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原因很多,为组织间液过多所致。有些人起床后出现眼睑和面部肿胀,午后减轻,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又会减轻,如伴有少尿、血尿、高血压等,提示患有肾炎的可能,不容忽视。
据统计,北京的尿*症患者中约60%~70%的人在初次就诊时,就已经发展成终末期肾病。因此一旦发现身体出现水肿,医院化验尿,量血压,必要时做肾功能检查。
中医认为水肿的病位在肺、脾、肾三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肺脾之病水肿,久必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重;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则脾阳也虚,土不制水,则使水肿更甚;肾虚水泛,上逆犯肺,则肺气不降,失其宣降通调之功能,而加重水肿。
因此,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是以肾为本,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肿初起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腹背,甚者肿遍全身,也有的水肿先从下肢足胫开始,然后及于全身。
阳水:多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湿热诸邪,导致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而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每成于数日之间。其肿多先起于头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肿甚,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热证。
阴水:多因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起病缓慢,多逐渐发生,或由阳水转化而来,病程较长。其肿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渐及全身,或腰以下肿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不烦渴,常兼见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
水肿的治疗原则应分阴阳而治。
阳水
风水泛滥
症状:浮肿起于眼睑,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甚者眼睑浮肿,眼合不能开,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如浮肿较甚,此型亦可见沉脉。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
麻*、石膏、生姜、甘草、白术、大枣
湿*浸淫
症状: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或咽喉红肿,或乳蛾肿大疼痛,继则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宜肺解*,利尿消肿。
方药:麻*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饮。·
麻*,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桑白皮,生姜,炙甘草
湿热壅盛
症状: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或口苦口粘,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腻,脉滑数或沉数。
治法:分利湿热。
方药:疏凿饮子。
泽泻,赤小豆(炒),商陆,羌活(去芦),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去芦),槟榔,茯苓皮。
阴水
脾阳虚衰
症状: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温阳健脾,化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
白术、厚朴、木瓜、木香、草果、大腹子、茯苓、干姜、制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枣。
肾阳衰微
症状: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咣白或灰滞,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熟地*,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附子(制),牛膝,车前子
凡水肿病程较短,或由营养障碍引起的浮肿,只要及时治疗,合理调养。预后一般较好。若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正虚邪恋,则缠绵难愈。若肿势较甚,症见唇黑,缺盆平,脐突、足下平,背平,或见心悸,唇绀,气急喘促不能平卧,甚至尿闭,下血,均属病情危重。如久病正气衰竭,浊邪上泛,出现口有秽味,恶心呕吐。
本病水肿较甚,应吃无盐饮食,待肿势渐退后,逐步改为低盐,最后恢复普通饮食。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若因营养障碍致肿者,不必过于强调忌盐,而应适量进食富于营养之蛋白质类饮食。此外,不宜过度疲劳,尤应节制房室,以防斫伤真元,起居有时,预防外感,加强护理,避免褥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