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语音
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可以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到喜马拉雅收听更多本系列音频~
本节文字复习对应的语音原版内容(含医案原文及具体药方)点这里查看→胃气是维持我们人体生机的根本
讲讲补土派的脾胃学说
文字版本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讲什么呢?讲一个他自己起的名叫胃气为本,起这么一个名字。怎么回事呢?“至元戊寅五月间”,大家看五月是什么时候呢?五月是夏天,刚刚入夏。“霖淫积雨不止”,这个话前面我们出现过,大概的意思。这个霖什么意思呢?就是连绵不断的雨,这个淫是过分的意思,积雨,就是这个雨一直在这么下,天天下雨,没停止。大家看,像罗天益这种医生,一般写医案,上来很快就把气候,当时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如何,先给你介绍一下。这个时候,这个人开始患病了。“鲁斋许平仲先生”,多大年龄呢?这个病例要写,这是个非常规范的病例,多大年龄呢?“时年五十有八”。各位,五十八岁,在古代的时候算是什么年龄?这个年龄可就不小了,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五十八,怎么样?快六十了,所以年龄比较大。患了什么病呢?“面目肢体浮肿”,这就是今天我们讲的水肿。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肿,自己不清楚而已,有很多朋友跟我讲,说一到下午的时候,我的手一握拳都有点发紧,有的老年朋友,早晨起来一摸迎面骨,就是腿上这个胫骨,一按一个坑。有的人一看眼皮早晨起来,像卧蚕一样,像趴一个蚕一样,鼓起来的,这都是有水肿的。现在水肿的人其实挺多的,那么尤其是老年人,跟这位比较类似的,老年人水肿也很多。那么这位呢,面目肢体都肿了,眼睛、脸已经都肿了。“大便溏多”,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便不成形,这个溏指不成形,黏腻,我们今天所讲的粘马桶,不成形。多呢,这个量又比较多,次数比较多。这个代表什么呢?跟大家讲,在中国古代的医案里面,在中医看来,像这种病,如果大便正常的人,表明这个病好治。为什么呢?大便正常,脾胃功能还可以运作,所以这个时候,大家知道,去水湿一定要健脾,他脾胃功能还在,所以就好治疗。如果这样的情况,大便不成形,往下腹泻,只要下元不固的话,这个病就不好治,这是一般的规律。所以一般治疗这种脾胃受损病症的时候,往往会先问一句大便如何。这个非常关键。那么这位还有什么症状呢?“腹胀肠鸣”,腹胀,肚子胀,里边像是有水有气等等,这都不一样,但是总之是腹胀。有的人上午胀下午胀也不一样,虚的人,往往下午胀的厉害。有的脾胃弱的人,是吃完饭以后,胀的厉害,都不一样。那么这个腹胀,总之他肚子是胀的。肠鸣,这个肠道里面,咕噜咕噜,有水声,有声音,而且“时痛”,经常会感觉疼,肚子感觉疼。“饮食短少”,但凡饮食短少,在罗天益的医案里面代表什么?我们现在都学会诊断了,只要说这个人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代表什么?代表这个人脾胃可能气弱。这个里面一般只要说饮食短少,一般都是脾胃之气虚弱。那么现在怎么样呢?这人开始请人治病,就请罗天益,“命予治之”。罗天益书里都写的特别客气,叫命予治之,就是请我来给他治这个病。“脉得弦细而缓”,这个脉后边罗天益给讲了,这里面真的讲了一段。这个病情大致描述到了,怎么回事呢?这位先生曾经说了,他说我年壮的时候,就是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服过很多牵牛子、大*这样的药。这个牵牛子我们前面讲了,我们说牵牛子可以往外泻水湿,可以利小便,可以通大便。实际上牵牛子,我们叫黑白丑,是一个泻药,是一个攻水的,利水的比较猛的药。一般情况下,量是要控制的,而且不能久用。像这种药久用就会出问题的。像大*这味药也是这样,按照传统讲,就应该读大(dai)*,这味药可以涤荡肠道,也是通便的。大家要知道这个药的厉害,每个人都知道。吃完了,腹痛,哗哗的往外泻。这位先生讲,当年肯定是大便有点问题,他就用牵牛子、大*天天吃,结果面目和四肢时有浮肿,那个时候就经常肿,这就是伤到脾胃了。你不断用猛烈药物往下泻,伤到脾胃了。这次是因为阴雨,故大发。所以一下子发作厉害了,天天下雨,结果发作的就厉害了。这是为什么呢?天天的阴雨凉不凉?凉。湿气重不重?重。那么这个人体内,阳气足不足?不足的。用大*天天泻,你想它能足吗?脾胃已经弱了。所以当脾胃阳气不足的时候,脾胃弱的时候,正气不足的时候,这个外边的湿和寒就能进来,进来以后,进一步影响脏器。所以脾胃虚寒的情况,湿气重的情况,寒湿是有的。所以罗天益就给分析了。“予曰:营运之气,出自中焦。”这话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我们身体有营卫之气,这个营是一种物质基础,液体类的物质基础,在脉中行走,卫是外边彪悍之气,是防卫身体的。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那么营气为什么出于中焦?第一个,营养类的物质从哪来呢?脾胃吸收食物的营养物质,将它转化为身体可以用的营养,疏布全身,这个能量来源是哪呢?就是脾胃,所以出于中焦,是这个意思。既然我们知道中焦是脾胃,罗天益讲,“中焦者,胃也。”他这个胃讲的就是脾胃。如果脾胃弱了,不能布散运化水谷的能力,往全身运送营养的能力下降的话,不能荣养脏腑经络皮毛,不能滋养全身的四肢百骸,脏腑经络等等,那么怎么样呢?“气行而涩为浮肿”,什么意思呢?就是它这个营养,你给产生了,可是你无力疏布到全身,道路堵塞就蓄积在那了,慢慢这些物质变成水肿了。你看着一开始是好东西,可是当你利用不了它的时候,慢慢它就变成害的东西,就是水湿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您就出现浮肿了,这跟什么有关呢?这跟您脾胃弱是有关系的。所以大家看,罗天益给他分析一下,这个来源在哪。然后接下来的症状,大便溏多,不成形,很多,而且他肚子胀,肠鸣,咕噜咕噜里面响,这些都是体内湿气太重了。现在我们从罗天益的话可以领悟到什么?就是这些东西,本来是身体正常应该疏布到全身,供我们全身应用的营养类物质,液体类物质,但是现在脾胃弱了,你无力推送它了。结果怎么样?它留在体内了。这些东西转化为水湿,就会肿胀起来。所以这个水这个东西,它只是载体它不分好坏。我们加上营养物质,能够运送到全身,就是好的。如果不会利用,营养物质也加不进去,它反而堵在身体里面,蓄积像湖水一样蓄积在里面,就变成害的东西了,叫水湿痰湿。所以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水本身不好不坏,我们身体的正气才是关键,脾胃之气才是关键。现在“四时五脏,皆以胃气为本。”这就是《*帝内经》的思想,这不是罗天益自己瞎说的,他们这个学派是有依据的。像《*帝内经》里面说过这样的话,“五脏者皆禀气于胃”,就是五脏里的营养来源从哪来?都是从脾胃那来。所以《*帝内经》讲,“胃者五脏之本也”。五脏的根本在哪?根本在脾胃。所以各位这是什么?《*帝内经》里面这样的话重复过很多次,讲的是什么呢?我们从哪来的这个正气?脾胃吸收营养物质转化来的。所以五脏的营养来源是脾胃,这是脾胃的重要性。罗天益就讲了,“五脏有胃气”,你的营养物质,胃所提供的正气在里面,五脏都“和平而身安”。就平和了,身体就会很安康。“若胃气虚弱”,如果你胃气不能提供营养了,就是脾胃,他的胃都是指脾胃,如果不能提供营养了,不能运动,不能够疏布营养,滋养五脏,“则五脏脉不和平”。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五脏的脉,本来每一手的脉,五脏的脉,它有本脏脉,同时有胃气在里面。所以诊脉的时候,一诊脉,这个脉有生机,有胃气,这个人能活。看病的时候,一看这个人症候,这个人有胃气尚在,还能吃东西,食欲还不错,这个人能活。我记得刚学中医的时候,就看老中医,这个病特别难治。结果老中医,看到一个细节,发现这个患者给他饼的时候,这个患者眼睛里面那个渴望,拿起饼就吃,老中医说,胃气尚在,可救。马上就开方子调理。所以这是什么?胃气在了,人就能活。胃气不在了,一看一点胃口没有了,完了,这已经不吃东西了,就不行了。所以胃气特别关键。我跟着养老院的领导,以前养老院的这些人聊过,他们说,我们照顾老人太有经验了。其实有很多老人特别能吃,饭量挺大的,胃口挺好,但是一旦这个老人突然这段时间开始不怎么吃东西了,他说完了,我们的经验是,很快这个老人就要走了。我说这就是中医讲的胃气,已经丧失了。所以这个胃气特别关键,这是我们身体的根本。这是《*帝内经》的思想。那么在诊脉的时候,如果你诊这个,比如说心肝肾的肝脉。只有这个肝脉,弦的那个感觉在里面。但是没有胃气了,就是没有那种生机了,只有本脏。比如肝,弦脉是本脏脉弦。只有它自己的脏器的脉的特点在那,可是没有胃气了,这个病可就重了,严重了甚至会死的。所以“《经》曰:真脏之脉弦,无胃气则死。”这一段不给大家讲了,为什么?以后多讲,这里边很多内容了,《*帝内经》讲真脏脉,讲了一大段。告诉大家,什么时候这个脉一诊,这个人不行了,已经病危了,这叫真脏脉弦。这个时候这个人没有胃气了,胃气已经丧失了,所以他本脏的脉显现出来了,这就不是好事。没有胃气就会死的。说“先生之疾”,说您的病,“幸而未至于甚”,多亏没到严重地步,现在还可以调补,我还可以给你救过来。这个犯了什么错误呢?人但知服牵牛子、大*为一时之快,大便一堵了,我一吃大*就通下去,牵牛子一吃就通下去,我前两天讲牵牛子,这个东西又利小便,又泻大便,能通,往下利水湿,我没事儿就吃吃吧,不要这样吃。这个东西是真的治病的时候,往外泻要把握这个量。一定是邪气盛的时候用它。平时虚的明显的时候,千万别用它,我们有其他的能够替代的。人们就知道大便一堵了,就去买大*。药店里很多老人去了买大*、番泻叶,一吃就通,太好了。但是慢慢的就不灵了,而且损伤正气。所以这个不好的。他说的,“为一时之快,不知其为终身之害也。”这个东西不能久吃。所以怎么办呢?给开个方子吧,于是用平胃散加白术,加上茯苓,草豆蔻仁,就这么几味药。那么这个平味散是什么方子呢?我曾经专门写过文章,这是个特别经典的方子,平胃散。这个方子什么构成的呢?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这个方子治什么的呢?是专门治脾胃寒湿过盛的,湿气很重的,导致脾胃失去运化功能的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具体什么状态呢?这样的人肚子胀,总是感觉很闷很满的,觉得胀胀的,吃东西,吃不了多少,因为他肚子里胀的,为什么呢?因为脾胃在中间,属中焦,它是喜燥而恶湿的,讨厌湿气很重,湿邪如果在里面困住它以后,这个土,脾胃属土,土是怕水的。水太多了,土就糟糕了。如果土正常的话,应该能控制住水,土克水嘛,水来土掩。但是这个不行,脾胃弱了,被伤掉了,正气不足了,寒湿,湿气很重,脾就不能运化了。一不能运化怎么样呢?这个湿气在里面困住它了,就导致腹胀了。有时候恶心呕吐,往上返,有时候是嗳气,嘴里面淡淡的没有味道。四肢身体容易浮肿,水湿太重了。因为浮肿气机不能通畅,所以怎么样?所以总是很没劲,很懒,身体感觉特别沉,特别重。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这种感觉,身体总是很沉很重的感觉。一动好像千斤重一样,都很吃力,总想躺着。怎么样呢?也经常会大便不成形。因为湿气重,大便不成形。这样的人舌苔一定是白的,而且是厚的,而且是满布的,上面唾液是很多的,这是湿气重的表现,脾胃虚弱。那么平胃散这个方子怎么来治的呢?用苍术,来做君药。苍术有什么作用?有燥湿的作用,祛湿。苍术和白术相比,苍术祛湿的作用,因为它味辛香苦温,祛湿的力量比较大,所以它是以通以走,往外祛湿邪为主。白术以守为主,白术是补脾的作用更强一些,也祛湿,但是以补脾为侧重。所以苍术、白术两个术,有的中医经常放在一起用。这个方子以苍术为君,苍术味道是很香的。配上厚朴,这个厚朴,它行气除湿的作用比较好,可以配合苍术一起行气,把湿气去掉,燥湿以运脾,把脾胃给运化开来。再加上陈皮,陈皮大家知道,理气降肺气,也有去除湿浊的作用,所以配上陈皮,效果更好了。再加上甘草,甘草和中的,调和诸药,有健脾胃的作用。这个方子吃的时候,实际上原方应该用生姜大枣煎水,一起熬,熬好以后,把渣去掉,喝这个药汤。所以姜枣不能少,大家一讲平胃散,容易把姜枣给忘了,姜枣不能少的。那么罗天益这里面平胃散加白术,大家看,这就是什么?苍术、白术放在一起用了,祛湿健脾的力量更强。加茯苓祛湿,草豆蔻仁是行脾胃的,也是振奋脾胃之气,让它把这个湿气化掉。所以大家看,这个药是以温为主,同时健脾祛湿,这个方子基本上是平胃散这个底子。平胃散这个药我曾经写过,大家可以看看相关的文章,是个特别好的药。现在同仁堂就有平胃丸,上京东上一搜,就能搜到平胃。这个平胃散是个底方,是个最经典的方子。在这个上面加减,就变成藿香正气、不换金正气散等等,都是平胃散加减而来的方子。所以这是一个祛湿气的,振奋脾胃阳气的这么一个非常基础的方子。那么这个方子吃了几副以后,腹胀、溏泻、肠鸣,经常没事儿痛的这些症状,全都好了。饮食也开始恢复了。现在只有肢体浮肿,这个时候罗天益认为什么呢?认为这个人现在脾湿还有一点点,但是主要是什么呢?这个气不能通了,现在脾气不足,还有一点湿气。但是这个不通了很重要,不通的话,经络不通畅,所以面目手足还浮肿,这个跟经络的瘀滞有关。所以他又出了个方子,叫导滞通经汤。那么这个汤专门治脾湿有余,及气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肿的。在立这个方子的时候,罗天益这种人,学问太大了,他一定要讲讲《内经》的话,这个是罗天益他们医案的特点,为什么这样呢?其实在宋代的时候,宋之前,中医看病都是讲方子,理论少讲,上来就方子,所以你看唐代有千金方,千金方里理论讲的不多,全是方子。到宋代的时候,更厉害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来了,就是方子的罗列,理论不怎么讲。那么为什么金元四大家这开始,后世中医开始蓬勃发展,为什么呢?就是有各家学说了,各位大医出来了,这些医生出来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不是讲出来的就是方子,我要讲道理,这个方子必须在有道理的指导下,再去运作才行。所以大家看,他们为什么不断的强调《*帝内经》呢?强调《伤寒论》呢?就是我讲道理。所以每个医案里面,要无数次引用《*帝内经》的话,这是中医真正开始由理论指导方剂,指导治疗了。这是一个大的转变。这个跟宋朝的方书,宋朝大家就是积累方子,人人出方书,连苏轼都出过方子的书,什么理论不多讲,就是方子,我收集多少方子特别有效,真的头疼了,怎么吃呢?这上面十几个方子,挨个试一试吧,什么寒热温凉,不讲,老百姓哪懂啊?挨个试一遍,有的试对了就好了,有的没试对就出问题了。所以像罗天益他们这些医生开始,不断的讲理论,所以这个时候出方怎么样呢?“《内经》曰:湿淫所胜”,就是湿邪太重的,“平以苦热”,有的打字给打甚热,这是平以苦热,也可能罗天益写错了,也可能是我们这个书印错了,是平以苦热。这个落了一句话,《内经》是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治疗湿气的原则。这个湿还没有化热的时候,往往是阳气不足,导致无力控水,所以湿气重,所以要平以苦热。所以用什么药做君药呢?他方子里的陈皮。陈皮是苦温的,理肺气去气滞,能够通经络,行肺气。肺主一身之气,肺为水之上源,我们真的要把水湿化掉,一定要调动肺的能量。所以大家看,陈皮理肺气,可以去气滞,把经络通开,故以为主,以为君药。桑白皮这个药是寒的,是凉的,甘寒,为什么配凉的药呢?是这样的,这个肺有个特点,肺对应哪个季节?对应秋天。秋天是什么呢?一旦遇到凉的,天气一凉,这个气往下走,所以秋天的气肃降,大家记住调肺的时候,一定不要太热了,注意要顺应肺的气候的格局,所以真正会调肺的人,特别擅长用四季的理论来调整。你看他用的是凉的,甘寒的。桑白皮有什么作用?桑白皮就有利肺气,化去水湿的作用。我们平时治疗肺经咳喘的时候,用桑白皮,为什么?这个咳喘怎么来的?往往是肺热,水湿重。我们用桑白皮,能够泻肺平喘,可以消水利肿,这是桑白皮的药性作用。它入肺经和脾经。那么在这个方子里,罗天益说桑白皮是甘寒的,去肺中水气,水肿,还有胪胀,就是这个肚子胀,胀起来,腹部肌肉绷起来,这种胀叫胪胀。利水道,故以为佐。君臣佐使,君臣佐,这是《*帝内经》立方子的规矩。《*帝内经》里有,小方怎么样,大方怎么样,但是君臣佐使,这个使哪来的?这个是他们的老师张元素讲出来的,张元素特别重视引经报使药,所以中医理论就这么慢慢丰富上来的。木香苦辛温,你要用苦燥之嘛,它苦辛温,除肺中滞气。木香是通气的,理气祛湿,加上木香。然后加上白术,白术是苦甘温,能够除湿和中,也是以苦燥之。白茯苓甘平,淡渗利湿,你不说以淡泄之吗?我有苦有热的,我再来淡渗的,往外泄之。这个方的组成,罗天益在什么指导下呢?就是在《*帝内经》祛水湿,用什么性,什么味,来去治疗的时候,用这个规则,他来组的方子。里边有临床经验,有《内经》的理论,这就是对中医的发展,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人家的经验,用桑白皮,这就是经验。如果一般一想全是温药吧,人家加一点凉的,让你肺有秋天的格局,往下降了,肺气一降,全身水往下降了。所以这个方子挺经典的。(具体药方点这里查看→胃气是维持我们人体生机的根本讲讲补土派的脾胃学说)这个方每次五钱,水两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服,为什么?这是让它尽快进入经络,进入脾胃,赶快把湿气去掉,别有食物妨碍我,所以它这个方子下去,效果怎么样呢?良愈,恢复的非常非常好。就两个字,良愈。所以像这个病例,给我们展示这个人,如果用了太多的往外泻的药,伤了正气,如果还因为其他原因,比如说寒湿重,天天下雨你接触湿气。像有的人吹空调,有的人在水边住等等,反正接触了湿气。有的华中地区,冬天阴冷等等,都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湿气泛滥,那么湿气泛滥会引起很多病。我们现在其实很多人体内湿气都是重的。怎么办?急的时候就得赶快行气利水,振奋脾胃之气。就像这个医案里面一样,上来平胃散,药性有点力道的。把这些湿气去掉,接着干吗呢?接着要补脾。它这个是白术一边补脾,一边给你通经络,行经络。像这个方子在后边,还应该有什么?还应该有补正气的方子,平时给他们慢慢调理脾胃,人参、白术、*芪,加上慢慢的补脾胃,或者五谷杂粮也配合用上。所以这个方后边,没多写,但是真正调理,后边还要调理。以补为主,我上次讲过,攻和补之间我们要拿捏的好,急了赶快攻,祛水湿都是攻。然后怎么样?攻补放在一起,慢慢的补加多一点,最后以补为主,这是调理身体的程序,一个次第关系。那么今天就讲到这。我们这里面着重给大家点的是什么呢?还是注重脾胃的理论,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医理论,非常感谢大家收听,我还是那句话,我每天讲这么一段,大家听有的时候会觉得长,半个小时了,希望这里面有些东西能启发到大家,对大家有用。谢谢大家,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再见!相关阅读(点击标题即可阅读):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
上期回顾
阶段性小结:祛邪只是治标,扶正才是治本
补土派语音文字复习(←点击即可阅读)
语音文字◎罗大伦
编辑◎紫叶
罗博士的官方
隆冬季节,风寒渐盛。很多人说:“我不注意被冷风吹到了!”继而就感受风寒,患上感冒。
《*帝内经》认为“风者,百病之长也”。好像每个邪气为患,风邪都要参与一下,并且助纣为虐,比如:风寒、风热、风湿等。
而且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变化多端的特点,尤其是这个季节,很多人容易出现咳嗽、关节痛、头沉、鼻炎等症状,如果不早点治疗干预,很容易发展成严重难治的疾病。
风从哪里来1晨起冷风
早晨伤于风为“肝风”,病多在头部,如有些过敏性鼻炎患者清晨接触冷风后会流鼻涕、打喷嚏。
建议大家早晨出门前,除穿好外套,还可用冷水洗洗鼻腔、揉搓鼻翼,增强鼻黏膜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
2夜间对流风
入夜,阴气最盛,阳气最弱,若被风邪侵袭,最易伤及肾中阳气,容易颈项、腰背疼痛。
因此,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并揉搓,有助强壮腰脊;入睡盖好被子,尤其注意背部和腰腹保暖。
3运动出汗吹风
冬季运动结束一身热汗,全身暖洋洋的,很多人会脱掉厚重的衣服“凉快一下”,但此时皮肤腠理大开,最容易受邪。
运动结束后尤其要注意防风,运动时可以带块毛巾,运动完及时擦汗,不要满身汗迎风吹。如果运动时穿得较少,运动后要适当加点衣服,注意保暖。
4脑后受风
很多人感觉冷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护好后颈,但是对后脑勺却总是忽略。
其实,后脑勺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风邪侵入容易诱发颈椎病。提醒大家,风大时可以戴顶帽子或围上丝巾出门,以起到保护作用。
寒风四起,该如何预防?其实,除了注意穿衣保暖外,一定要护好身上的几处“挡风墙”!
头部的挡风墙风邪侵袭头部的症状为头胀、头痛,严重的还可引起眩晕。
1翳风穴
翳,原指羽扇,有遮蔽之义,而风就是风邪的意思。
位置:翳风穴在耳垂后方,距耳根约0.5处之凹陷中央处(见下图)。
建议:有冷风吹来时,很多人都会立起领子,头会忍不住往下缩,正好能挡助该穴,避免被风邪侵袭。
大家平时可以常按揉该穴,能缓解“风邪”引起的口眼歪斜、齿痛、颊肿、耳鸣等问题。
2风府穴
风府穴为风邪易侵之处,风指风邪,府指集聚处。
位置:风府穴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见下图)。
建议:经常按摩风府穴可缓解因风邪引起的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等不适。
3风池穴
风池穴首见于《灵枢·热病》中,乃风邪犯人停蓄之处,故名风池,是治疗风证之要穴。
位置:风池穴在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见下图)。大拇指、中指自然放到枕骨两边,轻轻的滑动,到后枕部有明显的两个凹陷就是风池穴。
建议:常按揉风池穴对缓解风邪引起的鼻炎、咽喉等不适。
4耳门穴
风邪侵袭耳窍的症状为耳鸣(多呈高音调)、听力减退、耳痛,用手触摸头面、耳部时有异常感或引起耳内作响。
位置:耳屏上沿前方,下颌骨窠状突后缘处,用力按有酸、胀、痛感。
建议:可用按摩导引法祛耳风,顺时针按揉耳门穴每次5分钟,一天3~5次。
眩晕食疗吃天麻炖鸽汤,天麻10克用水煎(烧开后煮5分钟),然后将克乳鸽、天麻(含汁)一起倒入汤碗中(以淹没乳鸽为宜),上笼蒸30分钟后出锅,加入调料,每月吃1次。
背上的挡风墙风邪袭肺多见咳嗽、痰多、喘息或气急等症。
1风门穴
风门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善治风邪,故名风门。
位置:风门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见下图),是治疗风邪外袭所致肺卫表证之常用穴,善疏散外风。
建议:按揉风门穴有缓解因风邪引起的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痛。
2秉风穴
秉,执掌之意。
位置:秉风穴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举臂有凹陷处(见下图)。
建议:秉风穴能够散风活络、止咳化痰,经常按揉对可以缓解因风邪引起的肩臂疼痛、上肢酸麻等不适。
咳喘食疗食用核桃芝麻糕,将核桃克、黑芝麻克捣碎,加入一勺蜂蜜、两勺水拌匀,放在蒸笼里蒸20分钟即可,每天早、晚各吃10克,15天为一疗程。
腿上的挡风墙风邪侵袭肌表的症状为肌肤干燥、过敏、瘙痒、皮炎等。
1风市穴
“风市”就是风的市场,中医认为,这个穴位为风邪的集结之处。
位置:风市穴在大腿上,直立,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指之处就是风市穴(见下图)。
建议:泡脚时可以揉揉风市穴,对因风邪而致的伤风感冒、身体抽搐、皮肤痛痒等问题都有很好的缓解。
皮肤瘙痒验方荆芥、防风、苦参、丝瓜络、蛇床子、当归各30克,水煎取汁1升,洗浴10~20分钟,每日2~3次,连续5~7天。
脚上的挡风墙1八风穴
八风穴中的“八”,指的是双足足背有8个穴位点,风指邪气风邪,八风穴具有排除体内风邪的作用,故名“八风”。
位置:八风穴于人体5个脚趾间的缝纹端取之,左右各4穴(见下图)。
建议:泡脚的时候揉揉八风穴,有袪风通络的效果,可缓解因受风引起头痛、牙痛等问题。
更多养生知识
百病源于湿气!找到身体排湿口,正确排湿!
让身体一直年轻的三步曲:通胃经、补脾经、摩关元!
比揉腹效果大,比吃药更安全!拍此一处,顶20个穴位!又快又好
富贵包是夺命包?8个方法教您消除富贵包……
头痛、背痛、肩痛……身体8个止痛开关,哪痛按哪!
五大“止痛开关”,放到朋友圈,大家一定会感激你!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