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李银河说爱情读后感10篇
Kf03mXLrtdr - 2020/1/28 1:43:00

                      《李银河说爱情》是一本由李银河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银河说爱情》读后感(一):消除偏见,放下傲慢  这本书不是学术专著,是李银河老师在一个知识付费平台开办的课程总结出来的文稿。因此在行文上比较口语化,比较通俗易懂,可以算是大众读本。  虽说没有冗长的数据,论证,这本书的内涵却非常丰富,简约而不简单。全书涵盖爱情、婚姻、性、性别、女性权利,读了之后可以让我们正确认识性别,懂得如何维护亲密关系,如何尊重性少数群体。特别建议年轻的女生可以看一看,因为中国比较缺乏性教育,在这方面的困惑以及知识盲区会比较多,女生看了之后可以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正视自己的需求与权利。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在努力消除偏见。我们总是容易盲目自信,觉得自己的文化、习俗、规范就是最好的,从而不能理解甚至贬低不同于我们的人。这样容易在全社会形成对少数人的排斥状态,使少数人群受到身心的伤害。我们需要的是跳脱出自己原先的文化,抽离出来做一个旁观者去看待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  以前我只能做到对性少数群体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但有了宝宝之后再来看这个问题,假如以后我的宝宝也是性少数群体,我该怎么办?答案是,我会发自内心支持她,只要她过得快乐,同时我也希望她在一个接纳她的社会中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艺术。这就要求所有人都对这部分少数人群持包容接纳的态度。  李银河老师关于婚姻的观点我很赞同,她认为理想的婚姻往往现实中很难存在,因为总有或多或少外在因素的干扰。但是现实感情中最珍贵的其实是两个人一起经历的喜怒哀乐和温暖的感觉。最终婚姻会不会美满,更多多取决于你有没有足够感受力,去捕捉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有一种偏执的完美主义者,什么事都追求要求完美,因此容易将不完美的地方无限放大,忽视了两人关系中的美好之处。李老师的这个观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有意识的多看看美好的一面,忽略不那么完美的一面,也许很多人的婚姻并没有那么糟糕。  关于教育孩子方面,李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洞见。她认为在孩子一生的教育中,第一是学会如何做人,第二是教育他不要一味追求功利,而是培养她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走出自己人生轨迹。尘世的一切努力只是过程,不是目的,目的应当是在灵*和精神方面。这对我教育孩子有了很大的启发,人的物质欲望如果任其发展是无穷无尽的,且会伤害我们的灵*和精神,将焦点放在自我实现上,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快乐,而不是精神的空虚和匮乏。  还有很多精彩内容不能一一分享,看完书,我很羡慕李老师,因为她找到自己一生所爱的事,就是钻研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议题。也敬佩她敢为人先的精神,因为她毫不遮掩自己与跨性别者谈恋爱。不过关于李老师所说的“最让我们快乐的是爱情”这句话,我打个问号,等几十年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银河说爱情》读后感(二):被爱的暖流包裹  李银河教授是一名社会学家,有若干社会调查的实例,她是现代中国千姿百态、性与婚恋的观察者。在这本书中,她将她所掌握的现象、群体,她的分析、判断娓娓道来。正如她在前言中所说的,此书由口语修订而成,很容易读进去,又加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悟,使得这本书非常轻松好读,今晚上一口气读完了。  被爱的暖流包裹,是读完此书最大的感想,书里的文字带给我平和、柔软,也教给我如何去爱——包括自己与别人。  这本书带给我们的首先是平常心。书中你能看到各种群体与现象的剖析:有LGBTQ群体,也有BDSM行为,有单身的选择,也有跨代恋……最重要的就是,打破固有印象,以平常心去看待以上的一切,不要歧视,更不要将其异化。为什么要以平常心看待这些现象与群体呢?实际上不过是两点:接纳与解放自我;理解与包容他人。  本书第二个非常重要的点,是将性、爱与婚姻放在社会历史中来讲述。有些我们以为颠扑不破的东西,在横向与纵向的考察中便显得并不那么理直气壮。这样来看,我们是不是能对与我们不同的做法抱有更多的一种理解?是不是也能尽量公正地看待人类和我们国家走到今天取得的成就,并更加坚定吾辈仍需点点滴滴努力的方向?书中有一节讲“性脚本”,这是社会历史文化在我们脑海中形成的预设、轨范、限制。“你看懂了一种性脚本,也就大致理解了一种性文化。”如果你懂得了性脚本,就会理解人类的性文化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大家从来不是按照同一套的脚本来生活的。我们在看到其他文化的性脚本时,一开始可能会感到诧异、震惊,甚至恶心,但是如果我们能吧这种感受平息下去,培养出一种对自己文化的分离意识,那就能通过对比不同的性脚本,来了解这些不同的脚本是如何导演了人的思想、语言和行动,就能用全新的视角认识和解释自己文化里的那些现象和经验。  在她的娓娓道来中,我重新审视了性、爱、婚姻,多数的、少数的,有些我意识到的、有些还有误解的……这是一场观念的洗礼。对人对己的理解与接纳,打破无形的枷锁,这是学会如何去爱的第一步——不被一些无谓的东西束缚了爱的本能。如何追求爱、经营爱是书中进一步告诉我们的内容, 这才是生活的实质与意义所在 。这里想引用一段书中的话:感情中最珍贵的其实是两个人一起经历的喜怒哀乐和温暖的感觉。不是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能力”么?最终你们的婚姻是不是美满,可能真的跟外在的条件、物质都无关,而是取决于你有没有足够的感受力,去捕捉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  爱情的发生可能是一瞬的激情,延续往往与复杂的情感掺杂,但同时要相信激情也会持续一生……  相信爱。期待爱。享受爱。  《李银河说爱情》读后感(三):了解什么是爱才能够好的爱  其实人们穷极一生,爱是一个永恒且离不开的主题,这个爱包含了对自己的爱、对亲人的爱、对情人的爱、对伴侣的爱,甚至往大了说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爱,都属于爱的范畴。平常人家的婚姻问题、子女问题、夫妻问题,与你我自身有关的性别问题、性的问题,也全都跟爱有关联。如果说空气和水是每个人不能离开的自然物,那么爱就是等同于此的某种精神必需品,一个人如果没有爱,那么他跟行尸走肉也无区别。  我们每个人都被爱所围绕、亦被爱所困扰,同时也被爱所纷扰。很多人看似爱情细胞丰富,情感充盈,性欲充沛,可惜却不懂得什么是爱。有些人看似过的寡淡无趣,甚至过于佛系,但他内心的爱却满满当当。如果我们不了解什么是爱,那我们就无法做到更好的爱。而这本由音频节目逐字稿整理而成的很口语化的书就是为我们言简意赅的讲述了什么是爱,以及在爱的范畴里那些婚姻制度、性的概念及多重性、婚姻生活、生育问题和性别认同等等。  喜欢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作为社会学者的李银河老师,没有用过于学术性的口吻去高高在上的用一个知识分子的姿态去讲述那些敏感的研究对象。因为是口语性质的出版,所以整本书都想是一个朋友一般的姿态在和你探讨性和爱,不会让你觉得束之高阁,也没有面红耳赤的尴尬,更多的是一种平易近人的通俗易懂。  第二个喜欢的原因是,因为涉及很多当今社会甚至就是这两年发生的一些现象,所以读来感觉时效性很强。比如说到单身的问题时,引用的是2019年的一季度数据:全国结婚301.7万对,离婚170万对,结离率高达56.3%。  第三个喜欢的原因是李银河本身的观点阐述的非强加性。在言简意赅的对性少数群体、虐恋、性癖好、开放性关系等比较敏感的问题探讨时,李银河老师并没有用灌输式的姿态或者说用老师要求性的口吻去阐述,而是把问题客观理性的说明白,不带有偏见的去解释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表象。是什么?为什么?弄清这两点比起盲目的去评价对与错重要的多。  就如同李银河老师说的,社会学有两个任务,一是搞清楚是什么,二是搞清楚为什么。这本书就是基于此为出发点,以爱情的核心点拓展开来,跟读者讲解了婚姻、家庭、性与性别的相关问题。比如“性癖好”,很多人都觉得是变态是猥琐是恶心,但是当你搞清楚这个概念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有性癖好的人又有什么影响后,或许就会正面很多你无法接受的癖好。存在即合理,其实对于每个人都一样。  在回归到爱这个核心。当你明白围绕在爱周围的婚姻、家庭、性和性别是什么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去了解爱是什么,怎样去更好的爱。李银河老师在书里写到:人这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会经历很多的事儿。社会学研究中衡量人的社会地位有三个标准,一个是钱,一个是权,一个是名。每个人在他一生中,就在这几个领域里不断的奋斗,可是你最后会发现,真正能够给你带来快乐的还是爱情,而不是其他东西。  读完这本书,个人的感觉是爱的基础是理解,对于现在这个纷繁凌乱的社会而言,重要的是理解,怎么样去理解跨性别者,怎么样去理解婚姻里的忠于背叛,怎么样去理解跨代爱,怎么样去理解开放式关系,怎么样去理解无性婚姻……只有用客观理性的视角去理解了这些问题,很多不解和歧视才会消逝。而当你理解了很多争议的问题,或许你也就懂得了自己该怎样去爱。其实很多人以为少数群体以及少数行为并不是“少数”,每个人在对待爱的时候都是“少数体”。  真爱需要运气,那是不可控的。但学习和理解爱是可控的,一个不懂什么是爱,不懂什么是性的人,根本就没资格谈论爱。  《李银河说爱情》读后感(四):好的关系是心甘情愿的  人必须结婚吗?  房子和爱情哪个更奢侈?  不生孩子老了以后就会很凄惨吗?  怎么看待PUA现象?  ……  您什么时候会想起王小波?  这些问题,在8月初《李银河说爱情》的新书发布会上,李银河一一给出了回答。正如豆瓣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一样,“有些答案换个人会遮遮掩掩绕一段再说,她就是直给,非常坦荡。她的魅力在于知行合一,在于勇气,有一种知识分子该有的硬。”  于是,我们将活动最精彩的部分,以Q&A的形式整理了出来——  主持人(新世相创始人张伟):如果我们跟李银河打招呼的话,你想用哪句话?  (观众:你好哇,李银河!)  李银河老师,我做一个简短正式的介绍,她是美国密斯堡大学的社会学博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研究员和教授,她主要研究的是婚姻、爱情、家庭、性别和性这个领域。她今天带来一本新书叫《李银河说爱情》,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她40多年研究成果系统化的阐述。我看了以后觉得,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怎么定义自己、怎么定位自己,也有非常非常具体的怎么找到灵*伴侣,怎么有一个美好的婚姻。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读。希望我们今天和她一起敞开聊一聊一些话题。  现在有请李银河老师上场,欢迎李银河老师。  Q:这本书里面您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是哪一部分?  李银河:这本书里面一共有六个单元,其中涉及婚姻、家庭白癜风好得了吗、性别、性、生育等等,大概就是这些,我自己最喜欢的应该还是爱情。  Q:在你心里,读这本书的读者会是什么样的?  李银河:这本书真的不是为专业的人写的,不是为研究家庭、爱情专业的,而是正在实践这些事情的人,正在谈恋爱,正在寻求建立一个亲密关系,正在考虑要不要进入婚姻,就这些人。  Q:您印象中激情之爱是什么样的?  李银河:大概是20年前,我做过一项调查,叫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做这个调查的过程当中,我这个调查是深入访谈,每个人谈自己的生活史,其中我碰到这样一个女孩,我觉得她的恋爱很经典,恨不得就是小说电影里头的那种情节。  这个女孩很漂亮,她喜欢画画,她是爱上以后,有一个男孩爱上她,当时男孩爱她爱得非常疯狂,追求她的时候,她住的宿舍,那个人下着大雨,当时她没有答应,没有接受的时候,那个人就叫他,谁谁谁,就是她的名字,我爱你,就在雨里头叫。后来她终于跟他好了,可是后来这个男孩移情别恋了,移情别恋以后,这个女孩就要自杀。  她给我讲她要自杀的细节,就是那天她已经把门窗全关严了,开始最后决定要开煤气了,在那个当口,突然楼道里头有那个小孩放学,她一下惊醒了。她说这样的话可能会把那些孩子炸了,她就赶快关煤气,开窗户,这样才活下来了。这是她给我讲的。我听着这个爱情故事是有点太激烈了,不过有的时候激情之爱就是这样的。  Q:现在这个时代,关于婚姻有非常多的理解,您关于婚姻有什么见解?  李银河:婚姻好的,那也有很多,比如钱钟书和杨绛这样的,林徽因的爱情也挺好的,她的爱情有点像是一个三人关系,还有一个人,金岳霖为她一生不娶,梁思成也是很容忍的,这个也是很美好的。  Q:我自己意识到现在,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关于婚姻的观念是撕裂得挺厉害的。比如您刚才讲到的林徽因的爱情,有些人认为它非常美好,有些人认为它非常不美好。  李银河:我觉得其实人们对婚姻,什么样的婚姻,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婚姻也是有分歧的。这里面可能绝大多数人还是那种希望传统的婚姻,白头偕老的,两个人相亲相爱,举案齐眉,但是也有少数人现在是会更喜欢,比较在精英和观念特别前卫的人可以容忍比如三人关系,开放式婚姻。因为有的时候他们真的碰上了这样的情况,又爱上一个人,可是他也不想背叛原配,而且对原配还是一样的爱,可是他又爱上了另外一个人,这怎么办?这个时候少数人可以接受或者尝试这种关系。  Q:你觉得人必须结婚吗?  李银河:人不一定非得结婚。在中国,一向不是问题,大家都觉得所有人必须结婚。我从80年代开始的时候看过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中国全人口里,终生没有结过婚的占3.8%。好像所有人都必须结婚。  可是这里面有文化的因素,中国社会特别强调这个因素,也有乡土社会还是都市社会,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的区别。发达国家,西欧、北美什么的都有单身潮,最早是从北欧国家开始的,然后西欧、北美跟进,日本都开始出现单身潮大家都不仅如婚姻,在人口里头,独居人口超过半数,美国是在2019年还是2019年的时候也是独居人口超过人口半数,有的国家非婚生子的比例超过婚内的生育比例。台湾是40%,独居,日本是40%,大陆是16%。这个16%也是相当高了,证明我们现在中国人也慢慢在进入这个潮流,大家至少觉得多了一个选项,就是我可以结婚,我也可以不结婚。过去这个选项没有的。  我还记得当年我有一次浙江余姚的一个小村子里搞生育调查,当时村子里所有的人都住在一个村子里,但是有一个老人一生没结婚,独居在村子边上看果园,全村人都特别同情他,觉得他人生特别失败,就是因为他没结婚。我觉得过去在中国,如果你要是不结婚的话,你就会落入这种境地,大家都成为一个可怜的对象,觉得你的人生整个就是一个失败,完全是个loser,现在独身可以作为另外一个选择了。  Q:我经常碰到一些人在说,可能你现在选择独身觉得挺好,当你四五十岁,老了以后,没有婚姻或者没有孩子,你会很凄惨,或者很痛苦,只是现在没有感受到你的痛苦而已。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银河:这个想法在从我们国家是很自然的,因为就在几十年前,我们还基本上农业人口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在农村为什么中国的文化这么强调生育,它有一个刚需,这个刚需就是养老,就是养儿防老,是因为我们在乡土社会里,很多人到老了,没有生活来源,一点办法都没有,必须靠儿子来养老,给他提供生活来源,要不然他就完全没有生活来源。所以,生孩子必须是生儿子,因为女儿要嫁出去,生儿子是必须的。就因为这种社会的状况,我们中国才成了世界的人口第一大国了,人人都要生。  但是在工业化和都市化现代之后,有了养老金,每个人的刚需去掉了,不是需要儿子养老,可以自己安排好养老了,这样就成为可能了。所以,我觉得好多人会这样想,因为我们还曾经在不久的过去,我们还是有这样养老刚需的社会。现在开始选择独身生活方式的,都是他们已经安排好自己的养老,自己有能力养老,就可以做这种选择了。  Q: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女性怎么分配精力和时间,怎样平衡这二者的关系?  李银河: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你让我平衡就是歧视,为什么男的不需要平衡。其实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男的也要平衡,我记得妇联提一个口号,男性分担家务。  为什么只有家里的责任好像都是女性,女性产生了要家庭还是要工作,要事业这样的一个矛盾,就是因为你男性没有来分担家务嘛。女性就有一个双重负担的问题。  过去传统社会是男主外、女主内,家务全是人的责任,女人不去挣钱。但是现在女的也出来工作,也挣一份钱,为什么就是如果家里所有的家务全是女人的话,女人做两分工吗?这个是不公平的。  Q:在你见过的好的或是愉快的婚姻里面,一方付出了更多会累吗?  李银河:不见得是这样,两个相爱的人他们是正好是两个人都不觉得累的人,他们俩待在一块儿就很高兴,很舒服,而不是说有一个人为一个人累得不行,甚至觉得跟他待在一起都很累这个不是好的爱情,不是好的关系。  好的关系是心甘情愿的。  Q:您认为爱情和房子哪个更重要?哪个更奢侈?都很难得  李银河:更奢侈,很难得,因人而异。有的人更容易得到房子,有的人更容易得到爱,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个富二代,很容易得到一个房子,不太容易得到爱。在他的比较里面,可能爱就不太容易得到,房子容易。  Q:我想问一下您对PUA的现象怎么看。  李银河:我注意到PUA,就是说他是一个撩的专家,还有很多教你怎么撩,这种技巧,怎么才能让自己特别有魅力,更吸引人,能够让人爱上你。这种东西我首先觉得它跟爱情没什么关系,就是像一种机能,我们在外面也看到,有很多人学习茶道,学习烹调,这个就是专门教你一些技术,让你能够吸引异性,吸引一些人看你,追你。  爱情里边非理性的成分挺大的,有的时候你平白无故就爱上一个人,有的时候真正的两个陷入爱情的人你问他,你到底爱他什么啊?都说不出来一二三四,都说不出来的,就因为那种有非理性的成分,PUA这个东西是多么理性啊,条分缕析,这是非常非常典型的目标理性、手段理性,就是哪些技术能够达到理性的目标,所以就是一个这么一门技巧而已,跟爱情没有关系。  Q:李老师您好!您刚才一进来我们用“你好哇,李银河”跟您打招呼,这是出自小波老师跟您写信的交互,听到这个招呼的时候,您的第一反应是有些刺痛,或者是习以为常,还是亲切?  还有就是,在22年的回忆当中,您和小波先生的回忆会在什么时候冒出来?您是如何梳理这些回忆,他给您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感受?给予您新的力量,给予您一些痛苦?我不知道这些问题是不有一些冒昧?请您回答一下。  李银河:开场的时候大家说,你好哇,李银河。我听着非常亲切的,当初小波写这个信的时候那种纯真,他对我的那个感觉是非常纯真的,感觉挺好的。  有的时候我会偶尔再去读一遍小说。比如有一次我重读《2019》,我就在中间笑了有五六次,就是忍不住要笑,太有意思了有点儿重新回味,回味当初我作为第一读者的时候的感觉,他所有的小说我都是第一读者。  另外有的时候会梦到他,夜里梦到他的时候,好像他又活过来,就会特别着急告诉他你有心脏病你知道吗?因为他当时是不知道的,一直到去世之前都不太知道,好像总是要着急地告诉他这个。  大概就是这样的。  彩蛋:  上一位嘉宾留下的问题:您觉得最幸福的生活需要的三个元素是什么?  李银河:物质、精神、人际关系。  《李银河说爱情》读后感(五):知道情爱的真相 依然投入其中   一、   最近上映了*的一个新电影,叫《送我上青云》。她饰演一个叫盛男的女人,得了卵巢癌,没有钱做手术,父母朋友似乎都不关心。她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苦,她小时候家里条件是不错的,学历高、有个当记者的工作,平时也十分努力、上进。  可是,她就是到了一个很狼狈的境地。陷入到了一种看不到出口的困顿之中。她想找人求欢,也没怎么成功。情节讲到这里,已让人十分压抑了。而在整个故事之中,也看到了女主角盛男的压抑。来自于现实的和内心的,或许更多的还是情感和欲望的压抑。   从前,我们是极少看到这样的女性困境的电影的,即便有,也会出现一个“男人”来拯救一下,但这次没有。我觉得这是这个电影先进的一个地方。或者说,它更能深刻地反映真实的女性视角的世界。  前些天,我看了一些老书。其中一本是丁玲为《莎菲女士日记》。小说写于1928年,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对女性焦虑的艺术表达。  分享一段原文的内容: “当他单独在我面前时,我觑着那脸庞,聆着那音乐般的声音,心便在忍受那感情的鞭打!为什么不扑过去吻他的嘴唇,他的眉梢,他的……无论什么地方?真的,有时候话都到口边了,我的王,准许我亲一下吧,但又受理智 ,不我就是从有过理智,是受另一种自尊的情感所裁制而又咽住了。”  想想看,一百年前的女性有这样大胆的想法,是多么难得的事。不过,也只是想法,最终全是被“裁制”。   以上说到的电影和书,放到一块来说,或许并没有可比性,像一种强制的组合,但是,这些似乎也说明一些什么。100年前丁玲笔下的莎菲关于灵与肉的苦闷并没有得到释放和解决,100年后的盛男,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做了一些突破和和解。女性的困境与焦虑的突围之路,如此漫长。同作为女性,感到无比沉重。  这两年了,我在网上关注了几个提倡女性独立以及女性知识科普的博主。常常会看到她们分享一些网友的提问,以及一些案例的分享。内容涉及婚姻、爱情、两性关系、性讨论、生育,从处女情结到生男生女、性的方式、婚姻的忠诚……从提问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人对这些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正因为如此,女性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两性关系之下,困境似乎就更多了。   我之前一直想,有没有一本书,可以很系统完整地讲到这些问题呢?想一下,好像也很难,即便现在我们已经不是从前的封建式的教育,但是对于情感教育、特别关于性的话题,还是少有人说起。后来,看到了这本《李银河说爱情》。  李银河来说这些,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二、  由新经典出品的这本《李银河说爱情》,是李银河在喜马拉雅上的音频同名节目的文字整理。因为是音频转述成文章的形式,极大多数内容都十分口话化、直白、简洁,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好读。这本可以算作一个科普书籍,如果都史料的方式来表达、阅读,那可能很难读下去。   全书共有6个单元,分别为:婚姻制度、爱情、性、婚姻生活、生育、性别。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有大量的现实案例分析、历史成因、科学依据史料,以及她自己个人的生活体验。   比如在第一单元婚姻制度的第一讲是:婚姻起源。婚姻这个制度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人类最早从群婚开始。在远古时代,大家都需要群体生活来抵制外敌。接着有了一个母权制时代,男人随来随走。后来进入了父权制时代,便开始了一夫多妻制度,男性是主要劳动力,女性需要依附他们。一夫多妻一直延续到了近代。  婚姻制度又有什么功能呢?  1、养育孩子。  2、私有财产的继承。  3、规范性行为。   那么,李银河认为的理想的婚姻模式又是怎样的呢?她说有个层次:  一、两人个能够“吃到一块儿,睡到一块、玩到一块。(她把这列为低层次)  二、高层次有三个因素:  1、双方要有各自独立的事业。比杨绛和钱钟书,还有她自己和王小波。  2、双方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3、双方在婚姻关系中人格平等。   当我们说起婚姻时,常会说起的词叫“缘份”,或是“感情”,这样比较空洞的词来概括。当李银河以一种研究对象带着我们去了解它时,我现在觉得,婚姻它更像一个事业一样,需要经营和管理。它有清晰来龙去脉,也有明确的制度功能,如果你非要任意为之,它必定崩坏在你眼前。   在众多篇目的讲解中,李银河反复提到一个概念,叫爱的能力。在爱情中如何,在婚姻中更是如此。什么是爱的能力?就是能回应他人的爱,创造爱、持续地爱。 书中还很认真地聊到了性话题。这对于我们缺乏性教育的一代是个很好的了解途径,特别是对于女性同胞来说,是一个好的学习资料。其中讲到的性欲望、性癖好,男女性以及同性的性,都是一个很好地让我们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角度。  正如她在文中所说:性欲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欲望、能力,它深深地扎根于人性之中,所有对它的否定压抑,都是没有道理的。  而且,性虽不是爱情和婚姻的全部,但是,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男女双方,无论是在异性爱或是同性爱中,都需要好好地对待它、正视它。 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讲了爱情和婚姻以及生育问题,但是李银河并没有说,人就一定得进入婚姻。她觉得如何你想好了,你大可以一直独居,也可以一直谈恋爱,可以不婚不育。我也对这一点观点十分支持,特别是女性,大可以一人过完一生的。   如果真的决定一直单身,李银河有几个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1、即便不婚育,也要去经历爱情、友情和亲情。要处在良好的互动关系之中。  2、经济独立。3、发展个人兴趣。  4、做好应对社会压力的准备。(30—40是最难的阶段,过了40,大家是不怎么关心你是否结婚)   书中还特别讲到了女性的自我实现问题。这让我想到有一段时间公号流行了许多女强人故事,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财务自由啦、成为上市公司CEO啦、做了什么伟大的创举啦……而把一些并没有做到这些的女性视为没有自我价值的人,真是很可气啊。李银河说,女性即便在家庭做了一桌家人称赞的菜,也算是一种自我实现,而并不是非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   讲了这么多,作为一本小小的书,当然也不会起到改变人生命运的作用。但是,我想很强烈地推荐给女性朋友们读一读。我们可暂时放下一些感性的念头,像了解一门学科一样,去了解一下爱情、婚姻、性,以及不同性别对于情爱的理解和发展,以便让我可以更加正确态度对待它,和它们更好地共处。  三、  在前些天读的老书中,还读了一些文学史的资料(大多内容实在枯燥无聊啊),读到讲《牡丹亭》的部分,觉得精神十足,十分有意思。   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杜丽娘为情为死,又为情而生,完成了她人生的两次大升华,而后又公开对抗世俗,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而得到人生最高级升华。人性之坚韧、情与欲的完美下结合下的奋力抗争,强烈抨击贞节纲常,鼓励年轻女子与追求自由和爱情,实在让人动容。   情爱,本就是人世间最美的体验,也是最危险的体验之一,可能对于女性来说更是如此。即便真爱少之又少,婚姻会磨损爱情,有可能数年的积累,毁于一瞬间。但是,我依然觉得生而为人,它是值得投入和感受的。  就像李银河在书中说的一样,也许人到老来,能回忆起的心动时刻,永远都是爱情有关的记忆。  学习爱、感受爱、回应爱、创造爱,才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银河说爱情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