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学科普手术后出现下肢水肿,该怎么办
TUhjnbcbe - 2021/9/4 19:29:00
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QQ群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707/5641.html

关节置换专题

术后下肢水肿

一般来说,做完关节置换手术,尤其是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早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这类水肿属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一种正常修复反应,常见发生于切口周围组织,部分还伴有皮下瘀斑。随着时间延长可自行消退。但是我们在关节置换术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脚踝水肿,伴皮肤光亮,按下去还会凹陷,特别是走的时间越长,肿的就越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用以下几个问题来为大家解答。

术后下肢水肿原因

1.为什么在膝盖做了手术,小腿甚至脚踝会肿的这么厉害,这是什么原因?

膝盖做了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肿胀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①淋巴水肿:原因是手术创伤导致组织淋巴液回流困难,又称为术后继发性淋巴水肿,表现为下肢水肿,多为凹陷性,尤其是在踝关节周围和小腿部位。早晨较轻或者完全正常,下午,尤其是在站立活动后出现水肿加重,有的可以缠绵数年之久。除水肿外,一般没有疼痛症状。

②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这是下肢手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这种水肿多为整个下肢严重肿胀,皮肤张力较高。发生该并发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下肢本身静脉有结构性问题,例如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加上手术创伤刺激,使血液高凝状态等等。可见有小腿肚、腹股沟等部位深压痛,肢体严重肿胀。有的病人因为栓子脱落经血液流入肺中,并发肺栓塞,有致命危险。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的预防

③低蛋白性水肿:低蛋白或营养不良性水肿多见于老年患者,尤其是术前有低蛋白,或术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可以在下肢下垂部位出现凹陷性水肿,一般多见于下肢的外后侧或外踝部位。

④心源性、肝源性等脏器衰退导致水肿:多见于双侧胫前或踝关节周围,应该注意是否有其他部位水肿,注意有无心、肾、肝、肺等脏器功能衰退的病史及其他相关症状。一般有对应器官的疾病史,实验室检查均有对应提示。

术后预防

2.如何预防术后水肿的出现?

根据上述原因,针对性的制定术后用药和康复方案。

积极行功能锻炼,适当的抬高患肢,作踝泵、股四头肌收缩。通过早期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防治DVT形成,预防下肢肿胀。CPM被动活动膝关节、气压治疗、按摩患侧及大腿,同样能够促进肢体的静脉和淋巴回流。

膝关节置换术后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者利伐沙班抗凝也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医学界对术后抗凝已经形成共识,抗凝药物的运用,使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此外,部分药物能作用于静脉系统淋巴系统以及微循环系统,能够改善肿胀情况,例如地奥司明片等。

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患者积极对症补充,及时纠正全身营养状态。术后定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等,必要时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胶原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补充营养,尤其是血浆蛋白的提高,减少渗出,促进患膝肿胀消退。

由于心、肝、肾功能导致的水肿,需要临床医师加以鉴别,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的预防

气压治疗

CPM

水肿鉴别诊断

3.既然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性这么高,那和淋巴水肿如何鉴别呢?

从症状上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单侧肢体突发性肿胀急性起病,伴皮色青紫、腓肠肌及股三角区明显压痛、浅静脉显露为其临床特点,足背水肿不明显。淋巴水肿则起病较为缓慢,以足背踝部肿胀较为多见,一般不伴有疼痛。下肢术后病人为继发性淋巴水肿,久站久行会加重,晨起时或者抬高下肢休息可有减轻。此外,通过下肢血管彩超,能快速的判断下肢深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以便排查危险因素。

下肢静脉血栓示意图

出院后预防下肢水肿

4.出院后如何继续预防下肢水肿?

出院后需要继续延续抗凝治疗,按照医嘱继续服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继续加强功能锻炼,除了行走锻炼之外,床上踝泵和主被动屈膝锻炼也不能忽视,因为非负重的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肌力的恢复以及静脉淋巴回流,预防下肢肿胀。此外,充足的营养摄入、积极治疗相关内科疾病也有利于预防下肢水肿。

下肢水肿如何处理

5.出院后出现下肢水肿,该怎么办?

很多患者在出现下肢水肿之后有一个误区,就是不敢继续功能锻炼了,怕越走越肿。其实如果是因为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的下肢水肿,可继续行功能锻炼,如出现水肿可卧床抬高患肢,主动行肌肉收缩锻炼促进淋巴回流,有利于消肿。此外,如果除了水肿之外还有下肢疼痛,静脉显露,瘀斑等情况,需要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医院复诊处理。

长按或扫一扫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学科普手术后出现下肢水肿,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