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之一。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其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主要在于患者肺组织、肺动脉血管、胸廓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午后下肢轻微水肿、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活动过后气喘、心悸、呼吸困难症状加重,都是肺心病的常见症状。肺心病造成肺功能受损的同时,还会拖累呼吸、心血管、消化等系统,且容易反复急性发作,预后效果不佳。
尤其老年时期人的身体机能本就减弱,并且处于衰退状态,患上肺心病,则面临更加严峻的心力衰竭风险,天气寒冷或炎热都能使病情加重。肺心病的中度心衰阶段更是病情危重,心肺功能严重衰退,电解质紊乱,容易形成酸碱中度而合并肺心脑病,危及生命。一般到了这个阶段,虽然西医采用抗炎、强心、利尿、输氧、输液、纠正酸碱中度等措施,也都是事半功倍,无济于事。那肺心病真的无药可治了吗?中医调治往往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中医找准病因,调圆运动是重中之重
肺心病属中医喘证、痰饮、水肿、肺胀等范畴,中医认为肺心病是指由于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日久肺、脾、肾三脏虚损而致心体受损,心脏受伤,临床以咳、喘、痰、肿、悸、瘀为主要特征的常见肺系疾病。古代无肺心病的病名,但有关论述散见于《*帝内经》《金匮要略》等中,本病当属中医学喘咳、痰饮、心悸、水肿范畴。
心属火、肺属金,心配夏天、肺配秋天,心火的特点本来是向上的,但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着向下行,遇见了肺气,就会掉头向下,直降到肾中,温暖肾水,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而肾水随着肝木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所以,如果这个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肺心病也就找上门来了。
肺心病即肺、心二脏同病,由肺病及心所致,病久不愈恶化可累及脑。“肺主气,司呼吸”,久患咳、喘、哮病等肺系疾病后肺叶胀满、肺气壅塞(郁闭);“脾为生痰之器,肺为贮痰之器”,肺气壅塞(郁闭),肺失宣发肃降,痰涎内蕴;“经脉流动,必由乎气,气主于肺,故为百脉之朝会”,痰涎内蕴,朝会于肺的百脉之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痰瘀阻于肺脉。“心肺独居膈上”“肺主气、心主血脉”,气以帅血,血以载气,痰瘀阻肺,血脉不利,心血不畅,心体受损,心动无力,肺心同病。
肺心之病,久而不复,气血不通,上焦不治,中焦不运,下焦不温,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水湿内生,上凌心肺,泛溢肌肤,发为心衰。久病不愈,失治误治,气血失和,津液内停,痰瘀湿水渗入营血,浊邪弥漫,上闭清窍,神明失主,神昏谵语,病及脑。
圆运动正常了,人体就会一通百通
肺心病人五脏六腑的气血通不通畅,首先取决于人体内这个圆运动顺不顺畅。中医说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所以,气机不畅,血液的运动就不畅。肝气不舒,上升的环节出了问题,会影响人体内的圆运动;肺气不降,下降的环节出问题,也会影响人体内的圆运动;胃受寒了,胃气停留在那里不下降了,圆运动会停止;脾受湿了,脾气不升,圆运动也会停止。所以,气不畅,血就不通。圆运动正常了,人体就会一通百通,肺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也由失灵变正常了。
肺心病隐藏深、痛苦大,找到中医重获自由
曾有一位60岁的吴先生,老家是山东菏泽的,他咳嗽、喘闷20余年。因为间断咳嗽、咳痰白黏稠、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晚上休息只能半卧位而且走几步路都很困难,嗜睡,白天看电视上午9、10点钟就瞌睡,医院治疗效果不理想,吃西药反复发作。西医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症见舌质红、有裂纹、苔白厚,通过病友推荐找到广慈中医门诊,经过中医四诊合参,诊断为肺肾两虚,痰湿雍盛。
采用中医系列古方丸剂和膏滋剂调圆运动,并进行止咳化痰、健脾利水,调理心肺,使人体五脏六腑的气血通畅。吴先生服用不到一个月就反馈,咳嗽、胸闷气喘减轻、咳痰减少,双下肢水肿变成了轻度。
继续服用两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