒可以治温病,还写了这本书
中医古往今来,门派众多,都可以统一在广义的六经辨证中去。为何要用六经辨证来统一?为何不用一气周流?
六经辨证有很成熟的经方方剂和药症支持,非常完美,而一气周流,要自己拟方,怕是初学者不易掌握。自己拟方非要叶天士这般大才方可驾驭,而经方是现成的,拿来就用,效果有保证
现在人,悟性高的人极少,所以不要想自己去拟方治病了,能好三成就非常不错了。
而我这个辨证体系,后面会用经方方剂来一一对应,不懂的人也完全可以很快学会。并且疗效有保证。
#############
问:熬药,是药物成分渗出的物理过程?还是药物成分化学反应的过程?或者是药的气味融合的玄学过程?
答:水最高温度度,发生化学反应少,大多是物理过程,气味各归各经,中医学非玄学,但深究也可以是说玄学。
怎么熬,看药,比如风药,就熬5-10分钟,有些是用气味取胜的,熬的时间少。补肾的时间长,有些是以补药,就多熬时间长,不是统一的。
首先要明白疾病在上中下,或表里半表里,中焦的药一般性平不轻不重,下焦的药重,上焦的病基本是标症多,用气味轻散或凉降取胜,而中焦主要是脾胃病,用得茯苓,人参,干姜,白术之类,下焦主要肝肾亏虚,重补之药多放,这个看病位+病性+病势来定,所以煎药也要看药势所要达到的路径及处所来定。
#####################################
大家下午好,继续讲伤寒温病杂病一统论。
那么辨证施治,就五个方向面,病位,病性,病势,方证,药症
一、病位
我上午说过了,病位以表里津液为大方向,结合脏腑、经络。
那么六经实质我整理如下:
太阳病属表,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所组成的外在躯壳,涉及主要经络脏腑为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涉及到的脏腑主要是膀胱、肺和胃。若病邪集中在此体部及相关经络脏腑时,便称为表证。
所以说,太阳病,他涉及到的经络脏腑不仅仅是足太阳膀胱经及膀胱腑。如果光用足太阳膀胱经来说明太阳病,肯定很多症状不好解释的。
二、阳明病位
阳明病涉及到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道。涉及主要经络脏腑为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胃、大肠、肺、膀胱、子宫、脑等。
三、少阳病位
少阳病位在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诸脏器所在之地。涉及到的经络为,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涉及到的主要脏腑为,胆、胃、肝、肺、大肠、子宫、脑等。
所以啊,传统的内经学派说六经实质是某一经某一腑所主,那就相差太远,不能自圆其说。但方证派又完全忽略经络脏腑又有点说不过去因为很多症状和经络脏腑联系很紧密的。
(四)太阴病位
太阴病位,主要是集中在胸、腹腔中,涉及到脏腑包括肺、心、胃、脾、肝、肾、、小肠、大肠、子宫、膀胱等。涉及经络主要是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等。
太阴病因为是脏有寒,所有五脏都会涉及包括胃虚寒,小肠虚寒,大肠寒腹泻,肺寒饮咳嗽等岂是一条经络和脏腑能说得清的?
(五)少阴病位
少阴病位在表也在里。包括体表,也涉及到这个心、肾、脾、胃、肝、小肠、大肠、肺、子宫、骨髓、脑等部位,涉及经络主要是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等。
少阴病主要是心、肾阳虚为主。
(六)厥阴经病位
厥阴经病位,主要涉及到这个肝、心、胃、肾、小肠、胆、胰腺、子宫、三焦等部位。经络主要涉及,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等。
厥阴病主要是阴阳往复,寒热错杂。
所以张仲景不可能说,六经就是指六条经络及其脏腑的,这样不可能解释那么多症状的。
张仲景主要还是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入手,结合了内经经络脏腑来整体论述的。
如果说方证学派完全抛弃经络脏腑,那也不符合仲景那个时代的原意。
六经病位说完了,下面就讲讲六经病的具体治法。
这属于第二大部分,病性病势这一块了。
---END---千万不要错过春天这个水果,它是中医眼中滋肝肾补肝血之王!还能黑发明目!何任大师:应用温经汤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都是精华)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没想到,“清骨散”真的就是清骨折后发热的散!丹楂散治疗高脂血症(附高血脂验方四首)上海沈氏女科年家传秘方神奇!用古方治疗虫牙的奇妙经历!古方“三两半”,治腰肌劳损好得快!南师8个方子,治失眠、高血压、肠胃病!推荐阅读98岁国医大师:这是我最后的贡献(经验分享)31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经方大师*煌—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方仲景三个药对,管窥用药配伍核心思想内经中濒临失传的“发”“传”表里别通(开合枢)论与圆运动有异的导引体证气机论--揭秘中医人体气机理论的千年迷雾杨志一:治湿十三法(值得借鉴学习)高建忠: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运用(全)张立山:谈咳嗽的六经(三阳经、三阴经)辨证——附案例《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论著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推荐阅读:-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