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肺癌的其中一种类型,占比约15%,患病人群数量持续上升,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以增殖迅速及早期广泛转移发生为特点,多数病人进行初次诊断时就可发现脑、肝、骨骼等重要器官组织出现肺癌细胞,故除了肺癌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外,还会伴发多种转移表现,如骨转移可表现为病变处骨头有压痛、病理性骨折等,在治疗时既要治小细胞肺癌,还需对症治疗相应发生的骨骼疾病,化疗联合骨改良药物,可起到双管齐下的效果。接下来将对小细胞肺癌及其引起的骨转移治疗进行更细致的讲述。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含类癌(指消化道或其他器官组织的分泌细胞发生癌变,但生长缓慢,即使存在恶化可能性,却几乎不伴发转移),非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SCLC的分化度低,细胞成圆形且小,胞浆稀少,细胞边界不清晰,核深染,核仁缺失或不明显,核分裂多见,内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具分泌和受体作用,可分泌诸如组胺、5-羟色胺、激肽、儿茶酚胺等物质(可引发类癌综合征),可表达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嗜铬粒蛋白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Ki-67免疫反应可帮助鉴别SCLC与类癌,前者该物质增殖指数多为50-%。
肺癌根据解剖学部位可分成两大类:·中央型肺癌病变发生在段及以上的支气管,如鳞状上皮细胞癌与SCLC。
·周围性肺癌常见于段以下支气管,多为腺癌。
原发肿瘤所引起:
1.咳嗽:一般见于早期,表现为无痰、少痰的干咳,若癌肿增大引起支气管狭窄则会加重咳嗽
2.咯血、痰中带血:肿瘤破坏管腔内正常组织,体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痰中有血;气管遭到严重损害表现为大咯血
3.喘鸣、气短:肿瘤细胞向内生长阻塞呼吸道;癌细胞转移至肺门淋巴结引起肿大压迫支气管,转移至胸膜,心脏引起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均影响呼吸顺畅
4.胸痛:肿瘤细胞侵犯胸壁导致
5.发热:肿瘤急速繁殖引起的阻塞性肺炎,运用抗生素效果不佳(可作鉴别)
6.消瘦:大部分癌症患者共有的症状,癌组织成长需要大量的营养
局部转移症状:
胸痛:常为钝痛、隐痛,咳嗽时痛感剧烈
声音嘶哑:纵隔淋巴结被侵袭肿大压迫喉返神经致声带麻痹
吞咽困难:肿瘤压迫、侵袭食管
胸腔、心包积液:胸膜、心包被累及、淋巴回流受阻
上腔静脉阻塞:静脉回流受阻,上肢、颜面部水肿、胸壁静脉曲张
Horner综合征:肺尖部肿瘤压迫交感神经所致
远处转移:
神经系统:颅内压增高、发晕、共济失调、性格改变、偏瘫等中枢受侵表现+背痛、下肢无力、尿失禁等脊髓受侵表现
骨骼:主要是肋骨、脊椎、四肢长骨等发生局部疼痛、压痛、病理性骨折等
消化系统:纳差、腹胀、肝疼、*疸等
淋巴结:肿大、疼痛性质不明显,可发生融合
胸外表现:SIADH、异位ACTH综合征、高钙血症、神经-肌肉综合征、凝血异常等
(一)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多呈现为一侧肺门类圆形阴影,边缘模糊,或伴分叶或切迹的倒S状图像,若肿瘤完全堵塞气管,可观察到空洞等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肺脓肿等征象
CT:可辨别微小病灶及较隐匿部位,增强CT可检查肺门淋巴结肿大,还可在支气管镜指导下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
MRI:多运用于发现脑部转移
骨γ闪烁显像:在了解是否有骨转移方面上有着极高的敏感性、准确度
PET-CT:帮助发现早期病灶与转移灶
(二)实验室检查痰脱落细胞检查:最好取用起到深部的痰液,可加大诊出率
胸腔积液细胞检查:可多次送检提高阳性检出率
支气管镜、胸腔镜、纵隔镜
针吸活检:可经皮穿刺肺活检,浅表淋巴结活检及闭式胸膜针刺活检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目前尚未出现诊断率、特异性高的标志物,CEA(癌胚抗原)、NSE(神经特异性烯醇酶)、proGRP(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等可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
小细胞肺癌通常要联合多种方法治疗,主要有:
手术治疗—九成以上的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出现胸内及远处转移,故不适宜采取手术切除治疗
药物治疗—化疗的敏感性很高,是治疗时的基础方法,一线化疗药物有依托泊苷、卡铂等,一般持续1-1.5个月。小细胞肺癌患者常并发骨转移,通常预示病情将更加迅速恶化,痛感加深,机体功能受损严重,单一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可选择结合相应的骨改良药物来缓解骨痛及其他骨骼症状,如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是不错的方案,静脉滴注多西他赛+顺铂,以21日为一周期,持续2周期,可较有效地缓解疼痛,增强治疗效果,并且研究证明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放疗—局限期病人经全身放疗多可达到全身缓解的效果,但存在较高的复发、脑转移风险,可以加用胸部放疗+预防性颅内放射;广泛期病人的远处转移灶在放疗+胸部放疗后肿瘤控制效果增强,生存期也延长。
结语:小细胞肺癌因为初期即可出现转移,所以预后差,致死率高,但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延长生存时间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雪娟,张文正.放化疗联合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27(07):-.