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抗疫工作的有效推进下,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已被压制,即便各地有着零星散发的病例,也很快得以平息。但随着新冠病*的社会热度持续下降,近期,另外一种病症又开始“粉墨登场”,那便是——手足口病。
据我国疾控中心资料显示,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对低龄儿童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也让各位妈妈感到焦虑。
近期应如何避免手足口病?下面就有详细的防范攻略。(点赞在看让更多宝爸宝妈知道吧~)
什么是手足口病?
随着气候升温,手足口病进入了爆发期。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患者在口腔黏膜、手、足等部位会出现斑丘疹、疱疹,多发于五岁儿童。
不仅如此,手足口病和新冠肺炎病症类似,常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症状较轻者,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自行恢复。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是什么引起的?
调查发现,至少20种肠道病*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71型(EV71)、柯萨奇病*A16型(CA16)、柯萨奇病*A6型(CA6)、柯萨奇病*A10型(C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71感染所致。
儿童常见的手足口病感染方式?
#01
接触传播
假期出行,儿童游乐园成为了孩子的首选的欢乐天堂。波波池、摇摇车等密切接触身体的游乐设施,由于清洗频率较低,且集体游玩人数较多,孩子在游玩期间极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
除此以外,餐厅提供的儿童椅也有可能残留手足口病*,建议家长用消*湿巾擦拭再使用。
#02
粪-口传播
在幼儿园、托儿所,由于儿童经常用嘴来吮手或接触玩具,如有儿童患病,可在玩耍的过程中污染共用玩具、物品,病*就会经口再次进入健康儿童体内,促发感染。
#03
经呼吸道传播
在人群聚集的公众场所,如室内的游乐场所,手足口病的病儿可通过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传播到空气中,当空气中病*达到高浓度时,就会传染给同一个环境中的健康者。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怎么办呢?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98%以上)是普通型,属于自限性疾病,就是不用治疗自己也能好的,家长不必过于惊慌。做好对症处理,缓解宝宝不适后,等待疾病消退就行了。而对于重症的手足口病,家长识别出来症状后,医院,之后用药由医生根据孩子病情进行,也不用家长们操心了。
有以下表现提示孩子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医院治疗:
持续高热:
体温大于39℃,或者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
神经系统异常:
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就是肌肉在抽搐)。
心衰前表现:
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摸着皮肤湿冷。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一、接种手足口疫苗。在我国,大约93%以上的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是由EV71病*导致,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引起的手足口病。
二、避免人口密集场所。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要避免让儿童去人多的室内娱乐场所或使用公用玩具玩耍,如果有其他儿童生病了,要避免与患儿接触。
三、做好清洁工作。经常清洗玩具,同时要做好定期消*工作。
四、室内常通风。在阳光下晾晒儿童的床单、被子和衣物,做到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
五、常备清热解*类药物。从中医角度而言,手足口病属于温病的范畴,《伤寒论》中称之为风温。多采用解*化湿为主,佐以疏风、清热、凉血,或益气养阴法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此前,白云山星群特约儿童健康大使,医院儿科大科主任许尤佳教授在《白云山星群名医儿童健康公益大讲堂》中提到:白云山星群小儿清咽颗粒是不错的一款中成药,效果甚好,其中成分中含有清热解*的药物,比如玄参、牛蒡子。玄参有清热凉血、解*散结的功效,而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利咽散结、解*消肿的功效。因此治疗风热感冒,白云山星群小儿清咽颗粒能突出清咽功能,是不错的选择,并且手足口病也可服用。
由此可见,尽管手足口病来势汹汹,但家长们也无需太过担心。只要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自然能把手足口病“拒之门外”。
也可以给孩子饮用一些清热解*的中药凉茶,选解疮*类“对症中药”更能有效防治手足口病,如白云山星群夏桑菊(儿童型),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功效,适于“疔疮肿*”等症,可有效预防EV71肠道病*导致的手足口病的疱疹、皮疹等。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