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央媒
TUhjnbcbe - 2021/6/11 12:35:00
北京治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03/8810613.html

9月22日

新华社刊文

《为贫困农民看病的中国基层医生》

其中提到毕节基层医生

全文如下

赫章县恒底社区卫生室外景刘续/摄

王银燕是贵州省赫章县恒底村卫生室的村医,今年47岁,行医已10年。

村卫生室是一座不大的平房,只有她一位医生。恒底村是深度贫困村,有约位村民。

卫生室能测血压和血糖,有氧气袋、烤灯等设备。王银燕既是医生也当会计,还要发药和为病人输液。

8月1日这天,她看了24个病人。这天赶集,人较多。

王银燕曾经读过两年卫校,后来通过自学获得大专文凭。她是中国第一批拥有执照的乡村执业医生。

作为贫困户的签约医生,她定期到农家走访,还上门为慢性病人服务。

“村民喊我王医生。他们很好,看我走累了,给我水和洋芋吃。我不忍心吃,因为他们也很困苦。”她说。

王银燕的日常工作包括配合乡卫生院医生开展白内障、宫颈癌、儿童血红蛋白等筛查,并动员村民去乡卫生院打疫苗。

“我基本没有休息日。没病人时,自己抽空休息。过年放3天假,但如果病人打电话来,我也要出诊。”她说。

王银燕是全科医生,常见病都能看一点。对疑难重病患者,她要给出建议,医院去看。

卫生室有一间留观室,有两个输液杆、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另有公共卫生室,王银燕自己做医患资料,整整齐齐码入大柜子。

“太忙了,看,手上全是茧子。我自己也会生病,就自己输液吃药。”她说。

她月收入多元。丈夫在浙江打工。她有3个孩子,一个读小学4年级,两个大专毕业后去打工。“不想让他们做医生,太辛苦了。”她说。

她最有成就感的,是疫情期间用大喇叭宣传新冠肺炎防治,为外出打工的人测体温、开证明。她说:“虽然很辛苦,但帮了别人。病人好了,自己高兴。村里癌症病人去世了,我很悲伤,感到医生也无能为力。”

村卫生室之上,是乡镇卫生院。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卫生院有三层楼。一进门就能看到门诊、收费、医房等功能室,其中还有一个专门针对贫困户病人的窗口。卫生院墙上有一组照片,一个乡医带两个村医,形成14个“三人一组”的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对口扶助14个村。

院长金佳华在这里工作18年了。他说,石门乡有2.1万多村民,乡卫生院有24名医技人员,而4年前仅有16个。“人手紧张,收支也仅勉强平衡。”

8月7日这天中午,在输液治疗室,有11个病人坐着打吊针。医院住院病人一年有人次,门诊病人今年预计可达2.5万人次。

检验室只有一个医生,名叫金显。他说业务量很多,有一个医生辞职了,正考虑再聘用一个,否则忙不过来。

医生王银燕在卫生室内工作刘续/摄

脱贫攻坚的对口帮扶为乡卫生院缓解了一些困难。医院来了5名医生支援。一队福建来的*队扶贫医生也在卫生院前的空坝上为村民义诊。

*吴键副主任医师问一个病人:“老人家,哪里不舒服?”

对方说:“哪里都不舒服,身上痒。”

吴医生问:“会不会是蚊子咬?”

老人说:“我的病,我说不清楚。”

吴医生说:“先测一下血糖、血压和肝功吧。”

测后发现指标正常。几位医生商量一下又说:“全身痒,可能是神经性皮炎,建议吃中药。”

老人说:“就是草药吗?”

医生说:“是的。药费可以报销。”

老人说:“麻烦你们了。”

之后,医生们又送了这位老人一瓶止痒药水。

*医生是4月份来扶贫的。他说,县里条件好些,到了乡村就缺医少药。这里海拔高,肺心病、肺气肿多,还有风湿病和关节炎。生育率高,妇科病也多发。

中医科在二楼。王定升中医来了6年,在医院医生的帮助下,他水平提升很快。这里有推拿、针灸、艾灸、拔罐。中医要自己开方配药,指导病人怎么用。

29岁的村民王显燕正在住院病房输液,床边有3个幼童爬动,医生帮忙安抚哭闹的孩子。她家有5个小孩,属于贫困户。丈夫打工,最近在工地受伤。她是支气管引起肺炎,已输液5天,费用七八百元,可报销90%。她说:“这个乡的医生很不错。”

金佳华说,院长、副院长都分别牵头联系10户精准扶贫户,帮他们算账,看有什么短板,帮忙解决生活困难,而不仅仅是看病。

三楼有一间扶贫办公室,墙上挂着石门乡地图,写着“脱贫攻坚作战图”。各村都用颜色标出来,*色表示慢性病。金佳华说:“女姑村最麻烦,它最大,有多村民,难管理。”

各村病人的档案层层叠叠放在柜子里。孔令徐医生指着一摞说,这些是确保脱贫的重病人档案,其中有精神病确诊在管的73人。

乡镇这个级别的卫生院,也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贵州毕节柏杨林街道卫生院有卫生技术员37人,门诊量一天多人次。

“我们能看一般的病。急症的,先在这里急救,再转走。7月份急症转走的有多人,有心梗、脑梗、肠卒中等。”路蒲华副院长原先在团结乡卫生院工作。

29岁的李万勇毕业于遵义医学院(现为遵义医科大学),医院工作一年后来到这里。他说:“安置点的病人大都是山里来的,比较好沟通,不像城里有的病人,自己不懂医,但他会采用网络搜索引擎上的信息,试图‘教导’医生。”

他说,这里医生少,因此经验丰富很重要。“以前,我只看外科,在这里内外妇儿都看。”

墙上有两面锦旗,一面是80岁的罗永贤送的。“他的小便解不出,院长和我经常去给他换尿管。”李万勇说,由于常去社区,这里居民基本都认识。

乡医院。条件较好的是云南医院,它医院联合办医。院里也设了贫困户绿色通道,连周边县城的贫困农民也来看病。

利用扶贫资金,门诊部建起了现代化的四层楼。这是云南省少医院,硬件医院。

胡翊院长介绍,医院有医务人员人,去年门诊病人87万人次,住院8.2万人次,住院病人中危急患者占比39%、危重患者16%。

二楼的专家门诊处,医院院长正在义诊,他带来6人团队。病人排着长队。

医院远程教学中心里坐满医生,他们认真医院医生的远程授课。远程会诊中心医院进行远程疑难病讨论,屏幕上显示出颅脑的图像。

医院一天可以安排台手术,它拥有云南最大的县级重症监护室,共32个床位。

胡翊说,医生里面,大学一本以上占90%,这是一支专业扎实、团结向上、怀有梦想、行动力强的队伍。

他说:“因病致贫,是农村最大难题之一。通过医疗扶贫,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这样就好得多。”(王长山王新明李凡林碧锋彭韵佳华洪立韩松)

9月23日

《中国青年报》刊文

《何梅:“逆行”的乡村幼师》

报道何梅地震来时

勇敢“逆行”

不顾一切奔向孩子

全文如下

7月2日上午11时11分,贵州省赫章县发生4.5级地震。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一共有5个班,地震发生时,有4个班的孩子在教室,1个班在室外活动。地震刚发生时,幼儿园教师何梅就从办公室跑向教室,组织学生躲藏避险。幼儿园建筑老旧,何梅担心震后有危险。震感一消失,何梅和老师们立即向外疏散孩子。事后,人们通过监控视频发现,地震发生后7秒钟,孩子们就躲到了课桌下,又过了10秒钟,所有孩子都安全撤离到操场上。17秒,32名孩子安全撤离教室,这堪称“教科书式的撤离”,何梅在网络上被誉为“最美逆行教师”。

这不是何梅的第一次“逆行”。年,何梅离开工作6年的小学,调到这所幼儿园工作。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份专业门槛更低的工作,但何梅坚定地“逆行”了。何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自己没有上过幼儿园,但是在小学上课的时候看到,上幼儿园和不上幼儿园的农村孩子在学习品质、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一些差异。我希望能从更小的年龄阶段去了解孩子们的教育需求和学习生活状态,从他们更小的时候关心、引导他们。”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创办于年,大部分在职教师都非幼教专业出身。近年来,贵州一些富余岗位上的小学教师通过业务技能培训后,转岗到幼儿园,何梅就是其中一员。何梅转岗为幼师后,周围的人以为,她少了很多教学任务,工作一定更轻松了。但何梅却迎来了挫败感。她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教小学生的方法在幼儿园完全不奏效。刚入园的小班宝贝们哭成一团,哄好这个,那个又哭了;这边在跳舞,那边却在打闹……不仅如此,很多家长也不支持、不认可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刚开始是感觉有点后悔的”。由于园里经费紧张,采购的教学用具很难满足需求,何梅就在网上学习自制教具。她利用家乡的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做玩具、玩游戏,用树叶、小石头做贴画,用竹子做高跷,用矿泉水瓶制作气球小推车,色拉油桶制作浮沉小实验,废旧光盘制作光盘气球船……孩子们有了丰富的玩具,越来越喜欢来幼儿园,对能变废为宝的“超人”何梅也越来越依赖。“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凡事不厌的心态,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这是何梅成为幼师后的体会。有个由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刚来幼儿园时常常要人背,不然就哭闹。何梅就天天背着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让孩子适应。有个孩子爸爸妈妈离婚了,平时由奶奶照顾。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学校也很孤僻,爱哭闹。何梅了解情况后,经常找孩子交流,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她发现,这个小朋友爱画画,擅长讲绘本故事。何梅就找机会展示孩子的绘画作品,让孩子在小朋友们面前讲故事,并给予表扬,渐渐地,这个孩子爱笑了、合群了。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老师就是“高级保姆”,幼儿园里教的生活习惯也无足轻重。“比如说,我们鼓励孩子自己吃饭。但是回到家里,爷爷奶奶就会觉得小孩子自己吃饭会弄脏衣服,因此还是喂饭。”面对这些教育理念的冲突,何梅就耐下心来,一遍遍和家长沟通、劝说。“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但如果能够影响到更多的家庭,我觉得也是非常值得的。”通过何梅的努力,她发现这些原来不理解自己的家长们,到了孩子上大班时就已经非常信任自己了。有了“二宝”后,他们还要追着送到何梅班里来。“这个过程虽然很难很累,但也是一种收获。我收获了孩子和家长的信任,有时他们给我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我觉得暖暖的。”何梅说。校园安全无小事,那次“教科书式的撤离”,离不开何梅和同事对孩子们长期的安全教育。“当时,房屋晃动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地震,就在那瞬间,我想到距离安全出口最远的大二班在二楼最边上,如果房屋倒塌,肯定要从最边上开始,那里是最危险的。”何梅回忆起当天的场景,仍有些激动,“我在办公室里喊了声‘地震了’,就拔腿跑到大二班。”大二班孩子们全部撤离到操场时,只过了不到1分钟。

何梅与同事坚持每周开展一次符合幼儿特点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每学期开展一次防震演练;采取主题班会、家访、电话、

1
查看完整版本: 央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