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从社会角度讲是争气,从中医角度讲是“精气”、“气血”。生活中会碰见有人经常无事叹息,其实是这个人的体内气息不畅,身体本能地通过叹气来调节,让气顺一点,会舒服很多。
气郁一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
我们先来看下气郁是如何产生先天秉赋是气郁体质形成的基础,后天情志失调是气郁体质形成的外在条件。父母性格开朗、活泼大方、遇事沉稳、乐观向上、善于表达,孩子会兼具全部或部分优点,不易气郁。父母性格内向、遇事爱钻牛角尖、动不动就发火、有事往心里装等,孩子也会遗传或受到影响。
有些意志力相对较差的人也可能容易气郁,突然遭受到一个强烈的精神刺激,比如亲人去世、受到惊吓、压力过大、思虑过度等,这些不良因素慢慢侵蚀思想和情绪,疏于利导久而久之逐渐形成气郁。
从中医辩证的角度再来看下如何改善气郁。
肝气郁结表现:肝气郁结不舒,胁肋、少腹胀满疼痛,胸膈痞闷,嗳气,矢气频作等证。
主方: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减
注意点:理气舒肝药应中病即止,否则,因其辛香温燥,易致阴伤火动,故宜酌加白芍、川芎等药以和血护肝阴。肝郁横逆一般以疏气、散气为主;若疏泄不及则宜和血健脾调中,一般多用逍遥散。理气疏肝法常用证而伍用理脾、和胃、化痰、通络、清和温经等法。
胃气郁结表现: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致脘腹胀满痞痛,嗳气吞酸,饮食涩滞等。
主方:温胆汤加减
注意点:宜理气舒肝与和胃降逆法并用。
水气郁结表现:气郁致水液滞留体内,脘腹胀满不适之证。
主方:五皮饮加味
注意点:气郁不化则水湿停聚,可现大腹水肿,小便不利。治水宜先治气理气。因水液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运化和肾气的蒸腾,与肝气的疏泄亦有一定的关系。故理气法虽非消水之主法,但却为有利行水的重要一环,若理气与行水药配伍,则可收气治水治,气行水行之效。
痰气郁结表现:气郁生痰,痰气郁结,则呈咽喉不适,状如“炙脔”,或为瘿瘤之证。
主方:半夏厚朴汤
理气调经法表现:妇女因情志不舒所致之月经失调、赶前错后,痛经、崩漏,行经前两胁及乳房胀痛,心烦易怒,或闭经诸证。
主方:三棱煎、乌药散、宣郁通经汤加减
理气通淋法表现:膀胱气化不利,湿热气结所引起的各种淋证。
主方:沉香散、沉香降气散
注意点:治淋证除需因证而清湿热通淋外,须注意配合理气之药,使解除少腹坠胀疼痛,并加强通淋排石之效
气郁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在改善过程中需要仔细辩证才能找到方向。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肚子咕咕叫,还老放屁,大便不成形,怎么回事,中医有好方法?肝胆湿热:口干口苦,脾胃虚寒:拉肚子,湿热与虚寒同存在,咋办小小麦冬不得了,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效果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