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我国肺癌发病人数达82万,死亡人数达71万,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肺癌俨然已成为恶性肿瘤死亡的头号杀手[1]。
肺癌早期阶段较难发现,晚期预后较差,如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肺癌类型),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约为7%。其他类型的肺癌,如小细胞肺癌,预后更差,已发生远处转移的五年生存率仅为3%。但是与晚期相比,肺癌早期预后相对较好,尚未发生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五年生存率为63%[2]。因此对于肺癌患者而言,早期确诊十分关键。
近日,由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北京)》(简称指南)在线发表于《中华肿瘤杂志》。指南对中国肺癌的危险因素、筛查等提出了建议。
▲图源:webmd
肺癌的危险因素
现有的证据表明,吸烟、二手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职业暴露、肺癌家族史、遗传因素等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尤其是香烟烟雾,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因素。
指南指出,吸烟者肺癌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分别为不吸烟者的13.1倍和11.5倍;曾经吸烟者肺癌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分别为不吸烟者的4.06倍和4.10倍。且吸烟者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风险越高。吸烟<15支/天、15-24支/天、≥25支/天的人,患肺癌的风险分别为不吸烟人群的的1.90倍、2.68倍和3.59倍。
另外,指南制定工作组对33项中国非吸烟人群二手烟暴露与肺癌风险的荟萃分析显示,二手烟暴露者患肺癌的风险为没有二手烟暴露者的1.33倍[3]。
但是近期的研究指出,不吸烟的肺癌患者也在逐渐增多。
年,医院中的名肺癌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从年至年,从不吸烟者占总数的8%,而从年至年则为14.9%。研究者排除了统计异常,得出的结论是“从不吸烟者的肺癌发生率正在增加”[4]。
此前,日本肺癌专家铃木健司教授来国内讲座时介绍,在日本,吸烟率高峰出现在年。当时有80%左右的烟民,而如今只有20%左右。数据显示,吸烟的人数确实在减少,然而肺癌的发病率却在逐渐升高,这就说明与吸烟无关的肺癌正在增加。不吸烟不代表不会得肺癌。因此,即使是不吸烟的人,也应注意肺癌的筛查。
▲图源:顺天堂大学“日本癌症死亡数统计”(点击图片查看铃木健司教授讲座干货分享)
适合中国人的肺癌筛查建议
1.筛查年龄
指南建议,50-74岁人群应进行肺癌筛查。
研究发现,肺癌的发生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在50岁之后显著升高。50-54岁、55-59岁、60-64岁、65-69岁、70-74岁年龄段人群,肺癌发生风险分别为45-49岁年龄段人群的1.8倍、3.3倍、5.0倍、6.8倍和9.6倍。
同时,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预期寿命以及其他合并症的情况,很难对75岁及以上老年人参加肺癌筛查的获益和危害进行权衡。因此,指南推荐把74岁作为肺癌筛查的年龄上限。
2.筛查人群
指南建议肺癌高风险人群应进行肺癌筛查。肺癌高风险人群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群:
(A)吸烟,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包年数≥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B)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C)患有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D)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至少1年;
(E)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图源:carti
3.筛查方式
指南建议,肺癌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年度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不推荐采取胸部X线检查进行肺癌筛查。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LDCT能明显增加肺癌(尤其是Ⅰ期肺癌)的检出率,改善预后,降低肺癌死亡风险。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与未筛查人群相比,LDCT筛查的Ⅰ期肺癌检出率提高了4.73倍,而肺癌相关死亡风险降低了24.0%。
指南指出,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肺癌死亡风险的有效措施。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有序扩大筛查范围,将有助于降低肺癌死亡风险、提升人群筛查获益、提高生活质量,不仅促进个人健康,也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参考资料:
[1]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2]LungCancerSurvivalRates
5-YearSurvivalRatesforLung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