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夏天出汗越多越好吗怎样出汗才健康中医有妙
TUhjnbcbe - 2021/8/25 23:01:00

高温酷暑,出汗在所难免,适量出汗有助于身体健康,大量出汗则有可能导致体虚。今天我们就谈谈出汗与我们身体之间的关系。

中医如何认识汗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之液体。所以《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温病条辨》也说:“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汗液的排泄,还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腠理开,则汗液排泄;腠理闭,则无汗。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

汗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中医学对其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认识,表现在不仅对出汗异常有着细致的辨识和相应的处理措施,而且还把发汗作为一种治法用于疾病治疗。

生理之汗

汗为五液之一,即“五脏化液,心为汗……”(《素问·宣明五气》)。依据“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灵枢·决气》),可知汗是津液代谢外现于肌表的产物。《医碥》认为:“汗者,水也,肾之所主也。内藏则为液,上升则为津,下降则为尿,外泄则为汗”,可知尿与汗均由津液化生。此外,由于津液与血均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津液又为血生成的重要物质,故有津血同源或汗血同源之称。此如《血证论》所说:“汗者阳分之水,血者阴分之液,阴与阳原无间隔,血与水本不相离。”

何以为汗?《素问·阴阳别论》言:“阳加于阴谓之汗”,说明汗是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体内的津液随阳气而布于体表,又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出于腠理而成为汗。对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比象而言:“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张景岳进一步解释道:“汗出于阳而本于阴,故以天地之雨名之。雨即人之汗,汗即天之雨,皆阴精之所化。知雨之为义,则可与言汗矣。”吴鞠通亦说:“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五脏之中,汗为心之液,与其他四脏却也有密切关系,如肺主气,外合皮毛,唯其宣通卫气才能敷布,津液随卫气而至体表。卫气护卫体表、司开合,腠理开,玄府通,汗液外泄;腠理闭,玄府不通,则汗不能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津液生化之源,脾土健运,则汗液有源。肝主藏血,肝血充足,肝气条达,汗液才能外出。肾为水脏,统主五液,肾精充足,则水有下源,汗液乃充。

由此可知,汗是受机体内、外环因素的影响,如“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灵枢·五癃津液别》),另如渴饮热汤、进食辛辣及情绪激动、劳作奔走等,阴阳二气随之自行调节而导致的结果,具有滋润肌肤、调节体温、排出废液的作用,对于保持人体阴阳、寒热、燥湿的平衡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病理之汗

汗出异常缘于人体阴阳失衡。其表现一是不该出而出的多汗,二是该出而少出或不出的无汗、少汗。究其成因,这些都与邪气的性质与正气亏虚的状态有密切关系。

就邪气致汗而言,风为阳邪,其性疏泄,故风邪犯表,腠理开泄,多有汗出;暑、火均为阳邪,其性炎热,既可蒸津外出而见多汗,也易耗津伤气而见无汗;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腠理收闭,故寒邪侵犯多为无汗。

就正虚致汗而言,阴虚者阳气相对偏盛,阳强不能密,迫津外出而见汗出过多;阳虚者,不能固护,腠理不闭,阴津不敛,亦见多汗。此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言:“人之气血,犹阴阳之水火,平则宁,偏则病。阴虚阳必凑,故发热自汗,如水热自涌。阳虚者阴必乘,故发厥自汗,如水溢自流。”至于正虚而无汗、少汗者,或因阴虚无源作汗,或因阳虚无力蒸化成汗。

多汗可见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临证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白昼汗出,动辄尤甚者,是谓自汗,一般认为多由气虚或阳虚而致。寐中汗出,醒来即止者,是谓盗汗,一般认为多由阴虚而致。然临证并不尽然,如《景岳全书》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笔花医镜》也说:“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秉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治也。”

汗出色*染衣者,是谓*汗,多为湿热内郁之征。热病过程中,全身恶寒战栗,而继之汗出,是谓战汗,属于身体邪正相争,为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病情危笃之时,若见汗出如珠如油、质黏者,此为亡阴之汗;若冷汗淋漓如水者,此为亡阳之汗。二者统称之为“脱汗”或“绝汗”,为阴阳虚极、将欲离决之候,即“绝汗乃出,出则死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除了可见于全身外,多汗还可见于身体某一局部,如:①头汗,多因于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上蒸,或虚阳上浮所致;②心胸汗,多见于思虑过度,暗耗心血者;③半身汗,多因于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周,常为中风病之先兆;④手足汗,多见于脾胃湿热者,若无它症则属正常。

汗出过多对人体的损害一是伤津耗气,如“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灵枢·决气》),“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素问·举痛论》);二是消减血液,即“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灵枢·营卫生会》)。因此,对于多汗的治疗,当在辨证论治治本的基础上,合以敛汗药治标,如麻*根、浮小麦、糯稻根、煅龙骨、煅牡蛎等。

治法之汗

根据汗的机理和作用,中医学还常通过发汗来治疗疾病,此即“八法”中的汗法。

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主动发汗,使腠理开泄,汗液外出,进而祛除表邪,解除表证,即“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儒门事亲》)。先贤通过观察发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素问·生气通天论》);并认识到经汗所散之热,多是因为外邪郁闭肌肤而成,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谓:“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谓:“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热论》还言:“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这些均提示汗法具有祛除表邪及开郁泄热的作用。

张仲景对《内经》的思想有深刻领会,把发汗作为祛邪外出的重要途径,并付诸广泛实践。《伤寒杂病论》不仅详细论述了汗法在六经病证,尤其是太阳病中的应用,创立的麻*汤、桂枝汤及其类方,更是把汗法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值得一提的是,桂枝汤所主治的太阳中风本有“汗自出”,张仲景却仍治以辛温之剂,通过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而竟有以汗止汗之功,可谓奇观!此外,他还创造性把汗法用于杂病治疗中,如“风湿相搏,一身尽疼,法当汗出而解”,“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诸有水者……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风水,其脉自浮……当发其汗”;“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诸病*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者,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芪汤主之”,“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麻*连轺赤小豆汤主之”等。另外,还对发汗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提示,如关于桂枝汤的服法,“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而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皆不可发汗,等等。

后世据此认为,凡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使气血流畅,营卫调和,皆是汗法的作用。因此除适用于外感表证外,汗法还能用于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上半部的水肿,风寒湿痹,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者等。

其实汗法在临证中的运用尚不止于此,一些医者根据发汗能激活气血、祛邪外出的作用,进一步探索、扩大了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如用于治疗银屑病、荨麻疹、带状疱疹等。

综上所述,可作以下总结:①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是“阳加于阴”、自主调节的结果,对燮和阴阳、保持内外环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②出汗也是一种病理反映,是阴阳失衡的征兆,耗气伤阴是其直接后果,因而当辨证而治,合以敛汗以减少耗散;③出汗还是一个邪气外出的途径。根据中医学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治疗思想,即“凡逐邪者,随其所在,就近而逐之”“逐邪者,随其性而宣泄之,就其近而引导之”(《温病条辨》),合理、充分利用这一途径,通过主动发汗,给邪找出路,因而其应用虽以表证为指征而又不必完全囿于此。

你的“汗情”有异常吗?

异常的出汗有很多种类型,常见有盗汗、自汗、战汗以及*汗。而常说的“虚汗”并非中医专业术语。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汗的原因多数与阴液不足相关,即阴虚。阴虚内热,故在夜间睡眠容易出汗。

治疗盗汗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判断导致阴分不足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如果身体有内热则必须清除内热,盗汗才可止住。另外,也可从食疗方面适当补充阴液。

自汗:

多数在白天汗出,轻微的活动都可引起出汗。自汗一般与气虚或阳气不足有关,可通过补气进行缓解,当然需先辨别属于肺气虚还是脾气虚,根据病因采取治疗方法。

对于卫表不固、气虚导致的自汗,玉屏风散是最常用的中成药。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一般出汗后热退。

*汗:

出汗染*衣物,一般与湿热有关,可采取清热利湿的方法。

其他类型出汗:

如半身出汗、头身出汗、手足心出汗等。

流汗仅仅出现在头部。这个情况,其实属于气虚。平时,可以吃一点滋肾、清肺的食物。

夏天温度高,出汗多,当遇到头晕眼花时出汗,很有可能是中暑了。此时,需要立即到阴凉的地方止汗,若还伴有其他不适,则需要紧急送医治疗。

腋下是身体重要的排湿口,大量的汗腺会促使汗水的排出。要是仅仅是腋下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则可能与压力过大有关。这个时候,要学会缓解压力,进行深呼吸、喝水、吃水果都是不错的方式。

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在剧烈运动后,出现血糖降低,其最典型表现就是大汗淋漓,在颈部出现较多汗水。颈部要是出汗较多,可以在出汗后,到阴凉的地方,吃一点糖果、巧克力、喝一杯糖水,能较好的缓解低血糖症状。

有时半边身体有汗而半边无汗,有时上半身有汗而下半身无汗,还有的患者会有味觉性出汗,即在进食数秒钟的时候忽然出汗……这可能是血糖偏高,长时间的高血糖会损害植物神经,使人体的汗出变得极为蹊跷。若出现这种情况,最好赶快去查查血糖。

有些人出汗在手心、脚心上,这样的出汗,大多是由脾胃不适造成的。出现这个情况,就需要患者注意脾胃保健了。

汗腺由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即引起汗腺分泌,同时也会使血压升高,严重时甚至引发冠心病。如果出汗特别是出冷汗的同时,还存在胸闷、胸前区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可能预示心脏病即将发作。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也是引起异常出汗的一种常见疾病。如果全身出汗且持续出汗,特别是运动或劳累后大汗不止,如果同时伴有心悸、手颤、胃口变大却消瘦、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大便次数增多等情况,则很可能预示甲亢,需及早治疗。

在同一房间或同一温度下,别人可能一身清凉或轻微有汗,更年期女性却会因内分泌的原因而突然感到燥热、大汗喷涌,随后又消失不见,就像潮水涨落一样,因此,这种情况也叫更年期“潮热”。

汗的味道异常

1、腥臭味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这可能和热证或者是湿热证有关系,一般都是属于肝热,或多见于肝硬化。出现这种味道,日常我们就要多喝菊花茶来缓解症状了。2、芳香味如果汗液之中有股芳香味,常是糖尿病人的体征。还有些小儿在汗液中能发出一种槭树样的独特芳香,表明小孩子患了槭糖尿病,属于遗传性疾病。注意:出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要适当补充常温下的白开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摄入。3、尿臭味汗液中含有尿骚气,汗干后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这是尿*症的表征,为尿*症肾气衰竭的症候,病情较为严重。4、酸味如果汗液中带有酸味,可能患有活动性风湿病。长期服用水杨酸、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的药物也可导致汗液气味发酸。

夏天出汗越多越好吗?

中医认为,汗为津液的组成部分,血与津液同源,出汗过多,会导致伤津耗气。同时,也认为“汗为心之液”,心在脉为血,在津为汗,汗为血之液,由阳加阴,气化而成,故称“汗为心之液”。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津液亏损,而人的津液里是带着气的,津液外泄,也带走了人体的气,所以夏天大量出汗,就会导致伤津耗气,出现气阴两虚的情况,表现为口干舌燥、心烦心悸、神疲倦怠等问题。

大量出汗可带来两方面危害一是损伤人体阳气,汗虽为液体,但其由阳加于阴而形成,所以汗液同时也有阳气的成分,大量出汗可耗损阳气。二是耗损津液,轻则表现为口干、疲倦乏力,重则出现脱水、低血压、休克等情况。出汗过量者,平时可以按揉合谷穴、复溜穴,每个穴位按揉5-10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一天按揉1-2次,一周按揉4-6次即可。两者为止汗最佳搭档。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现代研究表明,按揉此穴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

复溜穴: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具有散水湿之效。

出汗过少

现代人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夏季出汗机会大大减少,很多人不知道,在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也有一定危害性。

常说春夏养阳,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阳气正常生发与疏泄,其中出汗就是阳气正常生发疏泄的一种表现,长期不出汗必将影响人体阴阳平衡以及新陈代谢,长此以往,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怎样“正确”出汗

人的出汗方式分为两种: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

主动出汗:主动出汗主要依靠运动来实现,会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能量的消耗。比如,健步走、慢跑等。

被动出汗:被动出汗是通过热环境,促进人体出汗,这种出汗的方式消耗量更小,适合身体不适宜运动的人。如,泡脚、汗蒸、桑拿等。

在大量出汗之后,我们除了补充水分、电解质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阴生津的药材或者食品,有助于补充人体津液的亏耗,如生地、麦冬、沙参、玉竹、百合等。此外,还应当注意补气固摄,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敛汗作用的*芪、西洋参、煅龙骨、煅牡蛎等。

食疗方推荐

西洋参麦冬煲鸭汤

材料:西洋参10克,麦冬20克,生姜3片,鸭半只(2人份)。做法:将鸭焯水,药材洗净,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功效:益气养阴。适合人群:夏天汗出过多,耗气伤津的气阴两虚者,常见易汗多汗、口干咽燥、疲倦乏力,舌淡嫩,苔少者。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归心、肺、肾经,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生姜可祛除鸭肉的膻味,以上食材与养阴的鸭肉合而为汤,可以起到益气养阴的功效,适合夏天汗出过多,耗气伤津的气阴两虚者食用。

冬瓜绿豆排骨汤

材料:冬瓜克、绿豆50克、排骨克、生姜适量。做法:将冬瓜洗净切大块,排骨洗净剁小块焯水,绿豆洗净,生姜切片。所有材料放入汤锅,加入清水2升,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煲约1.5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功效:冬瓜味甘、性寒,有清热、利水、消肿的功效。冬瓜含钠量较低,对动脉硬化症、肝硬化腹水、高血压、肾炎、水肿等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冬瓜带皮煮汤喝,可消肿利尿、清热解暑;绿豆蛋白质、维生素、钙、磷、铁等无机盐含量都比粳米多。其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消暑利水的功效,可治暑热烦渴、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药物及食物中*等。排骨味甘、咸,性平,可补肾养血、滋阴润燥。适宜人群: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出汗多,体内电解质平衡遭到破坏,这款汤可补充水和无机盐。但此汤属性较为寒凉,脾胃虚弱者不可多饮。

百合桂圆红枣粥

材料:百合20克、桂圆克、红枣8-10颗、白米一杯。做法:将百合与红枣洗净,将桂圆掰散,白米淘净下锅加入6碗水,开火熬到四成熟时加入百合、红枣和桂圆微沸至3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再续煮30分钟。功效:可治疗失眠、汗多、心慌,也适合更年期妇女的焦虑症。适宜人群:大多数人可吃,尤其适合血气不足女性。禁忌人群:糖尿病病人、下腹胀满、便秘患者不宜食用。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提醒所有人

温馨提示

最近不少读者朋友来问,你们是不更新了吗?为什么看不到最新发布的内容了?其实,我们仍然每天都在推送内容,但由于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天出汗越多越好吗怎样出汗才健康中医有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