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妇产主治医师笔记第十六章bull
TUhjnbcbe - 2021/5/16 19:32:00

妇产主治医师?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大纲要求

(一)外阴炎症

(二)阴道炎症

(三)宫颈炎症

(四)盆腔炎症

(五)生殖器结核

(一)

外阴炎症

非特异性外阴炎

①病因

由物理、化学因素而非病原体所致。

②临床表现

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临床表现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1、急性炎症:患者先感到外阴不适,继而出现瘙痒及疼痛,或有灼热感,同时可出现外阴部位(包括大、小阴唇,阴蒂)皮肤及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充血,严重时还会形成糜烂、溃疡,或出现大片湿等,并伴有排尿痛、性交痛。另外,外阴部位出现毛囊炎时,也可以因脓肿的发生而使外阴高度肿胀及疼痛,进而形成疖肿。

2、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皮肤增厚、粗糙、皲裂,也可以伴有排尿痛或性交痛。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在妇科检查方面还应着重检查阴道及尿道口、尿道旁腺,并注意有无尿瘘或粪瘘。此外,也需要进行诸如阴道分泌物、尿糖定性、大便虫卵等实验室检查,以除外霉菌、滴虫、淋菌感染,以及糖尿病、蛲虫感染等。

③诊断

1、病史:糖尿病、尿瘘、粪瘘史。

2、临床表现:外阴部瘙痒、疼痛及灼热感。

3、妇科检查:外阴局部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有时呈片状湿疹,严重时可见脓疱形成或浅小溃疡。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藓样变。

④治疗

治疗原则为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应用抗生素,重视消除病因。

1、局部治疗可用0.1%聚维酮碘液或1: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坐浴后涂抗生素软膏或紫草油。也可选用中药水煎熏洗外阴部,每日1-2次。急性期还可选用微波或红外线局部物理治疗。

2、病因治疗积极寻找病因,若发现糖尿病应及时治疗糖尿病,若有尿瘘、粪瘘应及时行修补术。

前庭大腺炎

①病因

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下1/3深部,腺管较细,腺体开口处位于小阴唇内侧近处女膜处。炎症急性发作时腺管口肿胀阻塞渗出物不能外流,积存形成脓肿。脓肿消退后,腺管口粘连闭塞,脓液转变成黏液分泌物,而形成前庭大腺囊肿。

②临床表现

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部,腺管开口于小阴唇内侧靠近处女膜处,因解剖部位发病部位的特点,在性交、分娩或其他情况污染外阴部时,病原体容易浸入而引起炎症。

前庭大腺炎为多种病原体感染而发生炎症,如未得到及时治疗,造成急性化脓性炎症则成为前庭大腺脓肿,此病以育龄妇女多见。

急性前庭大腺炎多见于一侧,发病时首先侵犯腺管,呈急性化脓性炎症变化,局部有红、肿、热、痛,即患侧外阴部肿胀,灼热感,疼痛剧烈,有时有坠胀及大小便困难的感觉。腺管口往往因肿胀或渗出物凝集发生阻塞,脓液不能外流形成脓肿,称前庭大腺脓肿。如已形成脓肿,触之肿块局部可有波动感,触痛明显如未及时处理,脓腔内压增大时,可自行破溃。脓液流出后,患者自觉轻松;如破口小,引流不畅通,可反复发作,常使患者行走坐卧不安。

前庭大腺炎常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体温升高及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全身症状。

③诊断

1.症状炎症多发生于一侧。初起时局部肿胀、疼痛、灼热感;脓肿形成时,疼痛加剧,患者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2.体征检查见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当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严重者脓肿直径可达3~6cm。

④治疗

1.急性炎症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局部保持清洁。

2.可取前庭大腺开口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确定病原体。根据病原体选用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在获得培养结果之前,可选择广谱抗菌药物。

3.可选用清热、解*中药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局部热敷或坐浴。

4.可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脓肿形成后可切开引流并作造口术。

前庭大腺囊肿

①病因

1、前庭大腺脓肿消退后,腺管阻塞,脓液吸收后由黏液分泌物所代替。

2、先天性腺管狭窄或腺腔内黏液浓稠,分泌物排出不畅,导致囊肿形成。

3、前庭大腺管损伤,如分娩时会阴与阴道裂伤后瘢痕阻塞腺管口,或会阴后-侧切开术损伤腺管。前庭大腺囊肿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并反复发作。

②临床表现

前庭大腺囊肿位于阴唇后部的前庭大腺所在处,多为单侧性,大小不定,一般不超过鸡蛋大,在大阴唇外侧明显隆起。有时囊肿仅限于腺体的一部分。浅部腺管囊肿较深部腺体囊肿多见。腺管如不闭锁,则囊肿大小常可变动。囊壁的上皮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移行的上皮,也可以是单层立方上皮或扁平上皮,有时完全没有上皮,仅见慢性发炎的结缔组织。囊肿内容物为透明的粘液,很少为浆液性,有时混有血液而呈红色或棕红色,易误认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特别是囊壁被覆上皮含有假*色瘤细胞时,更易混淆。

③诊断

1、大阴唇腹股沟疝大阴唇腹股沟疝和前庭大腺囊肿都有患侧外阴肿大、囊性包块等表现。但大阴唇腹股沟疝与腹股沟环相连,挤压后能复位,包块消失。如果向下屏气,肿物又出现。

2、外阴癌外阴癌可无症状,也可能出现外阴肿块。除此之外,患者还可出现外阴瘙痒或疼痛、外阴溃疡等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④治疗

1、一般治疗囊肿小,无症状者可不予治疗,但应密切观察。前庭大腺囊肿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反复发作,遇此情况时应先行抗感染,而后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囊肿较大或反复发作增大者,行前庭大腺造口术或挖除前庭大腺囊肿。该手术方法简单,损伤小,术后可保留腺体功能。近年采用激光作囊肿造口术,效果良好,术中出血少,无须缝合。

外阴尖锐湿疣

①病因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病变。HPV有多种亚型,与生殖道尖锐湿疣有关的主要有HPV6、11、16、18型。国内外报道外阴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常见的女性性传播疾病。HPV主要感染鳞状上皮,外阴尖锐湿疣约50%—70%同时伴有阴道、宫颈的尖锐湿疣,且易与多种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奈氏苗、滴虫、白念珠菌、衣原体、梅*螺旋体等并存。温暖、潮湿的外阴皮肤易于HPV的生长;妊娠、糖尿病、影响细胞免疫功能的全身疾病时,尖锐湿疣生长迅速,且不易控制。少部分患者的尖锐湿疣可自行消退,但机制不明。HPV除可引起生殖道的尖锐湿疣外,还可能与生殖遭肿瘤的癌前病变有关.尤其是HPVl6、18型与外阴癌、宫颈癌的关系更为密切。

②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周-8个月,平均3个月。患者以年轻妇女居多。病变以性交时容易受损伤的部位多见,如舟状窝附近、大小阴唇,肛门周围、阴道前庭、尿道口,也可累及阴道和宫颈。临床症状常不明显,部分患者有外阴瘙痒、烧灼痛或性交后疼痛。典型体征是初起为微小散在的乳头状疣,柔软,其上有细小的指样突起,或为小而尖的丘疹,质稍硬,孤立、散在或呈簇状,粉色或白色。病灶逐渐增大、增多,互相融合成鸡冠状或菜花状,顶端可有角化或感染溃烂。宫颈病变多为扁平状,肉眼难以发现,常需阴道镜及醋酸试验协助发现。

③诊断

1.细胞学检查可见到挖空细胞,表现为中层细胞核大,有时可见到双核,核深染,核周有大空泡,虽然挖空细胞的特异性较高,但挖空细胞的检出率较低。

2.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对发现宫颈病变颇有帮助。典型病灶表现为每个乳头状突起的半透明表皮下都有中央血管袢。宫颈涂以3%醋酸后,可见移行区内外鳞状上皮呈白色斑块,襄面隆起不平或为小乳头指样突起,有中央毛细血管,也可表现为点状血管呈花坛状或呈细小镶嵌排列

3.病理组织学检查尖锐湿疣镜下呈外向性生长,增生的乳头小而密集,表层细胞有角化不全或过度角化;棘细胞层高度增生,有挖空细胞出现,为HPV感染的特征性改变;基底细胞增生,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4.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检测极微量HPVDNA,不仅可确诊是否为HPV感染,且能确定HPV类型。注意取新鲜病变表面的刮取物或病变组织以提高阳性率。

5.核酸DNA探针杂交以原位杂交应用较多。原位杂交是直接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进行杂交反应,通过光镜检查。此法有助于对组织学可疑病变的鉴别。

④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用药前,局部涂以1%的丁卡因行表面麻醉以减轻疼痛。

①33%~50%叁氯醋酸外涂,每周1次,一般1-3次后病灶可消退。叁氯醋酸*性小,对周围正常皮肤无损害,病变修复后不形成瘢痕,可用于阴道及宫颈病变。

②1%酞丁安膏涂擦,每日3-5次,4-6周可望痊愈,刺激性小,被广泛应用。

③10%-25%足叶草脂涂于病灶,本药具有细胞*性,能抑制细胞分裂的M期,刺激性大,注意不要涂及正常皮肤,不能用于阴道及宫颈病变,涂药后2-4小时洗去,每周1次,可连用3-4次。

④5%氟尿嘧啶软膏外用,每日1次,10~14日为1疗程,一般应用1-2个疗程。

2.物理或手术治疗物理治疗

有微波、激光、冷冻。微波是在疣体基底部凝固,因其为接触性治疗,可适用于任何部位尖锐湿疣。激光适用于任何部位疣及难治疗、体积大、多发疣。冷冻适用于疣体较小及病灶较局限者。巨型尖锐湿疣可用微波刀或手术切除。

3.干扰素

干扰素具有抗病*、抗增殖及调节免疫作用。可表现为限制HPV病*的复制;减慢病变部位中细胞的分裂速度;增强宿主对感染HPV的防御反应。常用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YIFN)a-2a,剂量万u,隔日肌注1次,连续3-4周为一疗程,也可采用病灶基底部局部注射。干扰素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作为辅助用药。对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尖锐湿疣应及时取活检排除恶变。

(二)

阴道炎症

滴虫阴道炎

①病因

滴虫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月经前后阴道酸性减弱,隐藏在阴道皱襞及腺体中的滴虫得以生长繁殖而引起感染和复发。

②传染方式

1)经性交直接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与女性病人有一次非保护性交后,约70%男性发生感染,通过性交男性传染给女性的几率可能更高。由于男性感染滴虫后常无症状,易成为感染源。

(2)间接传播: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传播。

③临床特征

典型症状是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及外阴瘙痒,可致不孕,若泌尿道有感染,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妇科检查时见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斑点,后穹窿由多量泡沫状白带。

④诊断

1.症状: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分泌物特点为稀薄脓性、*绿色、泡沫状、有臭味。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2.体征:妇科检查见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斑点,甚至宫颈有出血点,形成“草莓样”宫颈,后穹隆有多量白带,呈灰*色、*白色稀薄液体或*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

3.辅助检查: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最简便的方法是生理盐水悬滴法,显微镜下见到呈波状运动的滴虫及增多的白细胞被推移。◆若多次悬滴法未能发现滴虫,可送培养。

⑤治疗与治愈标准

1.全身治疗

(1)甲硝唑(灭滴灵)成人每天3次,儿童酌减。肠道滴虫病疗程3~5天。滴虫性尿道炎、阴道炎、口腔炎用药7~10天。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2)替硝唑用于泌尿生殖道及口腔感染,首剂加倍,每天1次,用药5~6天。(3)曲古霉素么每天3次,共用药5~7天。

2.局部治疗

(1)滴虫性阴道炎先用肥皂棉球擦洗阴道壁,并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或温开水冲洗阴道,再用1%乳酸或0.5%醋酸洗后擦干。滴维净、卡巴胂或甲硝唑,任选一种塞入阴道后穹隆或喷洒阴道内,每晚或隔夜一次,7~10天为1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2)口腔清洁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睡前不进食甜味食品等。

3.性伴侣的治疗对目前性伴侣及症状出现前4周内的性伴侣均应进行治疗,并告知病人及性伴侣治愈前应避免无保护性交。

4.治愈标准每次月经后3~7天检查,连续三次阴性,为临床治愈。菌病

白假丝酵母菌病

①病因

白假丝酵母菌是一种寄生于阴道、口腔、肠道的条件致病菌。温度:25~40℃。酸性,潮湿环境中生长。常见于妊娠、糖尿病病人及大量接受雌激素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通过自身传染;性交直接传染;接触被污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②传染方式

(1)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假丝酵母菌除寄生阴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这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一旦条件适宜可引起感染。

(2)少部分病人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

(3)极少病人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③临床特征

外阴瘙痒(奇痒)、灼痛,伴尿频、尿痛、性交痛。分泌物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检查见外阴皮肤抓痕,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有白色膜状物。

④诊断

对有阴道炎症状或体征的妇女,若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孢或菌丝即可确诊,可用10%KOH湿片法或革兰染色涂片法显微镜下检查分泌物中的芽孢和假菌丝。若有症状而多次镜检为阴性或为顽固病例,为确诊是否为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可采用培养法同时行药物敏感试验。pH值测定具有重要鉴别意义,若pH<4.5,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若pH>4.5,可能存在混合感染,尤其是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混合感染。

⑤治疗与治愈标准

消除诱因,改变阴道酸碱度,再选用咪康唑栓剂、制霉菌素栓剂等放入阴道内,也可选用此类药口服。

细菌性阴道病

①病因

正常阴道菌群以乳杆菌占优势。若产生H2O2的乳杆菌减少,阴道pH升高,阴道微生态失衡,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主要有加德纳菌、还有其他厌氧菌,如动弯杆菌、普雷沃菌、紫单胞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以及人型支原体感染,导致细菌性阴道病。促使阴道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仍不清楚,可能与频繁性交、反复阴道灌洗等因素有关。

②传染方式

(1)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假丝酵母菌除寄生阴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这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一旦条件适宜可引起感染。

(2)少部分病人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

(3)极少病人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③临床特征

1.带有鱼腥臭味的稀薄阴道分泌物增多是其临床特点;

2.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10——40%无症状);

3.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粘度很低;

4.阴道黏膜外观正常,仅白带增多;

5.检查无滴虫、真菌或淋菌。

④诊断

(1)匀质、稀薄、白色的阴道分泌物。

(2)阴道pH值>4.5。

(3)氨臭味试验阳性。

(4)线索细胞阳性。

⑤治疗与治愈标准

1、具体方案推荐方案:甲硝唑mg,口服,每日2次,连服7日;或甲硝唑阴道栓(片)mg,每晚1次,连用5——7日;或2%克林霉素软膏阴道涂布,每次5g,每晚1次,连用7日。替代方案:替硝唑2g,口服,每日1次,连服3日;或替硝唑1g,口服,每日1次,连服5日;或克林霉素mg,口服,每日2次,连服7日。

2、性伴侣的治疗本病虽与多个性伴侣有关,但对性伴侣给予治疗并未改善治疗效果及降低其复发,因此,性伴侣不需常规治疗。

3、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V与不良妊娠结局(如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等)有关,对妊娠合并BV进行治疗唯一确定的益处是缓解阴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潜在的益处是降低BV相关感染的并发症和减少其他STD感染或HIV的风险。目前认为,无需常规对孕妇进行BV筛查,但对有症状的BV孕妇及无症状早产高风险孕妇均需筛查及治疗。治疗方案为甲硝唑mg,口服,每日2次,连用7日;或克林霉素mg,口服,每日2次,连用7日。治疗后需要随访。

4、随访治疗后若症状消失,无需随访。对症状持续存在或症状反复出现者,需接受随访。

老年性阴道炎

①病因

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内pH增高,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同时,由于阴道黏膜萎缩,上皮菲薄,血运不足,使阴道抵抗力降低,便于细菌侵入繁殖引起炎症病变。另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营养缺乏,尤其是B族维生素缺乏,可能与发病有关。此外,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卵巢早衰、盆腔放疗后、长期闭经、长期哺乳等均可引起本病发生。

②临床特征

1.阴道分泌物增多,淡*色水样,严重者血样脓性;

2.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3.阴道黏膜萎缩、皱襞变浅、上皮变薄;

4.阴道黏膜充血,可见出血点,表浅溃疡;

5.炎性分泌物引流不畅时可引起阴道宫腔积脓。

③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但应排除其他疾病才能诊断。应取阴道分泌物检查滴虫及念珠菌,排除特异性阴道炎。对有血性白带者,应与子宫恶性肿瘤鉴别,妇科检查时注意子宫大小及形态、出血来源,,须常规作宫颈刮片,必要时行分段诊刮术。对阴道壁肉芽组织及溃疡需与阴道癌相鉴别,可行局部组织活检。当形成慢性炎症后,可发生两种结果:一是阴道黏膜下结缔组织纤维化,阴道失去弹性,最后形成阴道狭窄和瘢痕;另一种情况为阴道壁粘连形成阴道闭锁,甚至在闭锁以上形成阴道积脓。此种情况虽属少见,但病情严重。

④治疗与治愈标准

(1)1%乳酸或5%醋酸液阴道冲洗增加阴道酸度,每日1次,冲洗后局部用甲硝唑或氟哌酸每次1片,放入阴道深部,7~10日为一疗程;

(2)雌激素局部或全身用药,一般经上述局部治疗即可奏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炎症较重者可辅以雌激素治疗。对乳癌或子宫内膜癌患者禁用雌激素。

婴幼儿阴道炎

①病因

1、婴幼儿解剖特点幼儿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细菌容易侵入。

2、婴幼儿的阴道环境新生儿出生数小时后,阴道内即可检测出细菌,由于受母亲及胎盘雌激素的影响,阴道上皮内富含糖原,阴道PH低,约为4~4.5。阴道内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出生后2~3周,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上皮逐渐变薄,糖原减少,PH上升至6~8,乳杆菌不再为优势菌群,易受其他细菌感染。

3、卫生习惯不良外阴不洁、大便污染、外阴损伤或蛲虫感染均可引起炎症。

4、阴道误放异物婴幼儿好奇,在阴道内放置橡皮、纽扣、果核、发卡等异物,造成继发感染。

5、病原体常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其他有淋病奈瑟菌、滴虫、假丝酵母菌等。病原体常通过母亲或保育员的手、衣物、毛巾、浴盆等间接传播。

②传染方式

常见于5岁以下幼女。病原体可通过患病的母亲、保育员或幼儿园儿童的衣物、浴盆、手等传播。有学者报道:6所幼儿园2岁6个月~7岁7个月的幼儿共例进行体检,发现59例有外阴阴道炎,发病率为7.44%。其发病原因中,有不良卫生习惯者占76.5%,明显高于对照组52.6%(P<0.05)。

③临床特征

婴幼儿阴道炎即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外阴阴道炎是女性婴幼儿非常常见的疾患,因婴幼儿自诉能力差及家长忽视等因素,常易延误治疗。

由于幼女解剖特点为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细菌容易侵入,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pH值偏高,乳酸杆菌少,易受感染。临床上常由家长发现尿布或内裤上有脓性分泌物,或患儿排尿时因疼痛哭吵而就诊。

临床症状主要为外阴疼痛、痒感、分泌物增多。外阴、阴蒂、尿道口及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并有脓性分泌物。尿布或内裤上经常有脓性干痂形成,或有稀水样的痕迹,外阴发红、水肿,甚至皮肤剥脱。局部有抓痕、出血等现象。严重者小阴唇粘连,尿流变细。

检查可发现小阴唇粘连的地方较薄,比较透亮。

④诊断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是女性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在诊断时需与滴虫或霉菌性外阴炎、蛲虫性外阴炎、幼女急性淋病和外阴湿疹鉴别诊断。

1.滴虫或霉菌性外阴炎由于婴幼儿的阴道pH呈碱性,缺乏糖原,不适合霉菌及滴虫的繁殖与生长,因此,婴幼儿的霉菌或滴虫性外阴炎少见,临床须鉴别时可做分泌物的涂片及培养。

2.蛲虫性外阴炎由肠道蛲虫通过粪便传至外阴、阴道而引起的外阴的炎症。其特点为外阴及肛门处奇痒,分泌物量多,呈稀薄的*脓性。可通过粪便虫卵检查及肛门周围或外阴见到蛲虫以资鉴别。

3.幼女急性淋病以局部疼痛、排尿困难为其特征,检查时可见分泌物增多,前庭、尿道口、外阴部甚至肛周出现红肿破溃,分泌物涂片可找到典型肾形的革兰阴性双球菌。

⑤治疗与治愈标准

①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

②针对病原体选择相应口服抗生素治疗,或用吸管将抗生素溶液滴入阴道。

③对症处理有蛲虫者,给予驱虫治疗;若阴道内有异物,应及时取出;小阴唇粘连者外涂雌激素软膏后,多可松解,严重者应分离粘连,并涂以抗生素软膏。

(三)

宫颈炎症

病因及病原体

子宫颈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以慢性子宫颈炎多见。急性子宫颈炎常与急性子宫内膜炎或急性阴道炎同时发生,多由分娩、流产、手术造成宫颈损伤使病原体入侵感染所致,卫生不良或雌激素缺乏,局部抗感染能力弱也可引起。急性宫颈炎的主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慢性宫颈炎的病原体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淋菌或沙眼衣原体等。

临床表现

1.急性宫颈炎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可有性交痛、下腹坠痛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因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受累,可见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多量脓性分泌物。常于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同时发生。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可向上蔓延导致盆腔结缔组织炎。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急性宫颈炎症状常不明显,甚至无症状。白带增多、点滴状出血或尿路刺激征是其常见症状。

2.慢性宫颈炎

(1)白带增多慢性宫颈炎患者可无症状,有时白带增多可为惟一症状,呈淡*色白带,有时可带有血丝,也可有接触性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不适。

(2)下腹或腰骶部疼痛为常见症状,月经期、排便时加重,可有性交痛。当炎症蔓延,形成慢性子宫旁结缔组织炎时疼痛更甚。

(3)尿路刺激征当炎症蔓延波及膀胱三角区或膀胱周围的结缔组织,可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尿频或排尿困难。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盆腔沉重感等。

诊断

1、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除慢性宫颈炎症外,宫颈的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SIL也可呈现宫颈糜烂样改变。宫颈糜烂样改变只是一个临床征象,可以为生理性改变,也可以为病理改变。

(1)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是指生育期、妊娠期妇女由于雌激素作用,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肉眼看似糜烂,但并非病理学上所指的上皮脱落、溃疡的真性糜烂。

(2)SIL也可使宫颈呈糜烂样改变,炎症相关检查以及宫颈细胞学和(或)HPV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

2、宫颈腺囊肿宫颈腺囊肿是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肿。宫颈局部损伤或宫颈慢性炎症使腺管口狭窄,也可导致宫颈腺囊肿形成。宫颈腺囊肿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宫颈的生理性变化,通常不需处理。但深部的宫颈腺囊肿,宫颈表面无异常,表现为宫颈肥大,可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3、子宫恶性肿瘤

(1)宫颈息肉应与宫颈的恶性肿瘤以及子宫体的恶性肿瘤相鉴别,因后两者也可呈息肉状,从宫颈口突出,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出血等与慢性宫颈炎相似,鉴别方法行宫颈息肉切除,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2)除慢性炎症外,内生型宫颈癌尤其腺癌也可引起宫颈肥大,因此对宫颈肥大者,需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宫颈管搔刮术进行鉴别。

治疗

1.药物治疗适用于炎症浸润较浅的患者,建议使用施法迪抗病*凝胶,效果不错。

2.物理治疗是目前应用很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疗程短、疗效好的优点。适用于炎症浸润较深的患者。常用的方法有电熨法、激光疗法及冷冻疗法。

3.手术治疗如果上述治疗无效,或有子宫颈肥大,或炎症累及子宫颈管者,可考虑行子宫颈锥切术或全子宫切除术。但手术治疗目前已很少采用。

(四)

盆腔炎症

盆腔炎性疾病

①病因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性活动与年龄;

下生殖道感染;

性卫生不良;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宫内节育器引起的盆腔炎。

②病理

1.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有炎性渗出物,严重者内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镜下见大量白细胞浸润,炎症向深部侵入形成子宫肌炎。

2.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输卵管炎症因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变特点。

(1)炎症经子宫内膜向上蔓延:首先引起输卵管黏膜炎,输卵管黏膜肿胀、间质水肿及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者输卵管上皮发生退行性变或成片脱落,引起输卵管黏膜粘连,导致输卵管管腔及伞端闭锁,若有脓液积聚于管腔内则形成输卵管积脓。淋病奈瑟菌及大肠埃希菌、类杆菌以及普雷沃菌,除直接引起输卵管上皮损伤外,其细胞壁脂多糖等内*素引起输卵管纤毛大量脱落,导致输卵管运输功能减退、丧失。因衣原体的热休克蛋白与输卵管热休克蛋白有相似性,感染后引起的交叉免疫反应可损伤输卵管,导致严重输卵管黏膜结构及功能破坏,并引起盆腔广泛粘连。

(2)病原菌通过子宫颈的淋巴播散:通过宫旁结缔组织,首先侵及浆膜层,发生输卵管周围炎,然后累及肌层,而输卵管黏膜层可不受累或受累极轻。病变以输卵管间质炎为主,其管腔常可因肌壁增厚受压变窄,但仍能保持通畅。轻者输卵管仅有轻度充血、肿胀、略增粗;严重者输卵管明显增粗、弯曲,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增多,造成与周围组织粘连。卵巢很少单独发炎,白膜是良好的防御屏障,卵巢常与发炎的输卵管伞端粘连而发生卵巢周围炎,称为输卵管卵巢炎,习称附件炎。炎症可通过卵巢排卵的破孔侵入卵巢实质形成卵巢脓肿,脓肿壁与输卵管积脓粘连并穿通,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可为一侧或两侧,约半数是在可识别的急性盆腔炎性疾病初次发病后形成,另一部分是屡次急性发作或重复感染而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多位于子宫后方或子宫、阔韧带后叶及肠管间粘连处,可破入直肠或阴道,若破入腹腔则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3.急性盆腔腹膜炎

盆腔内生殖器发生严重感染时,往往蔓延到盆腔腹膜,表现为腹膜充血、水肿,并有少量含纤维素的渗出液,形成盆腔脏器粘连。当有大量脓性渗出液积聚于粘连的间隙内,可形成散在脓肿;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处形成盆腔脓肿,较多见。脓肿可破入直肠而使症状突然减轻,也可破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4.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病原体经淋巴管进入盆腔结缔组织而引起结缔组织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宫旁结缔组织炎最常见,开始局部增厚,质地较软,边界不清,以后向两侧盆壁呈扇形浸润,若组织化脓形成盆腔腹膜外脓肿,可自发破入直肠或阴道。

5.败血症及脓*败血症

当病原体*性强、数量多、患者抵抗力降低时,常发生败血症。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若身体其他部位发现多处炎症病灶或脓肿者,应考虑有脓*败血症存在,但需经血培养证实。

6.肝周围炎

指肝包膜炎症而无肝实质损害的肝周围炎。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感染均可引起。由于肝包膜水肿,吸气时右上腹疼痛。肝包膜上有脓性或纤维渗出物,早期在肝包膜与前腹壁腹膜之间形成松软粘连,晚期形成琴弦样粘连。5%~10%输卵管炎可出现肝周围炎,临床表现为继下腹痛后出现右上腹痛,或下腹疼痛与右上腹疼痛同时出现。

③临床表现

1.不孕:输卵管粘连阻塞可致不孕。急性盆腔炎性疾病后不孕发生率为20%~30%。

2.异位妊娠:盆腔炎性疾病后异位妊娠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8—10倍。

3.慢性盆腔痛:炎症形成的粘连、瘢痕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约20%急性盆腔炎发作后遗留慢性盆腔痛。慢性盆腔痛常发生在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发作后的4~8周。

4.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由于盆腔炎性疾病造成的输卵管组织结构的破坏,局部防御机能减退,若患者仍处于同样的高危因素,可造成盆腔炎的再次感染导致反复发作。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者,约25%将再次发作。

④诊断

1.症状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呈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缺乏等症状。

2.体征轻者无异常发现或妇科检查仅发现宫颈举痛、宫体压痛或附件区压痛。重病例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盆腔检查:阴道可见脓性臭味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可见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穹隆触痛明显;宫颈举痛;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可触及包块,或宫旁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且压痛显。

3.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宫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物检查。

⑤鉴别诊断

1、急性盆腔炎应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急症相鉴别。

2、PID后遗症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卵巢癌等相鉴别,超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有助鉴别。

⑥治疗

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可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经恰当的抗生素积极治疗,绝大多数PID能彻底治愈。抗生素的治疗原则:经验性、广谱、及时及个体化。

1、门诊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好,症状轻,能耐受口服抗生素,并有随访条件,可在门诊给予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治疗。常用方案:

①氧氟沙星mg口服,每天2次,或左氧氟沙星mg口服,每天一次,同时加服甲硝唑mg,每天2—3次,连用14天。

②头孢曲松钠mg,单次肌注,或头孢西丁钠,单次肌注,同时口服丙磺舒,然后改用多西环素mg,每天2次,连用14天,可同时口服甲硝唑mg,每天2次,连用14天;或选用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多西环素,甲硝唑合用。

2、住院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严重,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或有盆腔腹膜炎;或输卵管卵巢脓肿;或门诊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口服抗生素;或诊断不清,均应住院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①支持疗法: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凹陷而使炎症局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②抗生素治疗: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收效快,常用的配伍方案为:头孢西丁钠(或头孢替坦二钠)+多西环素。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患者,可加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从而更有效地对抗厌氧菌;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氨苄西林/舒巴坦+多西环素。

③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TOA或盆腔脓肿患者。手术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态等全面考虑。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

④中药治疗:主要为活血化瘀、清热解*药物,如银翘解*液、安宫牛*丸或紫血丹等。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①病理

1、慢性子宫内膜炎大多发生于产后、流产后或剖宫产后,因胎盘、胎膜残留或子宫复旧不良,极易感染;也可见于绝经后的老年女性,由于内膜菲薄,易受细菌感染,严重者宫颈管粘连形成宫腔积脓。子宫内膜充血、水肿,间质炎性细胞浸润。

2、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慢性输卵管炎最常见,多为双侧性,输卵管黏膜与间质因炎症破坏,使输卵管增粗、纤维化而呈条索状或进而使卵巢、输卵管与周围器官粘连,形成质硬而固定的肿块。输卵管发炎后,伞端粘连闭锁,管壁渗出浆液性液体,潴溜于管腔内形成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积脓,脓液被吸收,浆液性渗出液积聚时,亦可形成输卵管积水。

3、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症波及卵巢并发生粘连,形成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伞端与卵巢粘连、贯通,液体渗出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也可由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脓液被吸收后所致。

4、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炎症蔓延到宫旁结缔组织和子宫骶韧带处最多见。局部组织增厚、变硬,向外呈扇形散开直达盆壁,子宫固定不动或被牵向患侧。

②临床特点

1.不孕:输卵管粘连阻塞可致不孕。急性盆腔炎性疾病后不孕发生率为20%~30%。

2.异位妊娠:盆腔炎性疾病后异位妊娠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8—10倍。

3.慢性盆腔痛:炎症形成的粘连、瘢痕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约20%急性盆腔炎发作后遗留慢性盆腔痛。慢性盆腔痛常发生在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发作后的4~8周。

4.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由于盆腔炎性疾病造成的输卵管组织结构的破坏,局部防御机能减退,若患者仍处于同样的高危因素,可造成盆腔炎的再次感染导致反复发作。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者,约25%将再次发作。

(五)

生殖器结核

传染途径

生殖器结核是全身结核的一个局部表现,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结核,如肺结核。

1.血行传播最多见。青春期正值生殖器发育,血供丰富,结核菌易借血行传播。结核杆菌感染肺部后,大约1年内可感染内生殖器。首先侵犯输卵管,然后依次扩散到子宫内膜、卵巢。

2.直接蔓延腹膜结核、肠结核可蔓延至内生殖器。

3.淋巴传播较少见,消化道结核可经淋巴管传播内生殖器。

4.性交传播极罕见。

病理

1.输卵管结核

占女性生殖器结核的90%~%,即几乎所有的生殖器结核均累及输卵管,双侧性居多,但双侧的病变程度可能不同。输卵管增粗肥大,其伞端外翻如烟斗嘴状是输卵管结核的特有表现;也可表现为伞端封闭,管腔内充满干酪样物质;有的输卵管增粗,管壁内有结核结节;有的输卵管僵直变粗,峡部有多个结节隆起。输卵管浆膜面可见多个粟粒结节,有时盆腔腹膜、肠管表面及卵巢表面也布满类似结节,或并发腹腔积液型结核性腹膜炎。在输卵管管腔内见到干酪样物质,有助于同非结核性炎症相鉴别。输卵管常与其邻近器官如卵巢、子宫、肠曲广泛粘连。

2.子宫内膜结核

常由输卵管结核蔓延而来,占生殖器结核的50%~80%.输卵管结核患者约半数同时有子宫内膜结核。早期病变出现在宫腔两侧角,子宫大小、形状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进展,子宫内膜受到不同程度结核病变破坏,最后代以瘢痕组织,可使宫腔粘连变形、缩小。

3.卵巢结核

占生殖器结核的20%~30%,主要由输卵管结核蔓延而来,因有白膜包围,通常仅有卵巢周围炎,侵犯卵巢深层较少。少部分卵巢结核由血液循环传播而致,可在卵巢深部形成结节及干酪样坏死性脓肿。

4.子宫颈结核

常由子宫内膜结核蔓延而来或经淋巴或血液循环传播,较少见,占生殖器结核的10%~20%.病变可表现为乳头状增生或为溃疡,这时外观易与子宫颈癌混淆。

5.盆腔腹膜结核

盆腔腹膜结核多合并输卵管结核。根据病变特征不同分渗出型和粘连型。渗出型以渗出为主,特点为腹膜及盆腔脏器浆膜面布满无数大小不等的散在灰*色结节,渗出物为浆液性草*色澄清液体,积聚于盆腔,有时因粘连形成多个包裹性囊肿;粘连型以粘连为主,特点为腹膜增厚,与邻近脏器之间发生紧密粘连,粘连间的组织常发生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瘘管。

临床特点

发病多缓慢,常无自觉症状,少数有盗汗、疲劳及潮热等全身症状。早期因子宫内膜充血及溃疡,可有经量过多;晚期因子宫内膜遭不同程度破坏而表现为月经稀少或闭经。部分病人可有下腹坠痛。由于输卵管阻塞,且子宫内膜结核可妨碍孕卵着床,故绝大多数病人均不能受孕。在原发不孕者中生殖器结核为常见原因之一。

症状与体征因病变程度与范围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较多病人因不孕行诊断性刮宫、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腹腔镜检査发现患有盆腔结核,而无明显体征和其他自觉症状。妇科检查:子宫一般发育较差,活动受限。双侧输卵管增粗、变硬如条索状。较严重病例,在子宫两侧可触及肿物,质地较硬,不规则。宫颈结核可见乳头状增生及小溃疡。

辅助诊断方法

1.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是诊断子宫内膜结核最可靠的依据。由于经前子宫内膜较厚,若有结核菌,此时阳性率高,故应选择在经前1周或月经来潮6小时内行刮宫术。术前3日及术后4日应每日肌内注射链霉素0.75g及口服异烟肼0.3g,以预防刮宫引起结核病灶扩散。由于子宫内膜结核多由输卵管蔓延而来,故刮宫时应注意刮取子宫角部内膜,并将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在病理切片上找到典型结核结节,诊断即可成立,但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结核的可能。若有条件应将部分刮出物或分泌物作结核菌培养。遇有宫腔小而坚硬,无组织物刮出,结合临床病史及症状,也应考虑为子宫内膜结核,并作进一步检查。若子宫颈可疑结核,应做活组织检查确诊。

2.X线检查

(1)胸部X线摄片:必要时行消化道或泌尿系统X线检查,以便发现原发病灶。

(2)盆腔X线摄片:发现孤立钙化点,提示曾有盆腔淋巴结结核病灶。

(3)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可能见到下列征象:

①宫腔呈不同形态和不同程度狭窄或变形,边缘呈锯齿状;

②输卵管管腔有多个狭窄部分,呈典型串珠状或显示管腔细小而僵直;

③在相当于盆腔淋巴结、输卵管、卵巢部位有钙化灶;

④若碘油进入子宫一侧或两侧静脉丛,应考虑有子宫内膜结核的可能。子宫输卵管造影对生殖器结核的诊断帮助较大,但也有可能将输卵管管腔中的干酪样物质及结核菌带到腹腔,故造影前后应肌内注射链霉素及口服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

3.腹腔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子宫、输卵管浆膜面有无粟粒结节,并可取腹腔液行结核菌培养,或在病变处做活组织检查。做此项检查时应注意避免肠道损伤。

4.结核菌检查取月经血或宫腔刮出物或腹腔液作结核菌检查,常用方法:

①涂片抗酸染色查找结核菌;

②结核菌培养,此法准确,但结核菌生长缓慢,通常1~2个月才能得到结果;

③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方法快速、简便,但可能出现假阳性;

④动物接种,方法复杂,需时较长,难以推广。

5.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说明体内曾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若为强阳性说明目前仍有活动性病灶,但不能说明病灶部位,若为阴性一般情况下表示未有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6.γ-干扰素释放实验是诊断结核病的新方法,其原理是当体内曾经受到结核杆菌抗原刺激而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遇到同类抗原时能产生T干扰素,可通过检测T干扰素浓度或从单细胞水平检测分泌γ-干扰素细胞数目来诊断肺结核及肺外结核,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7.其他白细胞计数不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不同于化脓性盆腔炎性疾病;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但正常不能除外结核病变,这些化验检查均为非特异性,只能作为诊断参考。

鉴别诊断

生殖器结核的潜伏期长达1~10年,多数病人在发现生殖器结核时,其原发病灶已经愈合。生殖器结核的临床表现不一,多数病人无任何临床表现,阳性体征不多,故诊断时易被忽视。为提高诊断率,应详细询问病史。对于原发性不孕、月经稀少、闭经的病人;未婚女青年有低热盗汗、盆腔炎或腹水的病人;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的病人;曾经患肺结核、胸膜炎、肠结核并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病人,均应考虑有生殖器结核的可能。

1、有原发性不孕、月经稀少、闭经病史;或曾患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的病人出现上述症状。

2、腹部有柔韧感或腹水体征;妇科检查发现包裹性积液形成的囊性包块,其边界不清,不活动;一侧或两侧附件区触及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肿块,表面不平,质硬;子宫活动差。

3、白细胞计数不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活动期血沉加快;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治疗

1.支持疗法急性患者至少休息3个月,慢性患者可从事部分工作与学习,但应加强营养,劳逸结合,适当体育锻炼。

2.抗结核药物治疗该项治疗的有效率为90%.

(1)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采用的药物:利福平,每日~mg,饭前l小时空腹顿服便于吸收;异烟肼,口服mg,顿服;链霉素,肌肉注射,0.75g,每日一次;乙胺丁醇,每日0.75~1g;毗嗪酰胺,每次0.5g,一日三次。联合应用可将疗程缩短为6~9个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治疗方案:

①利福平、异烟肼联合应用9个月;

②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三种药联合应用6个月;

③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或吡嗪酰胺三种药联合应用2个月后,再每周2次用药,利福平、异烟肼共6个月,以上方案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

3.手术治疗以下情况可选用手术治疗:

①盆腔肿块用药物治疗后缩小,但未能完全消退者;

②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又有反复发作者;

③子宫内膜结核药物治疗无效者术前、术后2个月均应使用抗结核药,以达彻底治愈。手术以子宫全切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为主,如患者年轻,应保留健侧卵巢,仅切除卵管。

(高频考点)

A1型题

1、阴道的自净作用主要受下列哪种激素影响

A、雌激素

B、孕激素

C、*体生成素

D、促性腺激素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A

2、下列哪种途径是滴虫性阴道炎的直接传播方式

A、公共浴具

B、公共浴室

C、游泳池

D、妇检器具

E、性交

参考答案:E

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下列哪些人群最易发生

A、幼女

B、哺乳期妇女

C、老年妇女

D、月经期妇女

E、长期应用抗生素妇女

参考答案:E

4、前庭大腺囊肿治疗的方法主要是

A、抗生素治疗

B、局部热敷

C、药液坐浴

D、囊肿切开引流

E、囊肿造口术

参考答案:D

5、宫颈糜烂的分度依据是

A、糜烂的面积

B、糜烂的深浅

C、肥大的程度

D、宫颈刮片报告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A

6、宫颈息肉治疗最适宜的方法是

A、电熨

B、激光

C、冷动

D、息肉摘除病检

E、宫颈切除

参考答案:D

7、盆腔炎是指

A、子宫内膜炎

B、输卵管卵巢炎

C、盆腔结缔组织炎

D、盆腔腹膜炎

E、上述炎症总称

参考答案:E

8、慢性盆腔炎的手术指征

A、月经过多

B、痛经

C、不孕

D、炎性包块久治不愈

E、两侧输卵管增粗

参考答案:D

9、关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下列哪项不正确

A、妊娠为常见诱因

B、主要症状是外阴奇痒

C、白带呈豆渣样

D、孕妇以全身治疗为主

E、口腔、肠道与阴道黏膜可相互感染

参考答案:D

10、关于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措施,下列哪项不正确E

A、酸性溶液冲洗效果好

B、对无症状带虫者应予治疗

C、未婚患者口服甲硝唑

D、已婚者男方应同时治疗

E、妊娠期暂不治疗

参考答案:E

11、下列哪项不是炎症病变

A、卵巢*素囊肿

B、输卵管炎

C、输卵管卵巢囊肿

D、宫颈腺体囊肿

E、输卵管积水

参考答案:A其是*体因垂体促性腺激素平衡失调尤以妊娠*体功能活跃,腔较大含较多液体

12、慢性宫颈炎伴腰部酸痛是由于

A、宫颈肥大

B、宫颈腺囊肿

C、宫颈溃疡

D、宫颈息肉

E、炎症蔓延至盆腔

参考答案:E

A2型题

13、某妇女,36岁,阴道分泌物增多已半年,近来出现血性白带,检查宫颈重度糜烂、触之易出血。子宫正常大小,附件(-)。为排除宫颈痛,首先做的检查项目是

A、阴道分泌物悬滴检查

B、宫颈刮片

C、宫颈活检

D、宫颈碘试验

E、宫腔镜检查

参考答案:B

14、女性,36岁,近几天感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呈稀薄且有腥臭味,医院做

A、阴道分泌物悬滴检查

B、子宫颈刮片

C、子宫颈管涂片

D、阴道侧壁涂片

E、阴道窥器检查

参考答案:A

A3/A4型题

(15~17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6岁,初产妇,现孕3个月,自觉外阴瘙痒且逐渐加重,伴白带增多且稠厚如豆渣状。

15、该孕妇可能患哪种疾病

A、外阴炎

B、前庭大腺炎

C、滴虫阴道炎

D、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E、细菌性阴道病

参考答案:D

16、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A、暂不治疗

B、住院治疗

C、口服制霉菌素

D、酸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甲硝唑

E、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克霉唑栓剂

参考答案:E

17、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诱因

A、妊娠

B、糖尿病

C、手足癣病

D、长期应用雌激素

E、长期应用抗生素

参考答案:C

你做对了吗?

一周执业医师复习大纲

14、妇科病史与检查

15.外阴色素减退疾病与外阴瘙痒

16.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17.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18.滋养细胞疾病

?END?

戳“阅读原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妇产主治医师笔记第十六章b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