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立基三篇第2篇整体观念与肿瘤病的治
TUhjnbcbe - 2021/2/27 12:04:00
http://www.bkspq.com/wazz/12733.html http://www.bkspq.com/wazz/12733.html

肿瘤病在历史典籍中早有记载,本文不再赘述。涉及者多谈及症状,对形成机理的论述多处在朴素的表浅阶段。谈及治疗者其方药用之临床则效不佳。后世医家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亦不少,其治疗多宗清热解*、软坚化结的方法。近代尤其是解放后,中医界对活血祛瘀颇感兴趣,自然用于活血祛瘀的方药建成为肿瘤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用清热解*发者是针对病因病机而设,活血化瘀、软坚化结者是针对病灶而设。现在有人喜用虫类药物作为抗癌治疗,如:金钱蛇、蜈蚣、壁虎、全虫等。如:子宫癌、胃癌等。在药物应用上,化学合成抗癌新药不断问世,但是效果不明显,有些药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如引起粒细胞减少等。

在中药的抗癌药理研究上有许多新的发现,如:人参、枸杞子、仙鹤草等均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功能,但如单独应用恐不尽人意。在清热解*法中常用的药物不外乎蒲公英、白花蛇草、半枝莲等。活血祛瘀、软坚化结常用的药物有三棱、莪术、丹参、赤芍、牡蛎、川芎、红花、瓦楞子、海藻、昆布、水蛭等。其他中草药的零星应用散见于各种著作杂志中。

在病因病机方面,《北京中医》年第一期刊登的郁仁存先生的总结综述文章《活血化瘀与肿瘤病治疗》,将此病的机理归纳为六个方面,即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内结、脏腑失调、经络瘀阻。其中认为血瘀是肿瘤病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当然,其综述较为详细,报到了活血化瘀方面的主要治疗成果,提供了中药在应用方面的许多信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认为郁仁存先生总结的形成肿瘤病的六个方面,应是形成肿瘤病的共同机理,只是症状各有所侧重而已。亦即无论形成任何一种癌症,这六个方面是主要条件,而且这六个方面应为病之标,正气虚脏腑失调为病之本。不应再分某病人为气滞型,某为血瘀型,某为*热内结型。正气虚真气逐渐耗散脏腑功能失调是形成上述六方面的主要原因,而上述六方面又是导致正气虚真气耗散脏腑功能失调的主要因素,正气的严重亏虚,导致了邪气的发展,标本之间互为因果,促成了癌肿失于制约的恶性循环状态,造成了出入废,升降息,气力孤危大气不可逆转的结局。

人体一般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多由于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并不直接造成人体内某一机体组织的质变。各自的功能发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形成表里不和,上下不和,内外不和,气结、气郁、痰结、痰郁、血结、血郁、气滞血郁、经络瘀血或寒热温凉之变等各种病理变化,属于量变关系。而肿瘤病的致病特点是直接破坏某一机体组织或器官,造成它的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破坏了各脏腑组织之间生克承制的协调关系。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五脏六腑、机体组织、经络协调的结果。各脏腑之间各司其职,如:肺主气、肝主血、胃主受纳水谷等。癌变不仅导致了病变脏腑组织失去为其所有的功能,也能通过经络和血脉的传播,导致与它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脏腑不能有效发挥各自的功能,如肝之有疾则疏泄失常引起胃的消化吸收施与常度,影响人体对水谷精微的吸收。又如血之不足,不仅心脏血虚,还影响肺的主气功能。故一旦发生癌变,即开始发生质变。

中医素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说法。首先应如何认识正气与邪气的含义。在这里正气应代表机体的抵抗力,应代表五脏组织气血阴阳的盛衰强弱。邪气应该认为是导致正气虚而形成肿瘤主因的气滞、血瘀、痰结湿聚六各方面。现代医学观点认为人体内均含有一定量的癌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即会发展为癌症,构成这种条件即是内因与外因的结合。

从中医角度看,内因的变化应以肾脏为基础,从五脏的生理功能分析非肾脏莫属。因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故肾中精气与人的发育衰老密切相关。有文章指出肾脏主司人体的免疫基础。肾为先天,为元气之本,故形成癌细胞生成扩散应首先责之于肾。从内经理论的七损八益之说,也有利的证实了肾脏的亏虚对人体的正气的产生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四十岁以上的人易患癌症,因为四十岁以上的人多肾精不足,先天已出现亏虚可兹证明。女子五七阳明脉衰,男子五八阳明脉衰,天癸减少亦是证明,因为天癸是受肾气的作用而产生的。《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此足以说明肾所藏之精是受五脏六腑之精而成。五脏盛则肾精足,肾精足则五脏六腑功能正常,说明肾的藏精功能不是孤立的,说明肾的藏精功能在内因方面对形成肿瘤病的条件起重要作用。

从大多数癌症病人的得病原因分析,外因条件多余气机抑郁不得宣发血行不畅有关,故外因条件应为气郁遏重着、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内结、脏腑失调、经络瘀阻共同构成气机运化障碍,内外结合,表里相因,引起人体正常细胞变异。这种气机运行障碍对构成肿瘤病的六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人生存与大自然中,是大自然造就和孕育了人的生命,天人之相应,阴阳生万物,故人的一切功能器官,生命活动形式为天之所成。无论癌细胞的播散变化引起了哪一藏哪一腑哪一机体组织或在血或在髓均能引起人体各组织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而且是不可逆的一种质变行过程。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产生这种质变过程的根源。通过填精益肾,补充五脏气血阴阳大补精气血津液,从根本上改变和延缓这种质变过程,谓之治病必求与本。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亦说明任何一个脏腑参与升降出入的智能运动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失去某一脏腑或组织,整体性的生命活动就会不可避免的因而逐渐停止。

人体无不处在整体的运动之中,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只有处在这种矛盾的统一体中,人类本身才能完成他的生命过程。中医典籍中乃至世人对肿瘤病的标本关系缺乏明确的认识。何为本病之标,何为本病之本?一般认为癌变的表现的秽浊的湿热之象为病之本,如舌苔厚腻秽浊不清呕恶不思食等,故采用清热解*法。其肿块则认为是标,故软坚化结活血祛瘀。在处方中多采用辛凉咸寒之品,而辛凉咸寒之药耗气败胃,重新造成机体的危害。只是表面现象起暂时性作用,不能根本改变质变过程。故用一般性清热解*、软坚化结药,初用则效,再用则不效或症状加重,正是说明这个问题。

再者,标与本不是绝对的,是互为因果互相转化的。标与本具有统一性,标是本的外延,本是标的根源。标病不除,本之不立,标本之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治本是为了治标,治标是为了治本,故标本兼治,本之虚是产生肿瘤病的根源,故以治本为主。

在人的机体当中,五脏六腑是核心,其功能发挥需要精气血津液的支持。在精气血津液的滋润下协调配合各司其职。而精气血津液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在癌变的病理状态下,脏腑功能失调,精气血津液亏虚或至耗散渐近,所生精气血津液不能有效的支持脏腑的再生活动,使机体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关于津液之为病素问调经论第六十二篇说:“人有精气血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皆有虚实。”津液减少四肢九窍、五脏六腑等组织失于濡润,则五志化生不及,脏腑九窍愈益亏虚。五志为脏腑活动的动力,也是脏腑功能活动以肾为主的体现。故六十二篇说:“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骨髓为肾中精气所化,说明是五脏功能活动的基础。故说五脏之道源出于骨髓,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百变化而生,是基础。五脏中惟肾藏志是通过其他脏腑功能活动而主先天,精髓生于肾,肾元充足,则五脏正常经脉血气流行。

上述理论的启示说明在肿瘤病的治疗过程中,滋阴生津填精益髓实为固本之法。只有精足血旺津液充盛,瘀血处在流动的环境中,才能充分改变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以起到推陈致新的作用。如单纯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犹如江河干枯疏之小溪实为无益。故在处方中充分体现了补气阴而兼补其阳,补血养血兼活血,能动的提高机体行血活血祛瘀生新的作用,改善血流环境,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注意静态与动态,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补五脏之阴以补肾之先天为主,养五脏之血以补肝为主,而补血滋阴须健脾益气,一者阳化气、阴成形,二者血源于后天之水谷。

人体中的精气血津液虽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各种病理作用下可聚而为痰,或在经络、或在血脉、或在脏腑,令人气机升降失常,故调痰理气舒畅气机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脏腑中以肺为主气之藏,主治节主肃降,其贮痰则气机升降紊乱,故理痰以理肺中实痰为主。痰属阴质,抑遏阳气,另经脉运行不畅,血流运行障碍,又合以人们在治疗此病的过程中多用清热解*软坚化结的咸寒辛凉药为主,使营卫之气适于运行疏布,津液凝滞。痰属阴,用药寒凉伤阴,二阴结合,阴胜其阳,则阴津物质愈益减少,血气何以行?《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涩而卫气沉”。

在治则方面,《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篇说:“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使则同,其终则异,可是破积,可是溃坚,可是气和,可是必已。”在这里肿瘤病的治疗可从两方面来讨论。如何对待和认识形成肿瘤病的主因,如何认识破积和溃坚,片面认为消除肿块就是伏其所主,清热解*就是先其所因,正式认识上的错误。应认识到它的致病特点是全身性的机能破坏,是肾脏免疫功能的丧失。

人们往往被假象所迷惑,这种假象表现在舌苔、饮食、肿块、疼痛特点等,因此此病表现的全是实证特点,只是采用破积和溃坚,谓之不得其要领,顾此而失彼。素问第七十四篇同时说:“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调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者而盛于内者先调其外而后治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这里提出了一个内外缓急先后的问题,并提出了病位问题,实则在肿瘤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可拘泥于此说。因它的病理传遍是内外相因恶性循环,要标本同治,内外同治,先后同治,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则本虚标盛,治其外不治其内则本虚无以建功。均需内外同治,不可有先后之分。

传统采用的清热解*、软坚化结、活血祛瘀的方法是肿瘤病治疗的一个方面,是其中的方法之一,所使用的药物应作为佐使要使用,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决定了使用上述方法的必然性。

沿着传统的思维模式研究肿瘤病的治疗已被事实证明是不能取得成功的。通常用的肿瘤病治疗方药或把清热解*作为治本,软坚化结作为治标,或活血祛瘀作为治本,软坚化结作为治标,试图摆脱局部治疗的方法,最终没有脱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思想,主动强化五脏六腑的功能,以改善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种观点和方法至今没有被报道。有用人参枸杞子者,力弱不能制敌,没有脱离单纯研究对抗类药物的范畴。

有是证用是药是中医的用药规范,如同西医的对症疗法。而在我所设计的处方里很显然的看来不符合中医的用药规范,有许多从表面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药物,但是确体现了整体观念整体治疗的思想。人之认为肿瘤病的一系列症状表现就是肿瘤病所表现的本来面目,关键是如何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医者不能随波逐流。肿瘤既然可以在任何部位、任何组织发病,就证明它有共同的发病规律。脏腑之间联系的基本通路是血脉和经络,那么可以坚信,癌细胞的传播也是通过这个途径而发病的。

我在此病的治疗设想中寓清热解*、软坚化结、活血化瘀于正气养阴养血系列滋补药中,以起到水泛舟行的效果,活跃血分,活跃机体组织,充分发挥治本作用下的治标效能,未病之脏腑组织也会充分形成对癌细胞扩散变化的拮抗作用,意欲体现祖国医学“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和“上工治未病”的思想。

在处方配伍中没有选用剧*的药物,辛甘微润之性的药物居多,有取其气者,有取其质者,有取其开窍作用者,有取其疏肝理气用者,或取为引,或取其为使,或反佐取其辛温之性。主要的用量颇大。纵观全方咸寒辛凉药为数较少,意在寓攻于补之中。

有两例明确诊断的食道癌病人,不进饮食,饮之则吐,仅用药g就能正常饮食,并能参加轻微劳动。因为病人不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稍有恢复就停止了用药,而给治疗增加了难度。治疗五例老年性出血合并白带,均为六十岁左右,均经明确诊断为子宫癌,分别用药1-2个月时间,坚持服药,从未间断,完全治愈,所用药费很低。

治疗一例胃癌转移肝癌剖腹探查未作切除手术者,初用药一个月内也有很好的效果,因其迷信某人所谓的神方而中断了用药,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从用药情况来看,尤适用于子宫癌,对食道癌疗效亦满意。现在尚缺乏其他部位的癌症病人。在药物给病人应用之前,自己数次尝服,未发现任何不适。

上述方法的治疗目的就是在于使机体产生自身的抵抗力,通过补肾养阴养血活血益气健脾,全面强化人体素质,激发肾的功能,使营卫之气行,精气血津液充盛,而为治病求本。通过大补精气血津液,再合以现代中药抗癌新成果,延缓和彻底改变癌细胞的异变过程,实际上仍然体现了扶正祛邪的广泛意义。应用某些通行十二经的药物以率诸药直达病所,并注意使邪有出入,适当应用行气活血药物。

由于肿瘤病的病因复杂,其治疗过程自然有其独特的规律,不但要标本兼治,而在治本过程中非一般小方奇方单方所能胜任,故采用大方重方缓方兼偶复之方合而为之。

十剂中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的十种具体方法基本均有体现,正是为了适应肿瘤病治疗的特殊需要,尤其是缓方的内涵基本概括了肿瘤病治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如缓方有六种意义:1、药味多,互相制约,没有单独直达的力量;2、用无*的药物治病,使病邪缓缓除去,免伤正气;3、掺用甘药,利用甘缓的特性;4、减弱猛烈药物的作用;5、缓缓攻逐邪气;6、用缓和药治本,增进人体抵抗力,疾病自然除去。

纵观全方甘汗滋润温性药居多,苦寒败胃伤阴伤阳药仅其一二,似与病势相悖,但用之临床顺其本虚之情,苦寒具清热解*执行者起到反佐其辛温之性的作用,有引补药入阴的功能。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整体观念是自然界反馈给人类的一种认识观,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正确认识整体观念的含义无疑对人类认识疾病战胜疾病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也说明在各种肿瘤病的治疗过程中,对理法方药有一个全面再认识的过程。

一九九二年七月一日

主治中医师:张学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立基三篇第2篇整体观念与肿瘤病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