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几千年来,历经无数次疫病肆虐,结果都是战胜疫病,民族不断发展前行。
每经历一次困难,就会坚强一次,成长一次,善于总结是我们民族的优点,“非典”与“新冠肺炎”的两次疫情,我们不仅没有被吓怕,反而变得更加强大。这种敢抗争、不怕输、勇于争取胜利的性格,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善于从生活中总结经验,中医药就是通过几千年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的宝贵经验,是祖国瑰丽的文化之宝,汤剂是食品与药品融合,部分食品既是药品,又是食品,药食同源。
食疗在中医药文化中是重要组成部分,《汤药本草》《食疗本草》等著作都记载了饮食汤料的服用方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活中的食疗范例。本书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部分有相当功效的,并经实践研究可行的汤料提供给广大厨艺爱好者,每日一汤,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增进我们的健康。
郑瑞星.3
祛湿类
37.土茯苓巴戟汤
用料:土茯苓15克、白术15克、巴戟天15克、骨头或瘦肉适量,炖汤。
制作:
(1)猪骨头洗净,切件;土茯苓、白术、巴戟天洗净。
(2)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炖盅加盖,隔开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补肾、健脾、祛湿。
土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入肝,胃经
解*利湿,利水消肿,《本草原始》: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炎,止泻泄,治拘挛骨痛,去疮痈肿,解汞粉,银朱*。
40.薏米茯苓汤
用料:薏米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骨头适量,炖汤。
制作:
(1)猪骨洗净,切件;薏米、白术、茯苓洗净。
(2)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炖盅加盖,隔开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健脾祛湿。
薏米: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入脾,肾,肺经
利水祛湿,祛风渗湿,清热消脓肿,健脾止泻。
《雷公炮制药性解》:利肠胃,消水肿,祛风湿,疗脚气,治肺痿,健脾胃。
止咳类
.荠菜鱼腥草汤
用料:荠菜克、鱼腥草30克(都用鲜的)、骨头适量。
制作:
(1)猪骨洗净,切件;荠菜、鱼腥草洗净。
(2)把猪骨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半小时,放入荠菜、鱼腥草滚5~10分钟,调味供用。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
荠菜:性味,归经:甘、凉,归肝、脾、肺经
止血,开胃消食,解*消肿,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
鱼腥草:性味,归经:辛,酸,微寒,入肺,大肠,膀胱经
清热解*,消痈肿,清利湿热,《中医方药学》:本品部分有效成分易挥发,煎药时宜先浸透一小时左右,煮沸1~3分钟即可,据临床报道(1)本品用治痈肿疮*,以及防治术后感染有效;(2)止血,还发现本品煎剂,粉煎,注射剂对肝脏出血有良好的作用,用治肝脏出血(包括术后出血)之疾病,又可治肺痨大出血;(3)清肺热,通鼻窍,治鼻炎。
.虫草百合猪骨汤
用料:杏仁15克(去皮)、冬虫夏草5~10克、百合10克,猪骨50~克(也可以用鸡)。
制作:
(1)猪骨或鸡洗净,切件;杏仁(开水烫去皮)、冬虫夏草、百合洗净。
(2)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炖盅加盖,隔开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止咳、平喘、益气。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肾经
滋肺补肾,平喘止咳,《本草从新》:冬虫夏草甘平补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佳良。
百合: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入心,肺经
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得配本草》:润肺宁心,清热止嗽,利二便,除浮肿,疗虚痞,退寒热,定惊悸,止涕泪,治伤寒百合病。
补血用炖汤
.鲜藕葛根汤
用料:鲜藕克、鲜葛根30克、生姜4片、蜜枣3粒、瘦肉适量,炖汤。
制作:
(1)瘦肉洗净,切件;鲜藕(削皮切块)、鲜葛根、生姜、蜜枣(去核)洗净。
(2)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炖盅加盖,隔开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生津养阴。
藕:性味,归经:甘,寒,入脾经
解渴,醒酒,止血,散瘀,《得配本草》:和梨汁,治痰热,和蜜饮,治火湿。
.参地陈皮汤
用料:人参10克、淮山10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杜仲5克、陈皮5克、瘦肉适量,炖汤。
制作:(1)瘦肉洗净,切件;人参、淮山、熟地、当归、枸杞子、杜仲、陈皮洗净。(2)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炖盅加盖,隔开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大补元气。
.当归枸杞子羊肉汤
用料:人参10克、淮山10克、当归10克、巴戟15克、枸杞子10克、红枣15克、羊肉适量,炖汤。
制作:(1)羊肉洗净,切件;人参、淮山、当归、巴戟、枸杞子、红枣(去核)洗净。
(2)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炖盅加盖,隔开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补益气血。
枸杞子:性味,归经:甘,平,入肝,肾经
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益精。《神农本草经》:枸杞: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新书上架,限时抢购中!
已由华龄出版社出版,树上微出版精心策划而成。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食药同源的理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季节的变化,及男女老少脏腑的生理所需编写了各类食疗用汤方,所选药品大都源于人们日常食用的汤料。汤方中的汤料或煲或炖,大部分汤料可煲炖互换,各人可根据自己的饮汤习惯来决定炖或煲。
本书将各种类型的汤方做了详细的分类,每个烹饪爱好者可根据各人自身体质强弱,结合汤方通俗易懂的分类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汤方。
汤方根据日常生活习惯分:润燥汤,杂谈汤、祛湿汤、清热类汤、温补类汤、止咳类汤、保健类汤、食药两用类汤、补血类汤、补气类汤和儿科专用汤,尽量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按中医药的特色解决服药与吃饭脱节的问题,本书的特点是从吃饭饮汤中,达到通过饮汤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不断增强体质,吃出健康的目的。每个汤方以2-4人饮用为宜,按照各类本草药物的功用和平时煲汤饮用实践得出汤方的功效作用。本书汤方的制作以岭南人特别是以老广人喜欢的老火靓汤的习惯来写,各地也可根据汤方用料结合地方特色制作饮用。
说明: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食疗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配置汤料才适合一家人的脾胃,却难于对号入座。随着食药同源食品的不断推出,吃饭防病,吃出健康已是共识。
食疗汤方是家居养生保健较好的选择,既适合肉类炖或煲,又适合素食者的煮水饮用或“加糖”做成功能性饮料食用。本书中的“每日一汤”从不同角度为居家调养,保健延年提供了不一样的汤料,适合每个普通人特别是岭南人的饮食特点及习惯,部分汤方饮用口感良好,亦有部分以食疗为目的,入口口感不佳,因此煲汤从一两碗开始,好饮则多放些水,不至于浪费,达到养生与节约的多重目的。中医看重的是食物的整体功能,饮食调理,以“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和“五味相调,性味相连”为原则,通过调理达到阴阳平衡,体质不断增强,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每个汤方适合2~4人饮用,如果多人饮用可在执业药师指导下增加汤料用量。
有些汤方由于前面已有药品功用说明,因此部分汤方不再说明(直接省略)。此书得到彭兰、梁劲恳、陈彩丹等师生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年春
季节饮食调理
季节饮食调理,即随着一年四季之变化,根据季节的变换调节自己的饮食。这种四季调理的观念是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用药,因人而异。衣食住行是人体与外界联系的多个方面,但在饮食方面也应适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即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经》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饮食睡眠如能很好地调节,睡食安,则疾病少。
春季
人体肝气旺盛,所以饮食宜以甘为主,防止肝气生发太过,特别是平时肝阳偏亢者,春季最易引起肝风内动,宿病复发。故除了注意饮食调节外,最好以汤药预防,可用甘味食物养脾气。春在自然界主东方属木主风,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春季养生不好,故伤肝气,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发生寒性病变。因此春养肝阳尤为重要,注意保暖充足睡眠,然后注重汤食调理百病不生。
夏季
气候炎热,人体消化机能下降,湿气重易腹胀,因此宜吃平和清淡、易于脾胃消化的食物,消暑祛湿食物可多食如红豆薏米汤。夏天出汗较多,津液相对匮乏,故适宜
葛根淮山汤等清热解暑。夏季也是人体心火旺盛,肺气衰的季节,因炎夏高热,人体大量出汗往往气随津泄,而导致气衰。故中医传统有“补气防暑法”,即在暑伏天吃点补益气血汤水如人参五味子汤,以扶助正气。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
秋季
天气干燥,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易发季节,因此应注意养阴润燥和饮食卫生,防病于未然。立秋过后,不可贪吃寒凉冷饮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秋天天气干燥,多服些养阴生津汤类以防秋燥。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千树落英,万花凋谢的季节,因此秋季以收养为主,调养秋收之气,饮食以少辛增酸润燥为主。如百合莲子汤,银耳红枣汤之类。
冬季
阴盛阳衰,是身体虚弱者进补的较好时机。冬季进补的关键是食补,补益之品甚多,可因人而异。气虚者,表现乏力、气短、头晕、出虚汗等症时,可用人参炖鸡汤;血虚者,表现面色萎*、头晕眼花、手足麻木时,可以多吃红枣、阿胶炖汤,等等。总之食疗必须根据家人体质,结合季节变化适当选择汤方,在吃饭饮汤中慢慢调理,达到气血调和,强身健体。
更多故事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